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向上,成本向下,火电厂的春天来了?

电力大力士 2022-12-29
2021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收益向上,成本向下,火电行业利好频传。12月22日广东2023年年度交易结果出炉,年度长协均价接近成交上限,其中双边协商成交均价553.88元/兆瓦时,同比上年提高56.84元/兆瓦时。年度长协成交均价提高,有望推动区域内火电企业收益增厚。同时,广东省能源局、南方能监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2023年电力市场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当一次能源价格波动超出一定范围时,视市场运行情况启动一次能源价格波动传导机制,推动成本端压力向下游传导。

火电灵活性改造,跟上时代步伐

灵活性改造的背景还是因为新能源发电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调节能力有限。未来当新能源的装机规模上升时,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这样一来,煤电机组的作用将从电源主体向灵活性主体过渡。

顶层规划上也提出了灵活性改造要求,即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灵活性改造规模要达到2亿千瓦。

那深挖一步,什么是灵活性改造的核心驱动力呢?答案是不断完善的市场化电价机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也查了一下欧洲国家的灵活性改造历程,就比如丹麦,电力市场引入负电价、定价频率提高(从一天3次改为24次)后,火电的灵活性改造需求也迎来了增长。

火电机组的改造或许也能让玩家有利可图,但本质上还需要让我们的电力体系建立的更加完善,比如现货市场的推广等(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灵活性改造后,火电利用小时数必然开始下行,火电玩家们赚的是深度调峰、启停调峰的钱。参考德国的情况,玩家们中长期的收益率并没有因为利用小时数下降而降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据专业机构测算,深度调峰模式下,煤电机组度电净利或达0.023元/千瓦时以上。所以,大家对于灵活性改造的信心还是要有的,毕竟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业绩好了,才是真的好

投资者做投资,一方面看的是预期,另一方面看的是玩家的业绩。

而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火电玩家的业绩在不断修复。就比如赣能股份(000899)前三季度顺利实现扭亏为盈,主要也是受益于售电单价上涨和机组的投产,另外笔者注意到内蒙华电也是实现了近五年来的同期最好业绩,少不了社会用电量的需求增加。

所以,量价齐升,再加上火电的核准装机开始提速(为了保供),让火电这棵老树,也长出了新芽。

相较于火电板块去年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局面,今年的行情真的是给玩家们回血了。

而从另一个方面(即成本)看,成本的下降也能够助火电玩家一臂之力。今年1-10月,随着煤炭保供政策的推进,国内煤产量增速提高,电煤市场价格较2021年峰值快速回落,基本维持在800元/吨的水平。

电价上涨,盈利性有保障

火电玩家业绩能否实现突破,盈利能力是否能有所保障,除了成本端的煤价,电价是最直观的体现。

就在前两天,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也通报了2023年度电力交易结果,长协价格较基准上涨了19.63%,溢价情况已经触及顶格,绝对算是给市场一个大大惊喜,而且无独有偶,江苏省的情况也类似于广东。

在这个缺点的大周期背景下,此次电力价格的超预期上涨,算是给足了投资者信心。此外,广东也准备推出煤电联动补偿机制。这也就意味着煤价高过一定额度后,就会给火电玩家进行补贴,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疏导火电玩家的成本压力。

所以,在电力供应紧张成为常态化的今天,火电的中流砥柱作用,或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023火电行业分析

随着中国电力供应的逐步宽松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中国开始加大力度调整火力发电行业的结构。“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关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关掉4000万千瓦小火电,使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

火电行业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整体效益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还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中国的电力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火电在其中功不可没。数据显示,全国火电发电量达56463亿度,同比增长9.07%。2021年我国火电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354小时,同比提升4.81%。

中国火电新增发电设备容量4628万千瓦,同比下降17.9%,火电新增发电设备容量占全国发电新增设备容量的26.25%。2016-2021年期间,中国火电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火电经济性优势明显仍是我国主力电源。

如今火电行业仍然是全球第一大主力电源,近年来火力发电量保持稳定增长,但收到全球节能减排问题,及多国进行的能源结构改革等政策影响,火电行业市场占有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态势,但受能源结构、历史电力装机布局等因素影响,未来全球发电能源结构仍将长期以火电为主。

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实现火电行业的低碳发展?“碳中和”政策的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市场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方向转型,火电行业作为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碳排放占比可达45%,是当前重点的节能减排领域。

"十四五"期间,预计每年保持约3000万千瓦的规模。随着风、光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风、光发电经济性快速提升,煤电恐失去低成本优势,若计及碳减排成本,会进一步削弱煤电价格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煤电向调节性电源转型的速度将比预期更快,国内会加大煤电灵活性改造力度以及老旧机组改造项目的实施,推动存量煤电逐步由电量型向电力型转变。燃机方面,随着工信部"两机专项"和国家能源局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国燃气轮机研发攻关陆续取得成果。

文章来源: 金融界,星空财富BJ,中研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电力大力士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