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发展迎来布局良机,如何抢抓各种新兴机遇?

能源投资喵 2022-12-13
4146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清洁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将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与就业:2022年回顾》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与可再生能源相关工作岗位达到1270万个,一年内增加了70万个。到2030年,全球清洁能源年投资额有望超过2万亿美元,相比目前提高50%以上,有望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投资机会。

一、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全球清洁能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增长20%。得益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有望从2021年的4%下降至1%。

报告还指出,当前多国遭遇的能源危机虽然在短期内增加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但从长期来看,新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仍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关键。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每年将增长约1%,增量几乎全部由可再生能源填补。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比或将从目前的80%下降至2030年的75%,到2050年下降至60%左右。

当前,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及规划,加速能源转型。根据法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提升至40%;到2050年,法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10倍,并建成50个海上风电场。日本最新版能源基本计划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提高到36%至38%。埃及《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提出,到2035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43吉瓦。报告预计,未来5年,欧洲地区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上一个5年期增量的两倍,中国增量将占全球增量近一半。

“各国政府积极推动落实可再生能源政策规划,加快了能源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说。此外,包括电池、太阳能光伏和电解槽在内的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的供应链正在快速扩张,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因此提速。以太阳能发电为例,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在过去10年间下降了80%,已成为经济实惠的发电技术,在2021年为全球提供了超过3%的发电量。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50吉瓦。

二、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环境

(一)自然资源环境

可再生资源是我国清洁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幅员辽阔,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我国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三北”地区约占到总蕴藏量的69%;太阳能则多集中在我国西部地区,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四川和贵州两省及重庆市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尤其是四川盆地,雨多、雾多、晴天较少,光伏发电潜力巨大。

对比全球其他国家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来看,2021年全球新增的可再生能源中,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47%左右,远高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来看,早在2021年11月16日,我国财政部便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根据通知,本次下达总计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19.89亿元。近日,根据近日财政部有公布了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并清算2021年资金的通知,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总额共134961万元,共14省获拨付资金,其中四川、重庆最多,分别为42,529万元和36,704万元。总体来说,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清洁能源行业投资的经济环境较为良好,尤其是川渝地区。

(三)政策环境

清洁能源行业与传统能源行业相比,其研发和投入更高,成本也相应较高,盈利性较弱。因此,我国的清洁能源行业受到政策鼓励和补贴的影响较大。当前我国清洁能源行业除了经济环境良好之外,其政策环境也持续利好。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清洁能源行业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国家层面如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等。

除了国家层面政策之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国各省市也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行业发展,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生态涵养区清洁能源改造、管护、运行政策机制,以电为主,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持续推动农村地区剩余村庄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到2025年,基本实现剩余农村散煤采暖用户清洁采暖。

从近年来出台的政策可以发现,我国力图通过推进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升能源在供给侧可持续方面的稳定性。通过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同时发展新型蓄能的方式协调能源在时间维度上的平衡;通过“西电东送”等基础设施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输电方式,解决能源供需在空间上的失衡;通以分地区、分年度消纳责任权重配比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促进清洁能源在需求侧的协同发展;从而逐步建立起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这也为我国清洁能源行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清洁能源的各种新兴机遇

我国对清洁能源发展高度重视,投资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稳居全球首位。碳中和承诺,无疑将为清洁能源产业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并带来围绕清洁能源的各种新兴机遇。

太阳能产业

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是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应用大国,也是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包括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类,晶体硅电池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薄膜电池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技术,市场占比较小。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相关产业不断拓展。随着中高温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提供热水,正逐步向取暖、制冷、烘干和工业应用方向拓展。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日益完善,主、被动太阳房,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制冷等技术快速发展,已形成不同规模的产业链。

风力发电产业

近年来,中国风电连续多年新增装机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风电超越核电,成为仅次于火电、水电的中国第三大主力电源。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零部件制造供应链基地。就国内来看,中国风电起步于“三北”地区,经历“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快速发展。目前,陆上风电受限于风资源和电力需求区域错配的问题,“三北”等风电资源区存在一定的消纳问题和弃风现象。

在风电资源区之外,中国在国际上创新发展出低速风电产业,低风速开发引领世界风电向着更长叶片、更高塔筒、定制化设计、全生命周期的方向发展。中国中东部和南部地区可开发低风速风资源达10亿千瓦,目前开发量不到两成,未来拓展空间巨大。近年来,开发低风速风资源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布局加速。

海上风电是风力发电的重要领域,是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相比,具有距离负荷中心近、风机利用效率高、不占土地资源等优势。截

近年来,山东、江浙、福建、广东等中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负荷集中地区,海上风电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大功率风机已成为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方向,运输吊装运维设备和船舶进一步专业化,带动了新的风电产业链发展。

氢能源产业

氢能源发展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随着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氢能全产业链有望迎来发展爆发期。日本是氢能产业技术的掌握者,专利第一,三菱、松下、丰田等具有全产业链布局的综合优势。

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能源迈入天然气、石油、煤炭和新能源“四分天下”时代,氢能约占18%,创造年均2.5万亿美元的市值,未来10-20年全球氢能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未来备用电源、船舶、有轨电车及分布式发电等场景丰富,相关产业领域有望掀起产业新浪潮。日本正在加速涡轮氢气发电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氢能冶金的开发与应用。

氨气可能成为未来氢气大规模运输的重要载体,氨燃料产业已受到世界多个国家的关注,欧洲、日本、韩国、中国都已开展氨燃料船舶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高度重视氨燃料产业链布局,打造涵盖船舶建造、设备研制、燃料加注的全产业链;计划到2030年用氨与煤炭混烧,替代日本燃煤发电站20%的煤炭供应,最终目标是建设氨气发电厂,作为新的低碳电力结构的一部分。

核能产业

核电主要有核裂变发电和核聚变发电两种路径,核聚变发电尚处于前期研究,核裂变发电技术不断成熟,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安全水平更加卓越、经济性更好、核燃料利用率更高、废物产生量更少。

近年来,国内外核能综合利用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小型堆作为一种新兴机组逐渐引起各国关注。小型核电能够满足直接面向用户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在供电、城市供热、工业供汽和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等各种领域的应用需求。

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超导材料、量子计算机等一些先进技术的带动之下,未来可控核聚变技术有可能成为现实,到时核聚变电站将可以为人类带来非常丰富的能源。2021年4月,中国“人造太阳”工程实现核聚变达到一分钟燃烧,对于可控核聚变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地热能产业

地热能作为新能源中的优势能源之一,再次进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其利用模式,也由市场经济初期的地热温泉利用,逐步向能源为主的利用模式转型,使可贵的地热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进行大型集中供暖是地热能供暖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热能集中供暖,能提升对能源本身的高效利用,降低小片区应用造成的能源损耗。冷热站将深层的地热井供暖与浅层地源热泵制冷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集中供暖,也可以集中制冷,不仅提高了生活的舒适度,也极大地提高能效

生物质能产业

生物质是一种碳中性能源,它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在燃烧过程中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净平衡。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模式包括发电、供热、制气、制油、制生物质碳等,工业文明所需的所有能源商品,生物质能均可提供。从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利用来看,生物质能源终端使用占比超过了50%,尤其是在欧洲生物质能源在新能源中的比重超过60%,远远超过风能、太阳能。

生物质发电可分为直接燃烧发电、混合燃烧发电、垃圾发电、沼气发电和气化发电。中国生物质能发展主要以发电利用为主,非电利用为辅。在县域、农村地区,利用秸秆、畜禽粪污和有机生活垃圾,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生物天然气,可很好地解决县域、农村清洁供暖难题。

分布式储能

储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分布式储能是指分布在用户侧的储能系统,与分布式发电系统共同构成分布式能源网络。随着我国大力推动“新基建”的建设,通信系统、商业园区、工业厂房、社区住宅、海岛、偏远地区等场景对稳定供电的需求增大,分布式储能拥有巨大的市场蓝海。

分布式储能系统依赖的设备、解决方案,主要有各类储能设备以及智能微电网系统,其中未来市场前景较大的主要有燃料电池、固态电池、超级电容器、液流电池等。目前,主要细分领域普遍面临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产业生态缺失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也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源: 光明网,观研天下,东滩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投资喵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