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储能企业签下大单,“超级赛道”储能市场高度景气背后的支撑因素?

储能微观察 2022-12-26
3765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随着国家确立碳中和的大方向,也推动着新能源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包括在风能、光伏、氢能、地热等清洁能源。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展,到2017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与此同时,中国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均达到世界第一,而与这些新能源同步发展的则是储能,甚至可以认为,未来新能源的核心便在储能。

近期,多家储能大厂纷纷拿下大额订单,为2023年储能行业的持续爆发奠定了基础。有业内人士预测,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储能正蓬勃增长中,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

01

多家储能企业签下大单

12月22日,宁德时代公开表示,已与英国新能源投资商Gresham House储能基金公司达成近7.5GWh长期供货意向协议。双方还将根据市场需求,努力将合作规模扩大至10GWh,共同推动公用事业规模储能的应用落地。Gresham House也是英国最大的投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基金。

就在前一天,科士达发布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宁德时代科士达科技有限公司于今日收到与客户A签订的产品采购订单,合同标的为储能产品,订单金额为2.1亿美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2%。

据科士达副总经理、董秘范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科士达已经做好充分的产能准备,12月份新上了2GWh储能PACK产能,同时公司产能扩张较为灵活,能根据未来储能业务的发展情况及时增加产能。

近日,中储科技武汉锂电池智能储能PACK生产线及储能研究院项目签约落户湖北武汉江夏区,项目总投资达10亿元,建设6GWh自动化PACK生产线,预计2023年2月份投产。

2021年国家能源局、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主要目标指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了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政策的发布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10月份,宁德时代宣布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Solar LLC达成协议,为Gemini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Gemini项目位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附近,总投资达12亿美元。

据资料显示,Gemini部署了690 MWac/966 MWdc太阳能电池板和1.416GWh储能系统,项目完成后,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光伏储能项目之一。宁德时代将为Primergy提供长寿命、高集成和高安全的户外液冷储能电柜EnerOne。

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中标中国电力储能电池预制舱项目,订单规模为300MWh至600MWh,中标金额合计约8亿元。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与澳洲合作伙伴连续签订储能大单,拿下以色列最大储能项目,同时还中标国内多个储能项目。

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尽管有疫情反复、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干扰下,储能市场仍然以逆势向上的姿态,爆发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2年可谓是储能爆发的元年,2023年储能行业还将继续大步向前。

02

“超级赛道”储能市场

储能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用于推进碳中和进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即便是在过去新冠疫情、全球贸易冲突、供应链短缺的外部因素影响下,储能市场却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209.4GW,同比增长9%,其中,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18.3GW,同比增长185%。

据CNESA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30%。截至2022年9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0.3GW,同比增长36%,环比一季度增长7.5%。

据CNESA预测,保守场景下,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48.5GW,2022-2026年CAGR约53.3%;理想场景下,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79.5GW,2022-2026年CAGR约69.2%。

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而2030年将增长至1.3万亿元左右。

一方面,在国内,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推出许多利好政策,加速电力储能尤其是光伏配储、风电配储的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国家与地方相继出台了300多项储能相关政策,产业链投资计划已经超过了1.2万亿元。

另一方面,在海外,受欧洲能源危机、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下,用户侧储能需求快速上涨。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数据,2021年欧洲家用电池储能系统安装量为65万组,2022年已超过100万组。此外,当地家用电池安装规模从2020年的3GWh发展至今年的9GWh,三年不到翻了三倍。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大力推进储能市场,据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电池储能装机将在2025年达到30GW,开发商计划到2025年部署超过23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从250MW到650MW不等。

据Woodmac数据,2022年上半年美国表前储能(大储)新增装机达5.01GWh,同比增长211.6%。业内预测全年有可能达到13GWh-15GWh,明后年预计达到70GWh-80GWh,其中2023年预计新增30GWh。而2021年美国新增储能装机占全球34%份额。

不过目前新型储能技术仍处于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初期,相关的电价政策与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新能源电站配储为例,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减少弃风、弃光增加的发电收入以及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补偿。在考虑相关收益和增加的储能系统成本投入情况下,配储项目的收益率仍然低于新能源发电项目。

为了调动社会参与到储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分时电价、电力辅助服务、现货市场、容量补偿相关政策。帮助储能市场完善商业模式,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新型储能经济性也将显著提升,储能行业开始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也向着真正的“超级赛道”转变。

03

高度景气背后的支撑因素

储能市场高度景气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了解这些因素,不仅能够弄懂储能行业目前上涨的原因,也能清晰行业未来的前景与路径。

一是需求激增。海外方面,欧洲能源危机下储能装机需求激增,在高电价和能源安全需求驱动下,全球户用储能需求迎来爆发期,估计2022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将超过15GWh;国内方面,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建设直接拉动储能市场需求,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储能装机市场,根据目前各省相继出台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累计计划规模接近70GW。

二是政策支持。同样分为海内外两个方面,海外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出台减税或补贴等政策鼓励储能行业发展,比如意大利将家储设备税收减免提升到110%,美国对于高于5kWh的储能系统(到2026年)给予最高30%的投资税收减免等等;国内方面,刚刚咱们介绍过储能在整个电力行业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重要性,随着电力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储能集成和运营的重要性及要求会逐步提升。比如11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两份重要文件,有望在装机规模、盈利能力、行业门槛方面利好储能发展。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储能行业已经公认为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高景气行业。据机构测算,2025年全球户储新增装机需求可达50GWh,按照每套10kWh储能系统价值量1万美元计算,未来全球户储市场空间可达千亿级。

从长远来看,随着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清洁能源发展的刚需增加,储能市场有望迎来长远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布局方面,大家可以关注以下三个环节的机会:一是储能系统及配套,美国、中国、欧洲是目前全球储能市场的核心,在国际国内双引擎持续发力下具有先发优势;二是逆变器环节,储能逆变器国产厂商替代空间大,随着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内厂商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三是电池环节,核心成长企业具备电化学体系研发积累和生产制造工艺把控能力等优势,推动业绩持续向上。

04

工商业储能将成为 “黑马”赛道

从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发展趋势来看,工商业是储能技术重点应用领域。工商业储能有望率先取得商业化突破。

但我国工商业起步相比海外发达国家较晚,未有龙头企业,相反入局的更多是初创企业或者跨界企业。伴随用电需求大叠加“限电”背景,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将进一步升温。由于经济结构等方面原因,工商业用户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消费者。同时,近期我国多地均提出了“限电令”,在国家能耗双控的时代背景下,煤电将持续降低在生产生活中的比重,最终淡出历史舞台。普通工商业用户为保证稳定用电,在屋顶装光伏、配储能渐渐成为行业趋势,因此极大催发了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当前国内工商业储能的运营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是由工商业用户自行安装储能设备,可以直接减少用电成本,但是用户需要承担初始投资成本及每年的设备维护成本。二是由能源服务企业协助用户安装储能,能源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储能资产并负责运维,工商业用户向能源服务企业支付用电成本。

由于其盈利模式主要来自峰谷电差,分布区域主要是广东、浙江等峰谷价差较大的工业大省;而最近成都等地限电严重,其中宁德时代在这一波限电潮中受牵连,更让工商业用户意识到储能的重要性。

以广东为例,2022年上半年,广东共有60多个储能项目进行了备案。用户侧储能因其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而得以迅速发展。

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小龙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开发持有储能项目33个,规模达166MW。

写在最后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对新能源的探索势必会带动储能行业的发展,尤其对于我国而言,由于幅员辽阔,对于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清洁能源的生产则大多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这就更需要储能来完成能源的转移。

同时在全球市场中看,地缘冲突、供应链失衡等问题,让各地区都加快了储能建设的脚步。不仅是政策的驱动,储能更是新时代能源的主要载体,谁先一步掌握储能技术,也就意味着先一步掌握未来能源的命脉。

而企业近期不断获得的储能大单,也预示着市场对于储能行业的看好,同时也从侧面说明,推动储能行业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慢慢变成了企业自我的商业化驱动。以宁德时代为例,据其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储能系统营收达到127.3亿元,占总营收的11.3%,同比增长171.41%,企业重心开始逐步向储能行业倾斜。

文章来源: 高工储能, 电子发烧友网, 电池世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储能微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