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合资品牌将成为“前浪”?斯柯达退出中国到底是谁的错?

100秒说车 2022-12-13
29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据海外媒体报道,斯柯达首席执行官Klaus Zellmer表示,大众斯柯达考虑退出中国市场,并将在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Zellmer称,"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我们将与中方合资伙伴一起考虑如何推进。"他表示,该公司可以考虑只在中国销售汽车,而非同时生产,同时他还称,斯柯达目前希望更多地关注印度市场。

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斯柯达累计销量为3.8万辆,同比下滑61.32%,其中,10月的销量仅为2953辆,同比下滑11.43%,甚至不如很多品牌一款车型的销量。

作为家族最畅销的车型,明锐今年1至10月的累计销量也仅为8593台,同比下滑一半以上,而紧凑型SUV柯米克销量8290台,同比下滑超过6成,至于其他的,更为惨淡。

斯柯达在1991年被大众收购,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首款车型明锐于2007年上市,斯柯达曾在国内有过一段黄金时代,2016至2018年,其销量连续三年突破30万辆,其中2018年时的销量达34.1万辆,风头正盛。

不过随着大众捷达2019年独立成为全新子品牌,斯柯达的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也正是当年,其销量下降了17%,而后更是逐年走低,加上本身没有因时转型,所以愈发艰难。

先回顾一下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这些年吧。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4月,ŠKODA AUTO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开启了斯柯达汽车中国之路;2006年9月,ŠKODA品牌正式启动,宣布其中文名“斯柯达汽车”;2007年6月6日,斯柯达在中国的首款战略车型Octavia明锐正式上市;2008年12月22日,斯柯达品牌第二款车型Fabia晶锐正式进入中国;2009年8月18日,斯柯达汽车全新B级车Superb速派正式上市。

2010年之后,斯柯达加快产品布局,随着新车的入市,斯柯达迎来了高速增长期。2012年,斯柯达全球交付量为939,200辆,与2011年相比,交付量增加了6.8%。同年,斯柯达在中国的年销量已达到235,700辆,同比增长7.1%,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

2017年,斯柯达开启SUV战略,于当年上海车展推出了旗下首款中型SUV柯迪亚克,当年广州车展推出了紧凑型SUV柯珞克,次年4月完成全新都市SUV柯米克全球首发亮相,次年广州车展上市轿跑SUV柯迪亚克GT。

四款SUV的家族阵容使中国成为斯柯达提供SUV车型数量最多的单一市场,也是斯柯达自2013年初步完成由明锐、晶锐、速派组成的在华产品架构后的又一次矩阵式补充。

2022年12月12日,关于“斯柯达被曝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铺天盖地。

还记得车圈里流行了很多年的那句话么?“懂保时捷的都买了奥迪,懂奥迪的都买了大众,懂大众的都买了斯柯达”。怎么保时捷和奥迪现在都还过得好好的,斯柯达却突然要离开中国市场了?公开资料里丢失的五年间,斯柯达究竟发生了什么?

综合销量数据来看,2017年,斯柯达累计销量33.3万辆,同比增长0.8%;2018年,斯柯达累计销量34.1万辆,同比增长2.4%。此后,斯柯达进入断崖式下滑,2019年-2021年,累计销量分别为28.2万辆、17.3万辆、7.12万辆。

据上险数显示,2022年1-10月,斯柯达累计销量38022辆,同比下滑61.32%。其中,10月销量2953辆,同比下滑11.43%。

客观来说,按照现在这个局面发展下去,斯柯达似乎很难在中国市场为自己今年8月份时所提出的发展愿景争取到机会:当时,斯柯达发布了基于“2030战略”的全新品牌标识,同时宣布预计到2026年推出三款全新纯电动车。另外,预计2023年下半年将发布新一代速派和柯迪亚克,2024年推出改款明锐车型。

走到如此境地的斯柯达,有哪几步没走稳?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价换量”。2019年,捷达独立成为一汽-大众旗下子品牌,从价格端对斯柯达形成制约。加之自主品牌上攻的影响,导致斯柯达连续三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之势。2020年4月,为了应对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冲击,带有重新夺回市场份额意图的斯柯达举办线上发布会,宣布旗下在售车型全系官降销售,下调幅度最高达2.45万元。此举一出,让斯柯达成为疫情爆发后首个在国内宣布官降的汽车品牌。

不过,“以价换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打击了渠道经营的信心,为此后的经销商批量退网埋下了伏笔。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于一直背靠大众,坐享“德系光环”的斯柯达而言,官降也拉低了自身的品牌定位,反倒是削减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第二,明锐换代的失衡。自2007年于国内上市以来,明锐承担起斯柯达主要销量任务的同时,也凭借在十万元级合资A级家轿市场中的性价比,成为斯柯达老粉丝心目中的经典车型。

数据显示,2015年,明锐的月销量一度高达近两万台。作为对比,今年前十个月,明锐累计销售8593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到了这一步田地,明锐仍然是斯柯达销量最好的车型。

2021年,为了挽救持续下滑的销量,斯柯达推出全新一代明锐,并更名为“明锐PRO”。新车配备了诸多的亮点,比如采用大众最新的MQB EVO平台、全系换装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外观经过全新设计等等。但是,12.49万-15.79万元的定价却弱化了明锐一直以来主打的性价比优势,尤其是在当时合资品牌B级车普遍价格下探的背景下,明锐PRO非但没能延续这一车系的热度,甚至上市之后的两个月月销也仅维持在千台左右。

时至今日,从当年和明锐并驾齐驱的卡罗拉、速腾的市场表现中,或许能看到明锐的遗憾。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卡罗拉累计销售218874辆,速腾累计销售195371辆,两款车的单月月均销量都将明锐今年前十个月的总销量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第三,将鸡蛋全放在SUV里。2017年,斯柯达自开启SUV战略后,就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紧锣密鼓的排兵布阵,以期走出第二条增长曲线。然而,彼时我国的SUV市场经历长达十年的繁荣期,即便当年的增速仍然高过乘用车总体增速,却也面临着缓慢回落的情况。

没有预警到这一市场现状的斯柯达很快尝到了苦果,柯迪亚克、柯珞克和柯米克均未得到一展拳脚的机会,2018年三兄弟的月销量仅在4000辆左右徘徊。

另外,就在斯柯达大力投入SUV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快发展节奏,市场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可以说,作为大众的“试验田”,斯柯达在新能源探路这个方向上也走偏了不少。

到底是谁的错?

退出中国市场的铃木汽车,生意做得有声有色,JEEP与雷诺,依然还是国际知名品牌,而斯柯达同样也并非无名小卒。

斯柯达在与上汽大众合作中国业务以来,产品口碑一直不错,因为车辆采用的三大件基本和大众品牌对应的车型相同,所以传说斯柯达比大众汽车更懂“大众”,说真正喜爱大众的车迷,都会更爱斯柯达。

车是好车,为啥发展之路坎坷呢?

还是回到开头的那句话:长江水后浪推前浪,铃木败走中国的时候,也不是因为产品品质不行,是因为那一浪的到来,让国人对于小型车的需求减少,更多关注紧凑车型或者高端车型,铃木的产品再好,不满足消费者需求,自然是无人问津。

而今天的这一浪,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到来,燃油车兴盛的时代已过,包括特斯拉,包括蔚小理,包括埃安、哪吒这些品牌,造车的时间,加起来都没有斯柯达长,但这些新能源车型,刚好适合当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于是就有了销量高涨。

饿了就有馒头,困了就有枕头,不管自身有多优秀,顺序错了就不行,饿了给枕头,困了给馒头,不可能让用户满意,这可不是朋友圈评选,碍于面子,投你一票就行,真金白银拿钱,不满意你,凭啥给你。

同时,上汽大众品牌的车型,价格一再降低,挤压了斯柯达的生存空间,而且大众、丰田、本田这些品牌对于国人来说,还有情怀的因素,所以燃油车的销量还能维持其发展。

但对于斯柯达,国人没有情怀,一个没有情怀的品牌,生产一些不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用户很难有理由青睐斯柯达。

斯柯达想要继续在中国市场生存,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让国人对品牌充满留恋,一条是发展新能源车型,第一条斯柯达做了很多年,没有成效,第二条斯柯达口号喊出来了,但实际行动很迟缓,新能源领域表现乏力。

市场竞争不是煲汤,谁家熬得越久产品就越香,现在的车市,崇尚快餐文化,两年不换代,车型销量就会降低。

所以说,斯柯达退场,不是消费者的错,不是市场的错,而是自身适应能力不强的错。

文章来源: 鬼斗车,大河汽车,autocarweekly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100秒说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