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长出的“真钻”石正在颠覆钻石产业链,年复合增速一度超120%,未来钻石会是白菜价吗?

材料前沿洞悉 2022-12-23
3514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从2021年开始,培育钻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了高度关注。在2021年,中兵红箭、力量钻石、黄河旋风等培育钻石龙头企业股票涨幅均在一倍以上。进入2022年,宏观经济环境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而培育钻石则是消费板块为数不多的亮点赛道。

不过,从8月下旬开始,培育钻石赛道开始迅速降温。短短4个月时间,中兵红箭、力量钻石、黄河旋风等龙头较高点均接近腰斩。

培育钻石企业们的股价波动其实也反映了培育钻石行业的变化。事实上,从今年7月开始,作为主要培育钻石加工国的印度,其培育钻石进口额开始出现明显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下游订单的减少。在今年10月,印度培育钻石月度进口额降至了2021年来最低水平。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刚过去的11月,印度培育钻石进口额开始出现回升,进口金额达到0.77亿美元,同比仍下降13.96%,但环比实现增长40.63%。

这一数据不足以支持市场的短期判断。但是从长期来看,只有钻石需求一直存在,那么培育钻石的颠覆性就难以被磨灭。

1、同比增速超100%培育钻石正在快速渗透市场

近年来,钻石珠宝消费市场基本维持着稳定,其中培育钻石市场占比正在快速提升。

2015-2019年,全球钻石珠宝销售额从735亿美元逐年长至7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2%。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全球钻石首饰销售额下滑至了680亿美元;但2021年销售额反弹至840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3.5%,保持着2020年前的增速范围。

在天然钻石供给减少而钻石珠宝消费需求不减的背景下,作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品,培育钻石的渗透率迅速提升。2018年之前全球培育钻石珠宝销售额不到1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比90%),占全球钻石珠宝市场份额低于1%。

2018-2020年,全球培育钻石产量从1.44百万克拉增长至7.20百万克拉,CAGR达123.61%。2020年,全球培育钻石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6.30%。

2020年之后,世界地缘政治原因进一步推升天然钻石价格。

天然钻石价格自2020年开始持续上涨,戴比尔斯的看货价格就有多次上调。俄乌战争影响下,Alrosa的钻石出货也受到了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涨趋势。

据业内人士估算,Alrosa供应了全球近50%的中小克拉毛坯钻石,受战争和制裁影响,全球天然钻石价格走高,特别是中小克拉的毛坯钻石,因缺口较大,涨价幅度更高。

根据Paul Zimnisky数据显示,2022年年初至2022年5月28日,天然钻石价格指数上升5.9%。在SDN针对Alrosa实施制裁后,小颗粒钻石明显呈现供不应求状态,国际市场上单颗0.13克拉以下的宝石级钻石价格指数自2022年1月底以来上涨了32%。

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的价差越拉越大,使得培育钻石行业景气度不断上行。

根据贝恩公司数据,培育钻石零售价占天然钻石价格比例由2019年的50%下降至2021年的30%;批发价方面,2019、2020年培育钻石占天然钻石价格比例均为20%,2021年则下降至14%,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之间价格差距在扩大。

此背景下,2020年后的培育钻石市场需求火热。从中游数据来看,培育钻石的出口渗透率从2020年初的2.79%,快速提升至2022年5月的7.81%;进口渗透率也从2020年初的2.77%,迅速提升至2022年5月的7.13%,近两年培育钻石的进出口渗透率环比同比均有提高,且仍在不断提升的态势中,培育钻石依然处在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期。

2、钻石产业的“最强颠覆者”

培育钻石的出现,直接撼动了钻石行业由来已久的森严壁垒,这也是培育钻石被高度关注的核心原因。

长期以来,钻石以人为打造的稀缺感,保持着极高的售价。而培育钻石本身以碳粉高温高压压制(HPHT法),两三周之内即可一次性生产出超过10克拉的大颗粒钻石毛坯。这种方法本身即是模拟自然界中钻石生产过程,产生的培育钻石在外观上与天然钻石没有差异,在品质上甚至更占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培育钻石价格更为低廉,零售价仅为天然钻石的三分之一。这虽然还不是最终形成的稳定价格,但可以确定的是,可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培育钻石,本身就具备极为强大的价格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培育钻石也被视为颠覆传统钻石产业体系的“最强挑战者”,有着极为巨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2022年戴比尔斯钻石行业洞察报告,2021年全球钻石珠宝市场总规模为870亿美元,其中成品钻石需求总规模为280亿美元,两者相较于2020年均实现了27%的增幅。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和中国是前两大需求市场。其中2021年美国钻石珠宝市场规模为470亿美元,其中成品钻石需求规模为150亿美元;中国钻石珠宝市场规模为100亿美元,其中成品钻石需求规模为30亿美元。

这也意味着,培育钻石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培育钻石能够解决中国在钻石产业链关键环节普遍缺失的不利地位。

在传统钻石产业链中,中国基本作为最终消费端存在,在钻石产地、切割抛光、钻石品牌等关键环节始终缺位。而钻石产业链是典型的微笑曲线,上下游毛利率可达60-70%,加工环节仅约10%。

而在培育钻石上,国内在上游有着极大的生产优势。中国是全球HPHT法培育钻石主要产地,占全球培育钻石产量炒股40%,其中约90%的产出均有HPHT法制造,有黄河旋风、力量钻石、中南钻石等主要玩家。

不过目前,培育钻石中游加工环节基本由印度垄断,其占据了超90%市场份额。而在下游需求端,美国是培育钻石主要消费地,在2020年消费了全球约80%的培育钻石。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培育钻石的话语权。后续随着培育钻石产业的发展,培育中游钻石加工以及最重要的下游消费市场将是核心方向。

3、全球培育钻石产业链

培育钻石的上游产业主要有:培育钻石原材料、培育机器设备、以及培育钻石生产供应商。据统计,全球40%的培育钻石原石来自中国,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河南。

中游产业主要是培育钻石毛坯的切割、打磨和抛光等加工和培育钻石的成品贸易,95%的钻石加工产业集中在劳动力廉价且密集的印度。下游产业包括零售和珠宝品牌销售,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美国。

根据贝恩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高温高压技术生产的培育钻石中,有90%来自中国,俄罗斯产能占6%,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HPHT钻石的产能;CVD钻石生产产能分布较均匀,印度、美国、新加坡、欧洲中东分别占37%、25%、25%、13%。

2018年全球培育钻石产量为144万克拉,渗透率仅为1%,由于疫情影响和天然钻石原料紧缺等因素影响,全球钻石总产量减少,为满足市场钻石消费需求,培育钻石产量增多,渗透率稳步上升,2019年和2020年培育钻石产量分别为600万克拉、700万克拉,渗透率达到4.1%、5.9%。

除了首饰消费用途,培育钻石也被应用于半导体材料领域。CVD法工业金刚石可用于高精尖的功能性材料。目前世界各国正加紧研发半导体金刚石,日本已成功研发出超纯2英寸金刚石晶圆,其储存能力相当于10亿张蓝光光盘。

CVD钻石可以用在半导体芯片、电子器件散热,例如金刚石晶圆拼接方式制作CVD大面积单晶晶圆,作为LED、半导体芯片衬底,可完全解决散热问题。未来,在工业半导体才是培育钻石最大应用的地方,需求量预计是首饰钻石的百倍份额。

4、供需缺口仍会维持

行业景气度或延续

需求快速增长,至2025年复合增速可达到35%。

首先从需求端角度来看,根据几乎垄断培育钻石打磨环节的印度最新数据,也再度验证了行业的景气度有望延续。

5月印度培育钻石进出口数据持续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2022年5月印度培育钻石出口金额达1.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33%,环比增长97.82%,出口渗透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7.81%。

培育毛坯钻石进口金额为1.1亿元,同比增长45.95%,环比增长35.2%,进口渗透率提升至了7.13%,培育钻石进出口金额持续高增长,特别是出口金额稳定攀升,说明需求端驱动下,行业景气度在持续提升。

目前主要需求在北美,欧亚有望成为未来潜力最大的新市场,专业机构测算2022-2025年全球培育钻石原石需求,将从143亿元增至313亿元,复合增速会达到35%。

但供给端的增长有限,供需缺口将会维持较长时间。

从供给端角度来看,培育钻石行业扩产决定因素有三:一是单压机数量的扩产提升,通过线性增加压机数目增加产量产值;

二是设备升级,通过淘汰650等老旧型号设备,更换850等型新款设备,合成腔室大型化促进单次产量上涨;

三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特等品产出占比提升,产品单克拉平均价格上涨。

但是压机方面存量有3000-4000台,年扩产的上限约在1000-1500台区间内,而压机大型化带来的产量提升能同比增加120%产能,再加上工艺提升也难短时间补上供给缺口。

根据机构测算,中国产培育钻石原石2022-2025年需求满足率会从68%提升至85%,行业缺口不断缩小,但总体供不应求的态势没有改变。

政策同步发力,国内产业链企业相继受益。

2022年6月17日,作为全球超硬材料产业核心地的郑州,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做优做精超硬材料重点任务:1、大腔体高温高压法和MPCVD法金刚石制备技术同时推进,制备高品级产品;2、推动培育钻石向珠宝首饰等终端消费领域延伸,鼓励企业对金刚石毛坯进行激光加工和人工打磨,支持建设培育钻石加工中心。

目前,国内供应了全球近40%的毛坯,中兵红箭、黄河旋风、力量钻石、华晶金刚石等几大上游合共市占率接近80%,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盈利寡头格局,未来或将长期受益于C端消费的崛起。

文章来源: 读懂财经研究所,金融界,iVacuum真空聚焦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前沿洞悉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