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汽车产业将何去何从?

番茄爱车 2022-12-14
3583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2022年,汽车产业经历了什么?

缺芯潮持续蔓延、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长、供应链遭受重创、汽车生产和销售受阻......

与此同时,汽车汽车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无疑已经成为帮助自主品牌能够打赢翻身仗的最强武器。

智能电动车,改变着中国,也改变着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加之复杂的外部环境,整个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更要求每一个决策者具备看清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只有看清未来的道路,才能在当下做出准确的判断。而每一个当下的决策,都决定着一家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汽车产业将何去何从?

一、整车+零部件:多重改善提振

乘用车:多重改善提振,全面看多整车板块。自今年7月以来,因需求走弱及市场对明年透支效应较为担忧,乘用车板块估值持续下跌。往后看,我们认为多重改善催化下,乘用车基本面有望于2023Q1见底,后续有望持续向上。

1)政策有望接力实现平稳过渡:11月工信部发文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强调平稳过渡,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结合过去几轮乘用车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坡,我们判断明年乘用车政策仍有望接力,实现平稳过渡;

2)疫情边际改善释放乘用车消费潜力:11月中旬卫健委出台防疫“20条措施”,管控边际改善。考虑到非疫情影响地区需求仍快速向上,我们判断疫情影响减弱后,乘用车终端消费有望迎来反弹;

3)供给改善:新势力、自主及合资车企相继推出主流新能源产品,开启新一轮产品周期,供给端持续改善。包括小鹏G9、理想L8、L7、蔚来ES7、海豹、长安深蓝等优质供给快速推出;

4)自主崛起+出口高增,中期成长加速:根据中汽协,今年11月自主份额已达54.4%,同比+7.6pct;1-11月自主份额已达49.2%,同比+5.0pct。11月乘用车出口27.6万辆,同比+62.2%,环比-1.0%;1-11月乘用车累计出口225.1万辆,同比+57.8%。

零部件:智能电动重塑产业秩序,基本面反转+新车型上量,坚定看多汽车零部件。中长期维度,量增+份额提升共振驱动收入高增,叠加短期原材料、汇率、海运费等利润压制因素缓解,将具备较高的业绩弹性,优选智能电动+新势力产业链。

二、年底车市翘尾压力大,车企加快内外部转型

年底车市翘尾压力较大,期待利好政策延续

11月汽车产销相对疲弱。据中汽协数据,我国11月汽车销量232.8万台,同环比分别下降7.9%/7.1%,1-11月累计汽车销量达到2430.2万台,同比增加3.3%。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各地疫情散发导致汽车消费旺季相对平淡。我们认为不排除继续延续燃油车购置税减征的政策。中汽协建议2023年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能继续实施购置税优惠政策,按照5%征收,2024年按照7.5%征收。

中汽协预计2023年汽车总销量2760万台,同比增长3%。中汽协预计2023年乘用车销量2380万台,同比增长1.3%;预计商用车销量380万台,同比增长15%;预计新能源车销量900万台,同比增长33%。

新能源车依然维持高景气,月交付量连创新高

新能源车景气度高,月销量连创新高。据中汽协数据,11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到78.6万台,同比增长72.3%,月销量规模再创新高,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33.8%。1-11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到606.7万台,同比增长达到1倍。11月插混车型销量17.1万台,同比增长92.6%,1-11月插混车型累计销量133万台,同比增长154.6%。

2023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多家车企宣布即将涨价

2023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额度较大。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退出,此次退坡额度相比以往更大,以30万元以内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的纯电车为例,2023年补贴退坡金额达到1.26万元,高于过往退坡额度(2020~2022年其补贴退坡金额分别为0.25万/0.45万/0.54万元),相较于纯电车型,插电式混动车退坡幅度相对温和,但同样高于往年退坡额度。

新能源车将迎来一波涨价潮。由于补贴退坡,多家车企推出了限时保价政策,同时部分车企已经宣布2023年新能源车将上调售价。我们认为车企涨价会比较谨慎,需要在盈利和销量之间做好平衡,最终补贴退坡的成本并不会完全传导到消费者端,考虑到此次退坡额度相较以往更高,且2023农历新年在1月份,我们预计2022年底新能源车将透支部分2023年新能源车需求,预计23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增速将承压。

造车新势力:行业洗牌加速,造车新势力快马加鞭

理想、蔚来11月交付量创新高,小鹏汽车受新老车型切换影响较大。理想、蔚来11月交付量分别为15034台/14148台,月交付辆均创新高,目前两家新势力车企已顺利完成新旧车型切换,随着新车型产能爬坡,其交付量还将继续提升。小鹏目前处于转型阵痛期,短期来看,新车型G9销量需要尽快提升,将小鹏带出销量泥淖。

行业洗牌加速,造车新势力快马加鞭。2022年头部造车新势力由于种种原因销量不及预期,同时部分二线新势力开始掉队,行业洗牌加速。特斯拉的降价意味着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在加剧,而资本市场的收紧对于需要融资输血的新势力而言可能更为致命。新势力此前建立的先发优势可能会被传统自主品牌逐渐赶超,在2022年蔚小理交付量普遍不及年初预期的情况下,2023年新车型的放量将是关键,保持销量增速是在行业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立足的根本,也是尽快实现盈亏平衡的关键。我们认为现金储备充足、品牌塑造较为成功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依然具备领先优势,我们预计蔚来、理想、小鹏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2023年销量分别为30万台/24万台/20万台。

三、2023年车市趋势

1.车市的宏观销量:

目前,影响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第一:补贴退坡。在2023年,受到影响比较大的将会是10—15万区间的A0和A级纯电车型。

第二:油价将会持续维持在高位,这将导致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开始考虑新能源的经济性。

第三:目前,消费者的教育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已经很少有消费者会怀疑电池不安全或者是影响身体健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判断, 2023年,整个乘用车市场将会持续保持低迷的态势,实现-5%-0%的负增长。而新能源的整体销量将会在900万辆左右,实现同比60%以上的增长。做出上述判断的整体逻辑是:

一:经济增长放缓将会直接影响到汽车消费,但影响的是总量,也就是燃油车市场所受到的冲击最大。

二:新能源相对于燃油车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加,渗透率进一步扩大。

三: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强烈,所有的车企都在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大量的资源。

2.细分市场预测

从历年各级别车型的销量情况来看,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A级轿车和A级SUV销量显著下降,B级轿车和B级别SUV显著上升,C级轿车维持稳定。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B级车是收入中等家庭是刚需消费,A级车是收入较低家庭的刚需消费,而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最容易受到冲击的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因此直接影响到了A级车的销量。此外,B级车增长的背后也有消费升级的因素,当大量A级车用户换车的时候,更愿意考虑换购B级车。

基于这个大的逻辑,我们对各级别的细分市场做出如下判断:

A00级细分市场增速趋缓,新能源的渗透率维持不变;

A0级细分市场整体在萎缩,但新能源会高速增长,在1—2年内完成对燃油车的替代;

A级轿车和SUV市场在经济下行时会率先下跌,不过,虽然新能源汽车在这一市场的渗透率低,但销量数比较大,并且以插混为主。在这一级别的车型中,纯电动车型产品受补贴退坡的影响较大。

B级轿车市场将会逆势增长,主要是消费升级的结果,B级SUV和B级轿车增长趋势一致,但SUV没有轿车增长显著。B级车将是下一个被新能源彻底替代掉的市场;

C级轿车总量维持稳定,在这级别的车型中,新能源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我们认为C级SUV的增长主要由增程车型来带动。

3.行业趋势预测

除了对市场销量进行预测之外,建约EV预测系统还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包括技术发展趋势、产品趋势和企业格局等方面。

技术趋势

预计2023年上半年,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将会陆续落地,蔚来、小鹏、理想、长城这几家企业动作会快一些。下半年,特斯拉、百度和华为将会落地。从下半年开始,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将会开始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智能辅助驾驶将会进入到无高精地图的阶段,纯视觉感知路线将会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大模型、大数据、自标注、仿真、超算中心等将成为标配,这对大部分车企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智能座舱方面,高通8295芯片明年开始应用,2023年也将会成为智能驾驶算力被应用于智能座舱的第一年,AI模型将会本地化,这将带来连续语音对话能力和响应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人对车的控制也会进入到新阶段,语音开门、人脸开门、开后备箱等将会实现。另外车内的交互方式会更加丰富,AR和VR的交互将逐步落地。

产品趋势

未来的智能电动车产品将会趋于同质化竞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验车企的是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以及细分市场主要特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BOM成本,将资源投注在用户最关心的地方。

第二,考验车企的成本竞争力,成本竞争力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如何减少动力电池的用量。目前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成本竞争力较强。

第三,考验智能和数据规模化效应。最终取得胜利的企业一定是走智能全栈自研路线的。

企业格局

2023年,汽车产业现有的产业格局处于重构之前的混战状态,旧有的格局完全坍塌,新的格局即将确立,要看谁能在新的格局里杀出重围。对于车企来讲,在这一阶段,规模和市场份额比盈利更加重要。

行业的整体形势将会是头部企业持续发力新能源,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且疯狂扩张渠道、发起价格战。这将导致燃油车大幅度下滑,下滑规模再创新高,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将持续变差。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新的市场格局将会建立。

文章来源: 虎鲸报告,建约车评,同花顺iNews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番茄爱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