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硼硅药玻窑炉良品率突破70%,突破“卡脖子”技术,做对了啥?

材料那些事 2022-11-29
4299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制造”的名声自此响彻全球。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12年来,中国连续位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生产了全球90%的个人计算机、80%的空调、75%的太阳能电池板、70%的手机……

中国制造的成绩举世瞩目,但也要认识到,一些产业“卡脖子”问题仍待突破,能否强势突围,也是中国制造决胜未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疫苗瓶需求暴涨,疫苗制剂的首选存放容器是中硼硅玻璃瓶,核心材料中硼硅药用玻璃的技术水平和稳定生产,对于疫苗的顺利生产及应用至关重要。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中硼硅药用玻管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原因是中硼硅药用玻璃技术被“卡脖子”,是突破难度极高的“深水区”。除了疫苗类药品存放器需求,其他管制药用玻璃瓶的生产,都需要中硼硅药用玻璃技术做支撑。如何突破技术“瓶”颈,让产业链更为顺畅和安全,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经了解,通过几个月的连续测试,东旭集团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全氧燃烧的中硼硅药玻窑炉稳定良品率突破70%,相关指标创业内新高,成功产出高精度一级耐水中硼硅药用玻璃管,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商业应用维度看,此前中硼硅药用玻管之所以国产化受阻,核心因素之一就在于良品率难以提升。可以说,东旭集团中硼硅药玻窑炉稳定良品率突破的“一小步”,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步”。有了高良品率做支撑,就为这个领域真正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进而改变药玻产业的格局。

作为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东旭集团在半导体显示产业源头保卫产业安全的同时,持续自主创新,挺进中硼硅药用玻璃技术这一中国制造“深水区”,再次践行了“产业报国”的理念。

引领药玻科技,突破“卡脖子”技术,不仅是东旭集团发展的大事件,更重要的是为国家中硼硅药用玻璃产业实现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建立起坚实的战略支点。东旭集团的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在当前尤为重要,实践好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战略,就需要一批像东旭这样勇于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创新的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助推作用。

“死磕”技术创新,中硼硅药玻窑炉稳定良品率突破70%

据悉,7月19日,东旭集团与甘肃省天水市深度合作的中硼硅药玻项目首台窑炉点火投产。经过几个月的测试,东旭中硼硅药玻窑炉稳定良品率突破70%,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点火投产,到良品率突破,其创新突破的背后是东旭多年的技术沉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为了实现稳定良品率超70%的突破,东旭集团从原材料选用到配合料制备,再到熔制工艺等产业链多环节,均实现了自主创新,先后攻克了中硼玻管的配方技术、窑炉熔制技术、玻璃管成型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难点。

具体来看,源头上,东旭集团以电子显示玻璃的高质量标准,选定原材料,综合使用原子吸收、ICP等多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对来料进行检验;配备与电子玻璃同精度的全自动配料系统,极大的保障了玻璃混合料质量要求。

窑炉熔制技术上,东旭集团依靠“全氧燃烧+电助熔”技术,在国内率先突破中硼硅药用玻管制备过程中玻璃液澄清难、均化难、成型难、易分相等难题,为制备高品质玻管解决了核心难点。

玻璃管控制上,条纹偏重曾是玻管品质判良的关键障碍,东旭集团通过此前积累的供料控制技术优势,实现了料量精准控制,抑制条纹和气线缺陷。

除此之外,高度自动化且运行精密的机尾拉管及加工设备,也在东旭药玻稳定良品率突破中立下汗马功劳。

“东旭集团十多年来在电子显示玻璃行业积累的丰富的玻璃料方技术、全氧燃烧+电助熔窑炉技术、通道技术以及玻管的成型技术是东旭集团挺进药玻行业的前提和基础。本次中硼硅药玻窑炉稳定良品率突破70%,不仅标志着东旭集团开启了药玻自主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征程,而且推动了我国高端药玻产业的国产替代进程,是核心高科技领域国产化的又一重大突破。”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教授田英良表示。

东旭药玻稳定良品率超70%的突破,总结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自主创新。事实上,在东旭集团进入这个行业时,就有选择题摆在面前,那就是走进口路线还是自主研发路线。

相比进口的拿来主义,自主研发费时费力,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但如果不自主研发,无异于“温水煮青蛙”,不仅没有定价话语权,产业安全也容易被掣肘。权衡之下,东旭集团明白,科研不能拿来主义,只能“死磕”技术创新,这亦是东旭集团在半导体显示材料领域所坚持的信条。

东旭药玻稳定良品率超70%这一里程碑式成绩,业内人士认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良品率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及规模,是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原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玻璃专委会主任马继祥表示,“这标志着东旭集团为中硼硅药玻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建立起新的战略支点,奠定了高端药玻产业大规模国产化的基础,改变了这个行业的格局,有利于我们国家的中硼硅药玻材料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产业突围者

回顾东旭光电的发家史,就要从2010年说起。东旭光电原名宝石A,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彩电显像管玻璃壳为主营业务的公司。2009年和2010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迫于经营压力,宝石A不得不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东旭集团正是在2010年开始介入公司的。

2010年东旭集团获得宝石A控股股东宝石集团47.06%的股份;2011年东旭集团将在宝石集团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0%,正式成为控股股东。2012年宝石集团完全成为了东旭集团的子公司。

在拿下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后,东旭集团就开始了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简而言之就是:融资、投资/并购、再融资、再投资/并购。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东旭集团介入宝石集团的九个完整财年中,东旭光电合计融资355.51亿元。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东旭光电的融资净额都在百亿元以上。2018年公司因为偿还到期债务,融资现金流流出39.47亿元,而今年相当于是筹资净流出的第二年,但却已经出现了债务违约。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点击看大图。

九年筹资超过350亿元,那么东旭光电在此期间取得了怎样的经营业绩呢?仅获得不足25亿元的经营现金流入。

也就是说,公司从市场获得了350亿的白花花的银子,但却仅创造了25亿元的净流入,仅为融资额度的约7%。

与集成电路一样,新型显示是先进制造和新一代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基础产业。显示产业发展关乎电子信息未来。就拿电视来说,2000年前后,高清晰度、低能耗的液晶电视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旺盛。但因缺乏面板核心技术,中国在该行业中一直处于产业链下游,电视机生产厂家被动接受国外高定价,液晶电视价格居高不下。

液晶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上游核心原材料之一,在面板成本中占比较高,但因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下游厂商没有议价权,只能高价从国外购买,无法触及价值链最高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开始迎战。2004年,已是国内知名CRT装备制造商的东旭集团在董事长李兆廷带领下,准确预判CRT行业下坡、液晶显示产业向上的趋势,向液晶玻璃基板及装备制造转型,从上游构筑竞争优势。那时,国内面板厂商也在向自主研发面板生产线发力。

液晶玻璃基板生产技术复杂,工艺要求高,东旭这一挑战者的出现搅动了当时的局面。据其官网显示,东旭在成立液晶玻璃基板研究所后,先后布局了第4.5代、第5代、第6代、第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2010年时东旭建成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自主研发玻璃基板生产设备,打破了依靠外来供应的局面,实现玻璃基板国产化。

东旭集团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一角。

这一突破,是对产业链上游的“填空”,也为产业链下游企业大大降低成本,更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一台普通的50寸液晶显示电视机价格一度从2万元直降至5000元。

据东旭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伟介绍,在技术层面,东旭同时掌握了溢流下拉法和浮法两大工艺并稳定量产电子玻璃,具备全套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工艺及装备制造能力,还拥有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不断加大光电显示材料、重大装备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力度。2018年其基板项目和盖板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此外,东旭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铝盖板玻璃“王者熊猫”,并在其基础上推出迭代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中国显示面板发展彰显了中国企业坚持创新、维护产业安全、强链补链的自主能力,也为中国显示行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助力中硼硅药玻供应链自主可控

为何东旭集团将中硼硅药玻窑炉稳定良品率提升突破70%,会成为产业的标志性事件?

一个大的背景是,中硼硅药用玻璃瓶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冲击性,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等药品的首选存放容器。而一个如此重要的细分产业,在全球市场上,中硼硅玻璃被国际巨头垄断,市占率达80%-90%。也因此,造成了中硼硅玻管基本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局面。

这就不难理解,随着东旭药玻稳定良品率提升的“一小步”,意味着在可预期的将来,国内的药玻产业特别是中硼硅药玻产业,将在包括东旭集团在内的各市场主体努力下,逐步实现自主可控。

医药行业关系民生健康,疫苗类战略资源稳定供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东旭集团这样的创新破局,对未来的国内药玻市场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首先,政策推动药玻包材行业升级,中硼硅药用玻璃瓶将是未来主流,药品一致性评价和关联审批等政策,对药包材的质量和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企为了顺利通过评价与审批,将大量使用中硼硅玻璃替代钠钙和低硼硅玻璃包材。

其次,产业链价值来看,中硼硅玻管价值最高,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华创证券的研报显示,低硼硅玻瓶毛利率为20%左右,中硼硅玻瓶约为40%,而中硼硅玻管毛利率区间在40%-50%,盈利能力强于其他药玻产品。

据中国玻璃网数据,预计未来5-10 年内,我国将会有30%-40%的药用玻璃由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升级为中硼硅玻璃。据测算,升级替换空间为当前规模的4倍左右。

紧跟国家产业政策,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东旭中硼硅药玻窑炉技术创新和稳定良品率实现突破,为高端药玻产业加速国产替代提供重要支撑,也将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2022年初,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芮明杰受访时表示,自本世纪初至今,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发展竞争已经全面展开,背后是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联动。芮明杰还提到,美国等制造业强国意在阻止中国制造业在向新型高端制造业方面发展。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民族企业既需要自主创新产出一流的创新成果,还要能够迅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应用,破解“卡脖子”技术与产品的制约,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过去25年的发展历程中,东旭集团在半导体显示领域源头牢牢守住产业安全,其液晶玻璃基板和高端盖板玻璃的科技研发、生产能力位居国内首位、全球前列,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与中国专利金奖。

协同产业上下游,解决困扰中国“缺芯少屏”的“少屏”难题,外界给东旭集团贴上了“产业报国”的标签。现在,以中硼硅药玻窑炉稳定良品率突破70%为象征,东旭集团实现了在药玻领域商业价值和产业意义的双丰收。也由此,东旭集团在其企业发展史上,又增添了一个产业报国的样本。

东旭集团副总裁、东旭药玻产业集团总裁王刚表示,东旭将依托成熟的制备技术,快速实现规模化、基地化生产,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并持续在玻管技术及新产品领域进行重点攻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全力保障药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东旭集团的药玻发展之路,从破解“卡脖子”的产业报国初心,到“死磕”科技创新实现自主可控,再到开启核心技术产业化征程,其注定在中国高端制造新篇章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来源: 德林社,中国新闻周刊,阿尔法工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那些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