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创二代亮相!微导纳米正式登陆科创板,背靠先导智能致力半导体设备国产化

微观人 2022-12-23
2504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12月23日,国内少数以ALD技术为核心的薄膜沉积设备生产商———微导纳米(证券代码:688147.SH)正式登陆科创板,开启公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以薄膜沉积技术为重要抓手,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力争成为世界级的微纳技术解决方案装备制造商。

事实上,当前国内硬科技产业链正迎来国产替代机遇期,薄膜沉积设备作为晶圆制造三大设备之一自立自强呼声渐高。微导纳米作为行业内极少数的新进入者和国产厂商代表之一,有望通过自主研发创新进一步打破国外垄断,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助力我国高精尖产业自主可控长期目标的实现。

自立自强:坚持自主研发,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壁垒

资料显示,微导纳米成立于2015年,是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下游客户提供先进薄膜沉积设备、配套产品及服务。公司立足 ALD技术和产品,拓展了PECVD、PEALD 二合一等产品类型,目前已经实现在光伏、半导体、柔性电子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公司始终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夯实核心竞争壁垒。2019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不断提升,分别为14.41%、17.19%、22.68%、24.29%,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增强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中长期战略发展夯实了根基。

截至目前,微导纳米已形成原子层沉积反应器设计技术、高产能真空镀膜技术、真空镀膜设备工艺反应气体控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上述核心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公司各类产品。公司光伏领域设备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半导体领域设备2021年成为国产首台成功应用于28nm节点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原子层沉积设备。除此之外,微导纳米目前拥有专利97项,承担了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具备可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

凭借行业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公司深厚的技术沉淀,2019—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81.56万元、31255.41万元和42791.71万元,年均复合增速40.81%,业绩增长显著。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在手订单合计19.75亿元,同比增长120%,充足的在手订单为公司后期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此次IPO的一个看点则在于,微导纳米实控人王磊尚不到30岁,作为先导智能实控人王燕清之子,此次王磊并未直接接棒王燕清背后的千亿帝国,而是选择成为一个创二代。

创业父子兵

先导智能董事长王燕清出身于无锡普通农家,1982年,王燕清以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毕业后就进入锡山市无线电二厂工作。1999年,迫于生计的王燕清下海创业,创立了无锡先导电容器设备厂,主要生产电容器制造设备。经过他20年的努力,这家原先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为全球新能源装备的龙头企业。

2015年5月,先导智能登陆创业板。从IPO前估值不到15亿元,到2021年一度超过1300亿元,如今估值约为700亿元。

王燕清也从一个电容器设备工程师,成为中国第一批锂电池制造装备的上市公司掌舵人。

不同于父亲的草根出身,含着金汤勺出生的王磊并未直接接棒王燕清背后的千亿帝国,而是选择成为一个创二代。

公开资料显示,王磊出生于1993年11月,今年不到30岁。从小就展现了机械和电子方面天赋的王磊,本科就读于新泽西州立大学计算机和数学专业。留学归来后,王磊并没有立即进入家族企业,而是先在无锡的一家日资制造企业里工作半年,后又在父亲控制的江苏恒云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管中心工作半年。

2018年,王磊出任先导智能董事,并到逐渐步入正轨的微导纳米任职。2019年12月,王磊出任微导纳米董事长。

不到30岁 拿下IPO

在先导智能上市的同时,身为父亲的王燕清就开始在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领域为儿子筹谋打造一方单独的天地。

2015年11月,微导纳米的前身微导有限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王燕清出资1735.4万元,占股比近87%,也为微导纳米的上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微导纳米”由王磊担任公司董事长、倪亚兰担任公司董事。王燕清、倪亚兰系夫妻关系,王磊系王燕清、倪亚兰之子,王燕清、倪亚兰、王磊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为帮助王磊尽快接管微导纳米,王燕清就从各地挖来了能人巧匠,作为日后王磊的左膀右臂。从核心技术和管理层面,高价请来业内专业人士,并将先导智能高层也配到微导纳米。

到2019年王磊正式出任微导纳米董事长之时,身边已有多名60后、80后高管辅佐。

不同于父亲的草根起家,王磊拥有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创业高起点。

如今,随着微导纳米的成功过会,不到30岁的王磊也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新面孔。

越来越多创二代登上IPO舞台

无独有偶,在此次王磊摩拳擦掌之前,也有不少二代选择自行创业,此前“三一系”太子梁在中也选择另起炉灶,同样也发起了IPO。

1984年出生的梁在中,是英国华威大学计算机与管理科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国际发展硕士。

毕业后梁在中的职业路线也是完全按着三一重工接班人的路子走的,22岁的梁在中开始进入三一工作,从基层做起,从制造部调度员,到三一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副主任、财务总部副总经理、财务总部总监,三一集团副总裁、制造商务总监、投资总监、流程信息化总监等职务,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了历练。

由于以三一集团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领域企业具备非常强烈的提升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的需求,梁在中选择扎身工业互联网行业,2016年,梁在中创立了树根互联,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董事长一职。今年年中,树根互联在科创板提交IPO申请材料。

“创二代”拥有优渥的成长环境,而且能从父辈汲取资本、人脉以及管理团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迥异于父辈的知识认知和商业理解,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血液,更能帮助企业在历史的浪潮中调转船头,拥抱前沿科技。

另外,这些创二代对资本市场的接受度更强,相较于父辈低调潜行的风格、坚持不上市的思维不同,许多二代也有相较于父辈不一样的观点。

如老干妈、娃哈哈等老牌企业一样,立白集团创始人陈凯旋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立白集团不需要上市”。但随着二代掌门人逐渐进入管理层,其“不上市”的定律也将被打破。

2021年,在立白二代80后“长公主”陈丹霞主导下,立白家族第一家上市公司朝云集团诞生。

陈丹霞毕业于悉尼大学市场营销与战略管理专业,澳洲留学期间兼任立白澳大利亚分公司总经理,现任澳希亚董事、高姿化妆品董事长、立白集团董事等职位。

按照她的规划中,朝云集团是立白家族中第一个上市的企业,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长江后浪推前浪,A股企业家族财富的传承故事正持续上演,越来越多年轻人将登上历史舞台,这些年轻的二代都受过高等教育,有一代精心筹划为其保驾护航,未来这一群体必然会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创新动力。

文章来源: 苏商会,ipo观察,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