硅谷大厂都在

通信资讯馆 2022-11-28
3456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11月28日消息,美国社交巨头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冒险押注元宇宙的策略已经尝到了苦果。他现在急需一针强心剂,并且把目光对准了微信。

目前,脸书内部的紧迫感越来越强。为了应对公司增长放缓和扎克伯格因力押元宇宙不断受到的批评,脸书正试图让聊天应用WhatsApp真正成为一台赚钱机器。

2014年,脸书(去年更名为Meta)斥资22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对于该公司来说,在一个简简单单、免费的即时通讯应用上花这么多钱令人震惊,尽管它的用户量在五年内已经增长到了4亿。目前为止,这仍然是脸书最昂贵的一笔收购交易,而且依旧没有回本。

脸书在财报中把WhatsApp的收入列入了“其他”收入项目。今年第二季度,WhatsApp的收入相对来说微不足道,只有2.18亿美元,主要来自WhatsApp上的付费消息功能。脸书第二季度总营收接近290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数字广告。和去年比,脸书营收下降了1%,这是该公司首次遭遇营收下滑。

1、硅谷的无尽战争

曾经,硅谷巨头之间泾渭分明,搜索就找谷歌、社交就找脸书、中视频看 YouTube、长视频找 Netflix。即便配合集团业务,团队有时也会玩些跨界,例如谷歌尝试推出又砍掉了好几个社交应用,微软的 Bing 也很难在谷歌面前有太大建树。

深挖洞曾经是硅谷巨头引以为豪的一点,至少在几年前,美国互联网公司对于微信这样的大杂烩型应用,还是一副看不懂的样子。

以 Facebook 为例,在进入元宇宙这个恢宏的大坑之前,即便扎克伯格敞开了发展,收购了 Instgram、WhatsApp 两大应用,但并未将其融合到 Facebook 应用之中,反而是让二者继续独立发展。

更有甚者,Facebook 甚至将信息功能单拎出来,推出了 Messenger 应用(不过是因为这样数据更好看),而不是将旗下应用一股脑放到一个应用之中。

谷歌更是以全家桶著称,邮箱、搜索引擎、AI、相册、网盘、社交等应用能铺满几个屏。

对于当时的硅谷巨头来说,做一个臃肿的应用,反而不如打造一个围绕核心业务的应用矩阵。

但最近两年,事情起了变化,巨头们开始缓慢但是坚定地向护城河业务外伸手。

同样是 Facebook,一边更名 Meta 押注元宇宙,一边在近几年连续推出游戏、招聘、约会和播客等新业务。

出行巨头 Uber,近几年外卖Uber Eats 业务逐渐走上正轨之外,又开始和连锁药店合作,开展一小时送药的服务。此景似曾相识,因为国内的美团,以及老对手饿了么,都曾经在最近两年推出过送万物的即时速递业务。同时,Uber 还试图在英国推出火车、机票订票业务,彻底吃下出行赛道。

曾经屡次拒绝扎克伯格收购的 Snap 创始人,Evan Spiegel 是最近最给马斯克微信论捧场的大佬之一。不过相比于马斯克嘴上说说,Snap 是实打实学起了微信的平台战略,开始在 Snap 应用中引入小程序的概念。用户现在在 Snap 应用中,不仅可以社交,还可以玩一些轻量级的小游戏,以及预订电影票等。

这不禁令人好奇,为什么是现在,尤其是欧美反垄断监管趋严的当下,硅谷巨头都开始做起了超级应用之梦?

2、大厂社交屡战屡败,但必须要做

社交产品有一个残酷的定律是,如果不是第一个做的,没有第一个跑出来,那就将失去先机。

至今为止,包括腾讯在内,密集布局社交的大厂,并没能跑出来一个能够与微信抗衡的社交产品。

基于此,两年后的2021年,是大厂社交APP密集谢幕的一年。

以腾讯为代表,其推出的猫呼、回音、轻聊、有记、朋友、灯遇交友、欢遇等7款社交产品中,只剩下“有记”还在主流的应用商店内,但也有数月未更新。

有APP工厂之称的字节跳动,也不可避免要面对社交带来的败仗。在距离“飞聊”两周岁生日不到20天时,飞聊在大部分应用商店下架,且官网也不能下载。这也意味着,飞聊失败了。

要知道,这个被外界定义为“下一个微信”的产品,曾在上线一个月内,安卓端的日均下载量高达9万次,登上过Apple Store社交应用榜前五。

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字节,另一个产品,却也难逃相同的命运。比飞聊更早问世,想做亲密社交、视频社交的多闪,如今也没有了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原多闪的产品负责人徐璐冉,目前在抖音电商担任产品负责人。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在多闪发布会当天,作为90后产品经理徐璐冉,提到多闪要解决的社交痛点时,称60后的微信之父张小龙为“龙叔”。那时的徐璐冉,仿佛在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社交尝试屡战屡败,但这些大厂仍然没有想要放弃。因为不同的大厂有着不同的焦虑。

对已经拥有QQ和微信两张王牌社交产品的腾讯来说,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加固自身的社交护城河。

在熟人社交平台,QQ和微信是很成功的产品。当熟人社交被牢牢握在手里时,陌生人社交就明显弱了下来。

在陌生人社交领域,2014年上市的陌陌和前不久提交招股书的Soul,都反映出腾讯在陌生人社交领域一直不算成功,上述提到的婚恋交友APP不温不火,也是很好的例证。或许正因为如此,腾讯在社交领域的焦虑,一直存在。

而另一边,对字节、快手而言,流量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

如今的社交流量,绝大一部分都掌握在腾讯手里。虽然抖音、快手等拥有短视频的流量,但无论是日活6亿的抖音,还是日活3亿的快手,加起来的总数还不及日活近11亿的微信多。

更重要的是,微信视频号用一年的时间就将日活用户做到3亿以上,这无疑给了抖音、快手这两个短视频平台新的压力。如果想要从微信手里抢夺流量和用户,这也是不得不发起的自我保卫战。

反观阿里、百度等老牌互联网大厂,其选择开辟校园社交,瞄准的是学生这一社交产品中的活跃群体。毕竟,一直被行业看做没有社交基因的阿里,只在B端有钉钉这一款产品。阿里需要向市场证明,这个所谓的魔咒可以被打破。另一方面,前有拼多多,后有抖音、快手,在电商平台腹背受敌的阿里,也需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总的来说,流量是互联网的本质,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社交所产生的流量黏性最强,所以,无论是腾讯扩大社交基本盘,还是其他大厂挺进社交腹地,即使屡战屡败,但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3、微信的不同

虽然WhatsApp的灵感来自微信,但后者的发展和商业模式与WhatsApp截然不同。顾问兼作家凯文·希莫塔(Kevin Shimota)此前曾担任微信的全球合作和营销主管。他表示,微信一开始并没有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应用。微信在创建核心聊天功能后添加的所有功能都是为了用户改善应用,而不是企业。他补充说,微信没有考虑过如何把自己打造成对企业有用的东西。

希莫塔称,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对于所有新功能拥有最终审批权,他对微信的任何新功能都有一个简单的测试:“我喜欢吗?”

“他只是想以一种合乎逻辑的、简单的方式听到为什么新功能可以给人们带来实际价值。”希莫塔表示。

几年前,微信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间达到每天60到70分钟。这在张小龙看来,这么长的时间是一个潜在问题。希莫塔表示,张小龙认为用户花在一款应用上的时间并不能“代表价值”。另一名微信前员工表示,张小龙的座右铭是“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

希莫塔透露,虽然腾讯没有公布微信的收入细节,但微信大部分收入来自游戏和相关购买,而不是广告。虽然他认为超级应用概念在西方“绝对可行”,但他不确定脸书是否会将其引入西方。

尽管脸书把WhatsApp打造成超级应用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该公司正公开向WhatsApp投入新的精力和大量资源。

今年5月,脸书举行了第一次专门讨论即时通讯业务的会议。扎克伯格发表了主题演讲,并敦促企业使用WhatsApp API。与此同时,WhatsApp的一场大型营销活动正在进行中。在过去的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高管们都强调了这项业务。

扎克伯格在第一季度表示,WhatsApp是公司管理“信号损失”的一种方式。“信号损失”指的是由于苹果的隐私调整而导致的广告跟踪和定位功能的损失。最近,扎克伯格宣传WhatsApp是一个比iMessage更安全的信息平台。

艾德玛没有透露,脸书再次迫切把WhatsApp打造成一家赚钱业务,是否与该公司在其他领域增长放缓有关。

他认为,使用WhatsApp的企业数量“肯定没有达到峰值”。

4、移动支付崛起

曾经令欧美人们惊奇的中国的扫码支付,现在早已经是知名 App 的标配,虽然晚了几年,但是移动支付大潮早已席卷美利坚和欧罗巴。

根据 Insider Intelligence 数据,2021 年 美国消费者 40% 的购买行为是在移动设备上完成的,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仅是 7%。

最具代表性的可能是先买后付BNPL这个和花呗非常像的产品,近两年流行于欧美 90 后群体,先后捧出了数头独角兽公司。这个业务是如此诱人,以至于连苹果都开始在今年的 WWDC 上公布,正式推出苹果版的BNPL业务。继信用卡业务之后,苹果在支付的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正如当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 O2O 和网约车大战,普及了移动支付,打通了移动互联网的商业闭环,为拼多多以及其后一切移动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坚实的土壤。移动支付在欧美的逐渐成熟,毫无疑问会让更多行业的移动商业化进程大大缩短。

而对于超级应用来说,移动支付的成熟,意味着让用户在自己的围墙花园内直接剁手,绝对是一个最佳选项——如果能直接将自己的流量变现,何必还需要卖给外人?

纵观互联网发展史,从最开始的门户网站,人们需要的是大而全的一站式功能服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个独立的 App 将互联网割裂,建立起自己的垂直的围墙花园」;再到现在,为了让用户能安心的呆在自己的花园里,巨头们不得不在花园里建立各种建筑,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值得玩味的是,中美互联网巨头在近两年走向了不同的分叉路口,国内巨头在监管的敲击下,在投资和业务扩展方面屡屡碰壁后,逐渐开始聚焦收回到自己的核心业务。而在面对同样的压力下,硅谷巨头反而选择了当年中国友商的无序扩张路径。

在面对时代转换的局势下,双方给出的答案,只能是现下的最优解。应用到底能不能超级起来,既要看公司努力,更多可能还要看历史进程。

一直以来,社交就像是大厂心中的“白月光”,看似是个门槛很低的行业,但想要做成却很难。

硅谷著名的产品大师Paul Buchheit说,最好的产品会让人一旦用上,就再也无法想象没有它们的生活是什么样。下一个“微信”什么时候来临,大家还在期待着。

文章来源: 极客公园,凤凰网科技,钛媒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