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文件带火两个行业,传统电力市场迎来千亿“白马”

电力大力士 2022-11-30
3108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虽然存在利用率低、成本高、收益低等诸多问题,储能产业在“新能源+储能”的政策支持下,今年以来迎来爆发期。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局就《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监管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基本规则》明确提出,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

“后续关于储能和虚拟电厂等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细则有望陆续出台。”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将逐步提升,而储能与虚拟电厂进入现货市场交易后也有望实现盈利。

储能商业模式现曙光

“新能源配储如果想获得足够收益,需要深度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电力现货等各类电力市场,但是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创造更多的可操作空间。”三峡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储能收益主要来源于电能量转换与辅助服务,建议通过进一步明确市场和价格规则,完善储能商业模式及电价机制,保证储能收益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商业模式不清晰使得新能源企业虽然配置了储能,但仍旧有部分电力无法参与电力市场现货交易,真正实现并网和利用。

嘉泽新能董事长陈波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个电厂所配的储能不归电网调度,不管是“储”还是“放”,电价没有变化,这样单算储能投资肯定是不合适的。

“拓展储能电站的商业模式就是让储能多参与市场,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储能院副院长戚宏勋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也就是说,储能只有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设定相关电价的基础上才能有收益。《基本规则》和《监管办法》的推出,给储能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转机。

东亚前海证券研报指出,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有利于探讨其商业模式,助力新型储能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基本规则》发布后对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壮大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契机。”双杰电气相关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说,“公司已经布局分布式储能技术,并贯穿光伏、风电新能源、充电桩/站开发与利用的全部环节。目前拥有成熟的光储充换一体化多能源解决方案,并且在传统电化学储能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光热储能技术进行了预研。”

虚拟电厂迎确定性发展机会

据了解,虚拟电厂是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DG、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DER的聚合和协调优化,并作为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由于我国虚拟电厂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出台专项政策对虚拟电厂的功能定位、发展路线和商业模式予以明确,这也是促进其由虚向实的关键。

此次发布的《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电力现货市场近期建设和中远期建设的主要任务。

其中,近期建设的任务包括:稳妥有序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推动储能、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和新能源微电网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做好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结合电力市场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探索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等。

中远期建设任务则包括:进一步完善现货市场机制;健全中长期市场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推动区域市场逐步融合,并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过渡等。

国泰君安表示,打开电力现货交易将促使储能、虚拟电厂等迎来真正的确定性发展机会,价差的浮动也将助力这些交易主体打开盈利空间。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华西证券预计,后续储能、虚拟电厂、分布式发电等细分领域的详细规则文件有望加速出台,进而加速新主体对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催化能源新业态发展。华西证券的报告也指出,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能源新业态探索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参与主体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能源IT市场天花板有望进一步打开。

中信证券认为,“双碳”背景下电力IT中长期景气确定性高,建议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化改革两条投资主线:电源侧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多能互补协同优化,电网侧分布式智能电网,负荷侧的电气化带来的充电桩、分布式电源建设、虚拟电厂等;以及全产业链电力信息化、交易辅助决策、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业态的机遇。

德邦证券认为,对于虚拟电厂而言,目前我国以邀约型为主,收入来源为参与需求侧响应获得的补贴收入,盈利模式较为单一。通过鼓励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将逐步推动虚拟电厂运营模式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换,虚拟电厂运营商可逐步通过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获取收益,盈利模式更加多元。

中泰证券分析称,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在未来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交易总量与市场主体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对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的要求将随之提升,从而带动对虚拟电厂辅助服务的需求,预计2025年、2030年虚拟电厂的运营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932.19亿元、1283.10亿元。

开源证券也指出,虚拟电厂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重要主体,有望受益政策催化加速商业化落地,预计2025年、2030年,虚拟电厂投资规模将分别约为785亿元、1062亿元。开源证券看好政策催化和产业趋势加速下的虚拟电厂投资机遇,重点推荐朗新科技、远光软件、东方电子、云涌科技等在虚拟电厂领域具有产品技术储备和项目落地的电力信息化核心厂商,其他受益标的包括国网信通、国能日新、南网科技、恒实科技等。

全国统一电力现货市场建立在即

《基本规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对电力现货市场的规则进行了明确,不仅给出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对市场成员、市场构成与价格、现货市场运营、衔接机制、计量、结算和信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界定。

根据《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目标是形成体现时间和空间特性、反映市场供需变化的电能量价格信号,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般而言,按时间划分,将日以上的交易称为电力中长期交易(或远期交易),将日前及日以内的交易称为电力现货交易。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为电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模块。

《基本规则》明确了近期和远期任务。近期方面,要构建省间、省/区域现货市场,建立健全日前、日内、实时市场;做好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衔接,加快辅助服务费用向用户侧合理疏导;稳妥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推动新兴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探索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等。

远期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货市场机制,健全中长期市场,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推进更大范围内的辅助服务资源共享和互济;推动省/区域市场逐步融合,扩大省/区域市场范围,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过渡。

“两份征求意见稿是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吸纳了前期各省试点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林玮向钛媒体APP表示,建设现货市场有利于把电能量的时点价值及特定时点对应的辅助服务价值,以市场化的形式定价出来,这能够在新能源发电占比提高的当下,主动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平抑电网波动。

据了解,早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就发布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等八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

2022年1月,两部门再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3月,两部门再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的总体要求。

截至目前,首批八个试点地区大部分已进入长周期连续运行阶段,第二批六个电力现货试点上海、江苏、安徽、辽宁、河南、湖北已全部启动模拟试运行,其中江苏目前已经过调电试运行,完成首次结算试运行。

根据中电联数据,2022年1-9月,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3888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5%,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59.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银河证券电新团队指出,“电力现货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制度框架基本完善,试点有望全面推广,持续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有望打开多元主体盈利空间。”

有储能企业人士也告诉记者,此次意见稿出台意味着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立在即,将进一步理顺价格机制,利好电价弹性上升,将增厚电力运营商的收益。

文章来源: 览富财经网,钛媒体APP,金融界,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大力士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