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吃完需求疲软,PC市场遭遇“历史性放缓”,头部玩家如何成功“猫冬”与“备春”

IT猿人 2022-12-22
3597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在2020年和2021年,PC市场第三季度的出货量分别是8130万台和8730万台。而在2019年,PC市场的Q3的出货量为7040万台。这也许意味着,PC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疫情红利下的高速增长后,正在逐渐回到疫情前较为低迷的状态。

1、红利吃完,需求疲软

客观来看,随着2020年全球疫情的发生,远程办公、学生网课的需求骤然增加,狠狠地刺激了一波企业和个人的PC消费。在2021年,全球PC总出货量达到3.488亿台,同比增长14.8%,这是自2012年以来PC市场出货量的最高水平。

然而,人们对于PC的需求是有限的。联想CEO杨元庆接受采访时曾经表示,PC市场已趋稳,换机时间已经从三四年延长到五六年。与之对比的是,目前智能手机的换机时间大约为36个月,而这已经是在经济下行后,被拉长的数字了。按照目前的PC换机时间,一个消费者在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购买了一台PC,那么他起码要到2025年才会有再次购买一台PC的需求。

PC行业过长的换机时间,让行业变得过于稳定或者说缓慢。而因为疫情激发出的需求,也必将随疫情影响逐渐弱化而弱化。

2022年6月,宏碁董事长陈俊圣表示:“PC市场已经反转,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Gartner研究院副总裁蔡惠芬也曾表示:“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人们上网课、网上办公的需求大增,因此出现了一波换机潮。但此时,中国PC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再到如今,换机潮高峰已过,销量自然也会下降。”

2、为啥大家都不买电脑了?

我们看到当前的电脑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趋势,很多人都在问这电脑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下降?我们该如何分析当前电脑市场所出现的问题和电脑的市场表现了?

首先,从当前整个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PC市场出现下行的状态,实际上也是很正常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和之前PC市场疯狂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疫情发生之后,远程办公学生网课的需求快速增加,大规模的刺激了整个个人电脑市场的发展,所以2021年全球的电脑总出货量达到了3.488亿台,同比增长了14.8%,这也是在2012年以来整个电脑市场发展最好的成绩,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电脑的好处实际上正在逐渐凸显出来,这种需求也是被疫情刺激的井喷,但是这种井喷的需求其实并不可能持续下去。

其次,我们仔细来看个人电脑市场,这些年个人电脑已经逐渐被手机取代,不再是受市场最欢迎的主要的上网终端了,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当前个人电脑最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体市场需求的有效不足,我们看到虽然全球半导体已经度过了之前的芯片短缺的问题,但是整体市场的涨价成本却在越来越高,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先进的半导体芯片的价格都非常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电脑企业迫不得已进行涨价。这种涨价让本身就不是特别好的电脑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前面,需求被过度地消耗掉了,后面涨价又带来了严重的需求的挤压效应,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当前的整个个人电脑都呈现出了较大的难题。

3、被动涨价,主动裁员

另一方面,全球半导体虽然已经度过了疫情前两年的“缺芯”潮,但整体价格仍在上涨。据报道,台积电将于2023年1月起全面调涨代工价格6%,而在2021年8月,台积电就通知客户晶圆代工价格将全面上涨,其中,7/5nm等先进制程产品涨幅约7%-9%,其余成熟制程产品涨幅约20%,涨幅为十年来最大。

在这种环境下,PC也不得不涨价应对。根据Canalys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PC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3%,总收入却不降反升,达到了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外界据此推算,全球PC均价上涨超过18%,每台电脑约为售价约为874美元(约合人民币5568元)。而价格上涨,势必会降低消费者对于PC产品更新的动力。

事实上,滞销和涨价确实也带来了恶果。作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的惠普,2022财年第四财季营收下降11%至148亿美元,亏损31亿美元。在财报发布后,惠普宣布计划未来三年在全球裁减4000至6000人,即5.1万员工中的约10%,以削减成本推进转型。

PC行业在因为疫情红利短暂回暖后,似乎又将进入漫长的寒冬。

4、行业涌现几大趋势:创新和转型从未中止

市场下滑的大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但广大笔电厂商并不打算坐以待毙。在过去的一年里,笔记本电脑的主要创新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形态、芯片。

在形态上,最核心的创新莫过于“折叠屏”的进一步应用,主要代表厂商为联想。作为PC行业中的领头羊,联想也是业内积极探索笔电未来形态的主要厂商之一,此前在ThinkPad产品线中试水了折叠屏技术推出了ThinkPad X1 Fold(第一代),只不过受制于屏幕质素、妥协的性能和较高昂的售价,在行业中并未引起太多反响。

在2022年底举行的“ThinkPad 30周年”纪念活动上,第二代ThinkPad X1 Fold作为压轴产品面世,主要改进集中在铰链技术、屏幕可靠性和功能拓展上,使之显示效果更佳出色、便携性更强,且实用性也有了显著提升。

尽管ThinkPad X1 Fold(第二代)依然有着较高的售价,但还是为笔记本电脑的形态创新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另一个笔电巨头华硕也推出了形态类似的折叠屏笔记本电脑“灵耀X Fold”,让联想不再显得孤苦伶仃。

除了折叠屏笔电之外,在传统形态上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加屏幕”这一点,比如ThinkBook 17 Plus就在传统笔电的C面加入了大尺寸显示屏,以提供另类的操控体验。当然,更早之前比如苹果就已经尝试为笔记本电脑加入“第二块屏”,但长条状的TouchBar无论是显示效果还是操作体验都比较有限,在理念上和Windows笔记本加入大尺寸“第二显示屏”的思路不太一样。

至于芯片的创新,我们可以见到在苹果ARM笔电的带动下ARM芯片正开始崭露头角,作为上游芯片厂商的高通在12月的发布会活动上公布了命名为“Oryon”的新一代ARM PC处理器,进一步强调高通“Always On PC”的理念。

此外,微软也在12月推出了主打轻办公、长续航的新品Surface Pro 9,其中可选ARM架构的Microsoft SQ3 处理器,最高可为笔电提供19小时续航。大体而言,越来越多的笔电厂商开始接纳ARM PC这一产品形式,一方面虽有苹果影响,另一方面更是关注到消费者对长续航PC产品的新兴需求。

但在实际体验中,因为Windows笔电阵营缺乏苹果阵营的生态整合能力,应用层面的短板导致ARM PC实际体验不佳,只能处理轻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类产品的普适性。

但总体而言,2022年的笔记本电脑并没有出现太多根本性的变化,严格上来说依然是在旧有规则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做非痛点创新。尤其是关乎核心体验上,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的体验提升都和上游芯片厂商的产品迭代密切相关,笔记本厂商距离掌握核心优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5、依托“生产力”,笔记本电脑地位难以动摇

笔记本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的主要代名词之一,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主要使用场景便是应对工作、生活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虽然小雷知道也有很多用户会购买笔记本电脑来打游戏,但从占比看并不是多数。

“生产力”三个字,对笔记本电脑来说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一方面是“桎梏”,另一方面则是“基本盘”。

因为受限于“生产力”场景,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开始入场挑战笔记本电脑在生产力领域的“权威”,自然会带来一些影响甚至分流消费者。

以苹果为例,这些年来苹果一直在尝试推动iPad转型,成过去单纯的影音娱乐设备转型为轻生产力工具,在笔记本电脑使用不便的场景中接替工作。为此,苹果为iPad配备键盘,改进系统和融合生态,小雷也有同事已经开始习惯使用iPad搭配配套键盘在机场、车站等场景进行轻度办公,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办公地位如何被影响的可见一斑。

另外,在更细粒度的场景中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力价值”也受到了来自智能手机的挑战,现在简单处理文件已经不再需要打开电脑,我们使用大屏智能手机甚至折叠屏手机,就能轻松地进行批阅、批注和简单修改,甚至还能通过USB-C接口和显示器相连变成mini主机,对文件进行简单编辑,或者进行演示。

换言之,总有笔记本之外的厂商盯着“生产力”这块大蛋糕,虽然他们推出的产品在短期内均无法取代笔记本电脑成为主流的、核心的生产力工具,但的确会影响到笔记本电脑在某些场景中的重要性,甚至会被取代。

而相反地,笔记本电脑并未在其他场景中发挥出和“生产力”相同的价值和地位,如果有一天在生产力领域真的出现了能够替代笔记本电脑的产品,那么笔记本电脑整个市场将会轰然倒塌。

但同时,正因为目前笔记本电脑在“生产力”领域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使得PC行业被嘲讽为“夕阳产业”的十多年来依然屹立不倒。而笔记本电脑作为其中的细分项更是罕见地出现长达数个季度的“回暖”现象,只要人类还需要用键盘输入文字、用鼠标移动光标、用显示器监控数据,那么笔记本电脑便仍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如此“家底”的支持下,笔记本电脑在短期内依然有着庞大的市场,而且在“安迪比尔”定律的推动下,消费者依然会有换机的需求,需要更强大的笔记本电脑来处理更复杂的工作。

同一时间,笔记本电脑自身也在积极探索更多的场景和可能性,正如前文提到的可折叠形态,还有二合一等特性,推动着笔记本电脑主动地从单一场景到复杂场景的覆盖,在大家密切关注的“智能生态”中,也扮演了更多重要的角色。

如果说过去两年的逆势大涨让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冲昏了头脑”,那么今年的市场情况,便是让他们冷静下来再次认清现实。一方面,笔记本电脑又是那么重要、不可替代,另一方面又是如此垂垂老矣,了无生气。

对笔记本厂商来说,2022年的冰冷行情越发让他们认识到持续创新的重要性,不光是内部结构、模具的持续优化,更需要产品设计甚至功能理念的全面革新。大家也见到了,虽说行业萧条增长乏力,但仍有苹果、华为等后起之秀在发起冲击,哪怕是曾经风光无限的联想、惠普、戴尔三巨头,他们被拉下“王座”可能也只是一夜之间。

或许,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可以在2023年见到笔记本市场有更多的新东西,可能是形态、理念的全面创新,也可能是性能配置的彻底调整,或者是有一些厂商低下“高傲的头颅”,靠价格换销量。

总而言之,“躺平”并不可取,竞争、创新也依然是笔记本电脑行业的主旋律之一。

文章来源: 雷科技,瀚海观察,钛媒体APP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IT猿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