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智能硬件整个团队被砍掉,巨额投资的语音助手为何不赚钱?

电子芯技术 2022-12-07
2488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12月伊始,传闻许久的亚马逊万人裁员计划,终于还是锁定了第一批对象。

亚马逊公司已裁掉其设备部门的部分员工。一位熟悉该公司的人士表示,其目标仍是裁员约 10,000 人,其中包括零售部门和人力资源等部门。

这是亚马逊自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媒体周一报道其裁员计划以来的首次宣布,预示着这家以创造就业而闻名的公司将发生巨大转变,并为最近发生在科技行业的裁员事件增添色彩。

该公司已决定整合其设备部门的团队,该部门负责推广消费者通过语音命令的扬声器。亚马逊决定首先精简的团队,分别来自Alexa语音助手及音箱,Kindle电子阅读器和Halo健康监测手环这三个设备。

其中,又以Alexa所在的部门人员最多,亏损最甚。Business Insider称,仅Alexa团队就有超万名员工,且团队2022年的亏损即将超过100亿美元。

1、Alexa 语音助手不赚钱

Alexa 语音助手已经存在了 10 年,其功能被谷歌和苹果抄袭了不少。不过,Alexa 从未设法创造一个持续的收入来源,所以 Alexa 并没有真正赚钱。Alexa 部门与亚马逊 Prime 视频一起属于亚马逊“全球数字”部门,Business Insider 称该部门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就损失了 30 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损失都归咎于 Alexa,是其它部门损失的两倍,报告称该硬件部门今年的亏损将达 100 亿美元。

Business Insider 采访了“该公司硬件团队的十几名现任和前任员工”,他们描述了“一个处于危机中的部门”。几乎所有使 Alexa 盈利的计划都失败了,一位前雇员称 Alexa 是“想象力的巨大失败”和“浪费了一个机会”,这个月的裁员是多年来试图扭转局面的最终结果。

报道称,虽然 Alexa 的 Echo 系列是“亚马逊上最畅销的商品之一,但大部分设备都是以成本价销售的”。一份内部文件对商业模式的描述是:“我们希望在人们使用我们的设备时赚钱,而不是在他们购买我们的设备时赚钱。”不过,这一计划从未真正实现。

亚马逊希望人们通过语音助手更多在亚马逊上购买东西,现实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在没有看到图片或阅读评论的情况下花钱或购买商品。报告称,Alexa 每周都会收到 10 亿次互动,但大多数对话只是播放音乐或询问天气的琐碎指令,这些内容是无法赚钱的。

2、技术不错,但还不够好

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亚马逊 Alexa 这样的语音助手能够实现 10 到 15 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理解能力。

自动语音识别持续发展,助手可以在各种背景噪音下准确采集指令、解析用户口音。由深度神经网络(包括 Trasnformers、RNN 和 LSTM 等)驱动的自动语言处理系统,则让语音助手能够将语音内的不同细微差别映射至对应的指令,允许用户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下达类似的要求。另外,各种应用平台、API 等已经能让语音助手遍历网络上的大量信息,再把指令跟应用程序功能对接起来。

这一切听起来都很美,但如今的语音助手仍有着明确的功能边界。在大多数情况下,亚马逊 Alexa 只能完成简单的任务,例如设置闹钟、播放音乐、播报天气和在网上搜索简单信息等。这些功能要么指向性很强,根本就没多少犯错的空间,要么就是敏感性很低,哪怕做错了也没多大影响。

但如果我们想要执行某些敏感、需要多次交互或者具有多模实质的任务,语音助手的可靠性就会急剧下降。

例如,当我们想要网购(这也是亚马逊最初为 Alexa 规划的重要用例之一)时,就属于典型的敏感任务,因为其中涉及金钱,用户不希望出错。另外,网购操作比较复杂,其中往往涵盖多个步骤,用户希望看到自己买了什么,参考其他建议和类似的选项。这一切在纯语音界面上显然很难实现。出于类似的理由,日程安排和会议规划等预期用途在语音助手上也基本没能铺开。

3、语音助手无法创造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款很酷的语音助手,能够非常准确地执行某些特定任务,而在其他场景下虽然也做尝试,但表现平平。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要怎么靠它赚钱?

具体选项无非以下几种。

首先就是销售硬件,例如亚马逊 Echo、苹果 HomePod 或者谷歌 Nest 之类的智能音箱。

在这种情况下,语音助手技术的商业价值就直接取决于设备价格、所能售出的设备数量以及客户更换这类设备的频率。换言之,这种商业模式跟智能手机很像,人们每隔几年就会掏几大千去买下一代 iPhone 或者 Pixel 手机。

但那可是手机,智能音箱缺少催人升级换代的动力。第一,人们不想为这些音箱支付很高的溢价,毕竟本身使用频率就不高;第二,智能音箱的升级空间也不大,一个麦克风、一个喇叭、再加个显示屏,也就差不多了;最后,用于支持语音助手的云服务也有升级和维护成本。所以综合来讲,用户对智能音箱的使用会给厂商带来持续存在的成本,并在日积月累后逐步超过当初销售音箱所创造的利润。

第二种思路就是出售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按月或按年付费才能使用手机或智能音箱上的语音助手。但让人单独付费真的很难,产品必须具有明确的价值才能说服用户为此买单。为了让这种商业模式取得成功,产品必须能够解决某些业界尚未解决的难题,或者创造足够直观的附加价值,进而与产品/市场相契合。遗憾的是,亚马逊 Alexa 和其他语音助手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单独收费更是痴心妄想。

最后,有些朋友可能还指望着将亚马逊 Alexa 当成吸引用户购买其他产品的渠道,比如前面提到的网购操作界面。但语音助手天然就不适合这类操作,所以 Alexa 没法提供理想的购物体验。用户显然更愿意在手机或电脑上操作购物软件,那样更直观也更顺畅。

总而言之,从科学和工程的角度看,亚马逊 Alexa 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但从产品和业务的角度看,它也确实不具备变现的条件。

4、下一代语音助手会是什么样子?

第一代语音助手的思路还是不错的,即将声音作为计算机操作界面,但却无法创造可盈利的商业模式。类似的情况在 1990 年代的 VR 头显(价格太高、体验太差)和 2010 年代的 AR 眼镜(同样是价格太高,在功能上支撑不起这样的成本)也曾出现过。

如今 Alexa 和 Siri 之所以还存在,就是因为其背后是两家财力极为雄厚的企业。双方可以不断砸钱进去,在承受亏损的同时慢慢摸索商业模式和技术可能性。

那么,下一代语音助手又将朝哪个方向前进?也许有以下几种可能。

首先,等待AI技术的发展让语音助手愈发强大,从而为更多应用场景提供支持(例如主动式语音助手,由它在必要时主动询问意见,而非靠指令被动激活)。

另一种方案就是将现有通用型语音助手转化为面向特定场景的专业助手。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把语音助手集成到应用场景的上下文和工作流中,让它们有能力处理步骤更多、复杂度更高的任务。这种形式有望建立起 B2B 商业模式,特别是在那些需要大量手动操作的行业(例如制造业、饭店和酒店等)中,可以尝试用语音助手降本增效。正如第二代谷歌眼镜在手工领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认可,这类业务场景的附加价值也将远超普通消费级市场。

目前还很难确定未来的智能音箱到底还需不需要显示屏。毕竟我们的大部分日常事务都涉及视觉元素,而纯语音助手在应用上还有很多局限。技术发展应该会给出答案。

总之,目前亚马逊还没有放弃 Alexa 的打算。但无论如何,现有语音助手的能力极限已经明确,是时候朝着下一代技术方案进军了。

文章来源: 品玩网, IT之家,中国小康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子芯技术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