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最完整到产业链自主可控,中国光谷屡屡突破的密码是啥?

通信资讯馆 2022-12-12
3812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中国光谷曾拉出我国第一根光纤,打造我国第一个商用光通信系统,研制出我国第一只半导体激光器,研发第一套波分复用系统。

在这里,鲁国庆掌舵的中国信科、庄丹领航的长飞光纤、熊文任董事长的华工正源、黄秋元创立的普赛斯……光通信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大中小企业融通抱团发展,托举光谷建成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销量全球第一、光器件研发生产全国第一、通信系统设备领域研发位居全球第一方阵。

从大到强、从“产业最完整”到“产业链自主可控”,一群“追光者”正引领中国光谷在全国乃至全球光通信领域“独树一帜”。

最近,中国光谷的好消息连连。

中国信科规模最大的光网络研发制造基地落户

从“中国光谷”微信公众号获悉,11月2日,东湖高新区与中国信科集团就智慧光网和数字经济研发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签署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将成为该企业规模最大的光网络研发制造基地。

据悉,中国信科集团是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总部位于光谷,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旗下拥有烽火通信、光迅科技、理工光科、长江通信、中信科移动等7家上市企业,业务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规模600多亿元,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2021年,中国信科总资产逾千亿元。

东湖高新区30余年“追光逐芯”,光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已成为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和国内最大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激光产业基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光谷正以加快推动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经济、创新药等五个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提升产业能级,加快迈向“世界光谷”。

“光插座”来了

继光纤入户之后,我国光纤网络应用再次领跑。在位于中国光谷的武汉一网万联科技公司,系列专利技术打通了光纤通信“最后100米”,让用户像插线充电一样使用光纤。

“我们攻克了光纤易断、易碎,在室内布线易因受力或弯折造成信号中断、衰减的世界性难题,让光纤到桌面大规模普及成为现实。”11月14日,武汉一网万联科技公司总经理易志雄介绍,该公司的全光纤网络解决方案已在武汉市民之家、湖北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等60多个实际工程案例中得到应用。

CT、MRI(磁共振)检查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患者取胶片的时间往往需要30分钟至4小时。而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装上一网万联的“光插座”后,看片室全光网络高效运行,CT和MRI的图片可以实时传输至医生电脑上,诊断时间节省80%。

在武汉市民之家,“光插座”取代了运行10年的铜线,原来19处如蜘蛛网般的弱电间焕然一新,连过去弱电间装设的空调也被拆除。从机房一纤到桌面,中间没有一台接入交换机,没有一台汇聚交换机,施工方便,维护极简,运行稳定。

“光插座”使用户终端全程通过光纤实现网络接入。“我们已开发生产86面板型ONU等多个种类的光纤到桌面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易志雄介绍,一网万联提供的全光纤网解决方案,巧妙地将气吹微管微缆技术运用到无源光局域网搭建,光纤在墙体内“飞来飞去”,能将无源光局域网做到工程级。采用该方案,整个局域网无需一台汇聚交换机,无需一台接入交换机,从机房到ONU面板,无需一米铜线(网线),配套研制的86面板型ONU产品,可让用户像插线充电一样使用光纤。

“这项技术创新领先全球。”华中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德明教授介绍,每一栋建筑都需要网络(局域网),作为光纤通信网络终端,传统网络采用铜线以太网布局,需在应用场所设置弱电间,光纤只到大楼或楼层,每个楼层还需布置多个交换机,再用铜线将网络连接至每一个信息点,供用户使用。而一网万联通过“POL+微管微缆”、“机房一级分光”、“86面板型ONU”等一系列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创新,克服了无源光局域网实施过程中的诸多痛点,将网络终端设备集成到如插座大小的盒子中,从理论上、技术上、工程上、经济上解决了光纤到桌面技术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难题。

光谷取得成就还很多很多。

一项项技术突破的背后,靠的是什么呢?

他们要做具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领跑者”

距离赵梓森拉出我国第一根光纤已过去近半个世纪。

1976年,赵梓森院士(右二)土法上马拉出的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在光谷诞生。

当初,武汉市政府以邮电科学研究院为基础,在东湖周边建立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束光最先照亮的正是光通信产业。

如今,光谷研发的一根光纤可以承载上百亿人同时通话,光谷光纤光缆、光电器件全球市场占有率已分别占到25%和12%。

2018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中国信科。作为这一新的信息通信“国家队”主要负责人的鲁国庆,提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通信企业。

中国信科启动建设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是全国第5个、湖北第1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国内率先实现光通信关键核心器件——硅光芯片技术向Tb/s级的首次跨越,为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下基础;中国信科牵头组织相关央企、研究院和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克汽车芯片、新一代网络技术等。

“自己的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不仅要装自己的粮食,连碗都是自己做。”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说。他见证了光通信产业在武汉“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逆袭之路。

2011年,庄丹出任长飞总裁,带领长飞不断取得突破——4年时间成为行业第一家A+H股两地上市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供应商,从预制棒的原材料、工艺制成到所有工艺参数,都是全球最高水平,真正成为全球行业的“领跑者”。

长飞已成为全球行业的“领跑者”。企业供图

从光谷企业20年前为世界通信业划“跑道”,到如今中国信科、长飞主持、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已超过百项。

创新技术赋能数字经济

一网万联正是坐落在这座“光纤之城”中,在“追光逐芯”的氛围中不断成长。

易志雄曾任武汉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系副主任,怀着“让天下网络畅通无阻”的梦想,2018年年底,易志雄带着200万自有资金,200万天使投资自主创业后,“一网万联”进入了光谷东的孵化器。

光纤易折易碎,一旦折断必须重新敷设。“光纤到桌面”最先提出的是美国,他们采用一种光纤以太网技术,将光纤通过光网卡接入电脑,但是与不停升级的操作系统缺乏兼容,又因为传统电话机没有光纤接口,还需要敷设一根网线到桌面连接电话机,这种光纤加网线的技术,维护工作量不减反增,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易志雄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巧妙地找到解决办法——先在PVC(或KBG)管里铺设微管,再在微管里用高压气体吹入微缆,这样可以保证光缆不易折断,更换也方便。这项“微管微缆”施工工艺最远可吹1000米。

“虽然创业艰难,但会有更大的成就感。”在易志雄看来,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发展已经开启,全光纤网络技术作为信息系统的“底座”,为信息化的发展充足留白。全光纤网络还可以支撑未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扩展应用,全面赋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

从一只头雁到一群单项冠军、“小巨人”


华工科技副总裁、华工正源董事长熊文在母公司华工科技的周年庆刊物上曾这样表白心迹:“岸阔风劲,应乘风破浪;任重道远,当策马加鞭。”

2001年,全球历经金融危机和光通信泡沫双重打击,华工科技却“逆流而上”成立华工正源,聚焦做光模块,这是光通信设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并在面临危机时在产业链上下游竞争中占据优势。”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回忆,彼时,华工科技作为一家年营业额不足8000万元的校办企业超前布局光模块时,已下定决心,不断向更具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溯源。

“彼时,企业发展崎岖难走,但凭借自主创新的狠劲慢慢突围。”熊文回忆,2018年,华工正源获得国内首个5G光模块订单,并斩获大客户“全球金牌核心供应商”大奖。

也是在这一年,华工正源集结资深专家技术团队一起成立云岭光电,向光模块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光芯片发起攀登,经历了上千次试错,已实现25G光芯片的国产化。今年,云岭光电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了自主“芯”的华工正源也大举闯进数据中心板块,已连续3年进入全球光模块前十榜单。

不断向更高附加值产业链上游溯源,不能单打独斗!在光谷最具优势的光通信产业,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们列出“雁阵”,成链成群。

中国信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提出,要进一步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信息通信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投资平台。如今,中国信科拥有锐光信通、武汉烽火锐拓、武汉飞思灵和武汉长光科技等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一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涉及光通信核心芯片、无源光网络通信设备、光纤传感报警系统、智能交通综合服务平台、特种光纤等多个领域,滋养光通信产业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依托集群培育,“追光者”层出不穷

9日,一家光通信企业正在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运营的“半导体快速封装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封装。

在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道推动下,光电院共组建了光电子微纳制造工艺服务平台、高端电子组装平台、电磁兼容检测平台等17个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服务超5000人次,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和投入。

该公司成为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发展促进组织代表,将助力这一个“独树一帜”产业集群未来代表我国保持“世界冠军”。

韩道说:“从引路人到同路人,从协同创新到共同创业,我们将不断完善集群发展促进组织技术创新、要素集聚、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开放交流五大功能,推动中国光谷加速迈向‘世界光谷’。”

通过集群培育,一批光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率先从实验室走向生产车间。

有“国家队”企业家领航,有平台型创业者举烛,光谷一众光通信企业创业者层出不穷,他们背景各异,但信念相同——一出手就是世界级,要做最亮的光!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黄秋元和学生马超创立国内首个自主研制数字化源表的企业武汉普赛斯,光芯片瞬时检测能力远超海外;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进延任首席科学家的长进光子,专攻掺稀土有源光纤制备,其测风激光雷达用特种光纤,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为我国发展风电能源打破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及其工艺;拥有工学博士学位的副局级干部易志雄辞职创立一网万联,攻克光纤易断、易碎,在室内布线易因受力或弯折造成信号中断、衰减的世界性难题,让光纤到桌面大规模普及成为现实。

文章来源: 光纤激光,iDoNews,湖北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