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二增长曲线,阿里云激流勇进,如何破局?

物联社 2023-01-04
4621 字丨阅读本文需 11 分钟

更多的变化正在2023年发生。

序章从2022年岁末就陆续出现。不管是刘强东在高管会上的怒斥,还是马化腾在内部会议中的开炮,一切都指向同一个信号:2023对于互联网公司格外关键,而每个掌舵人都在思考如何求变。

信号出现在阿里则更加直接,12月29日,2022年倒数第二个工作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逍遥子)发布全员信,宣布2023年定下的基调是“进”,同时宣布了新一轮组织构架调整,张勇将亲自兼任阿里云总裁,多位年轻高管也被委以重任。

纵观全球顶级公司,历来都是组织服务于战略和业务,阿里巴巴更是以组织能力和战略远见著称。从组织调整的逻辑中,往往可以直接窥探出阿里接下来要调整的战略和业务方向,它因此也成为外界高度关注的对象。

阿里组织变阵,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一次阿里组织架构调整,释放了几大信号。

第一大信号是,张勇亲自挂帅,把阿里云从战略上提升一个等级。同时,多位行业人士分析,这也透露出阿里下一步的业务重心正在从以C端转向B端。因为在这一阶段,互联网行业在C端的增长几乎触顶,而企业服务这样的B端市场仍然大有可为。

此次调整最大变化就在阿里云。原阿里云一把手张建锋卸任,张勇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过去几年里,云计算是大厂必争之地,阿里云增速迅猛,是阿里看重的下一阶段的主要增长性板块。

如今,阿里已经稳住了电商业务的基本盘,接下来最大的增量在B端以及D端。基于多年的沉淀,把阿里云提到新的战略高度上,可见阿里吃下B端这块大蛋糕的野心。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瑞对深燃说,此次调整信号最鲜明、对未来影响最深远的变化就是对阿里云的调整,张勇作为集团掌舵人可以统筹协调更多资源支撑云计算业务创新发展,云计算对业务的赋能带动作用,也将惠及各个板块。

互联网时代可以说就是由互联网技术创造的。阿里的此次组织架构调整还有一大信号,那就是在整个阿里集团,技术的位置进一步前移,对于早就宣布“向技术要生产力”的阿里,这格外重要。

从调整中不难看出,有两位高管的变动涉及到CTO岗位。程立(花名:鲁肃)不再担任集团CTO和达摩院常务副院长,由吴泽明(花名:范禹)接任,吴泽明同时继续兼任本地生活业务CTO。周靖人(花名:靖人)将担任阿里云智能CTO。

也有业内人士解读,在科技战略方面,阿里的调整覆盖了“长期-中期-应用”的三个阶段:在前瞻性的科研上,将最懂技术的张建锋派往达摩院,专注前沿技术突破;在“中期”布局上,云计算作为阿里的科技底座和三大核心战略之一,由张勇直接挂帅;应用层面,集团CTO交由年轻的80后担任。

这一排兵布阵,也体现了张勇在识人用人上的决断力。

乔乔之木必有其根,浩浩之水必有其源。互联网的根本源头是技术创新。目前的中国,人口红利和规模优势不再是最大的竞争力,人工智能、先进计算、集成电路、虚拟现实、新能源汽车、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都将成为新的可能,中国的科技创新产业公司,正在成为全球的闪光点。

“阿里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是达摩院,近年来很多科学大牛被吸纳到了达摩院。”资深电商从业者孟奇说,达摩院将是阿里的超级技术大脑。

达摩院是阿里长期科技布局的承载者。在达摩院成立初期,国内外七十余位专家坐镇,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和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院士是达摩院的顾问。2022年9月,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原贝壳技术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叶杰平,前京东数科AI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薄列峰加入阿里,分别担任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和XR实验室(X Lab)负责人。

最后一大信号还在于,互联网企业正在迎来政策利好。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平台企业定了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陈瑞指出,这意味着企业要在自身发展之外,配合国家战略方向,发挥带动作用。

以阿里为代表的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正在顺应经济形势需求,在2023年里积极向前,由“定”向“进”,要冲在疫情后国民经济复苏和建设的第一线了。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也提到,阿里2023年把发展作为关键词,同时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是顺应了近期国家对平台经济的期望

聚焦第二增长曲线

阿里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其中最受关注的变化,显然是张勇兼任阿里云总裁,并直接分管钉钉,大数据专家周靖人也升任阿里云CTO。

在互联网公司中,一号位直接兼任业务线总裁的情况并不多见。要么是业务明确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线,发展早期又需要调集多方资源,一号位亲自上线,更能向资本市场彰显决心。典型案例就是雷军卸任大量小米关联公司职务,亲自挂帅造车。

要么,是核心业务发展受阻,需要一号位重新出山。比如最近重返前台的多位互联网创始人,纷纷开始管起了具体业务。

阿里云拿到的剧本,大致可以分到第一类。但与新晋入场的小米造车不同,市场份额超过34%的阿里云,连续四年稳居公有云市场行业第一。它已经不需要用张勇亲自挂帅的举动去向市场表决心,在组织服务于战略和业务的阿里,这样的人事调整只是意味着,阿里云接下来会有业务层面的大动作。

类似的命运,其实也落在腾讯视频号身上。区别在于,马化腾是用一场注定上热搜的发言为它定调,张勇则选择亲自上阵。毕竟,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比主帅拔剑冲锋更能振奋人心了。

阿里对云计算的布局开始很早。2014年时,大数据云计算已经与全球化、乡村一起,并列成为阿里的三大战略。从组织架构来看,从2018年开始,阿里云的战略地位在集团内也一直在提升。

2018年,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时任集团CTO的张建峰担任总裁,这在当时看来,已经属于高配。在张建峰的带领下,阿里云实现了从低层数据中心到上层原生软件的搭建,建立了完整的自研技术体系。

2020年,“云钉一体”战略推出,阿里云与钉钉全面融合。当时,张勇重新定义了云服务的未来——基础技术能力由阿里云智能满足,钉钉在阿里云智能中承担“端”智能,这是阿里在B端落地商业服务的关键。相比华为云和腾讯云,这样军团作战形成的全套解决方案,也可以成为阿里云的独特优势。

张勇的预判在接下来的2年,逐渐得到验证。

阿里云获得Gartner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认可。凭借在B端商业服务取得的巨大进展,2022财年(2021年3月30日-2022年3月30日)阿里云营收突破千亿,这是阿里云首次实现盈利,也是国内唯一。作为仅次于中国商业的第二大营收板块,阿里云已经成为集团“现金牛”。

与上述组织架构调整相匹配的是,从阿里云事业群升级的2018年开始至今,阿里云的国内市场份额稳居第一。根据IDC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H1&2022Q2)跟踪》报告,在IaaS+PaaS市场,阿里云以33.5%份额排在第一位,华为云(11.1%)、腾讯云(10.7%)、天翼云(9.4%)分列2-4名。

在2022年致股东信中,张勇进一步聚焦,将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今年二季度业绩会上,他再次提到目前的产业数字化大趋势,大量行业需要数字化升级,所以,“云”不是周期性机会,而是结构性机会。

一个行业共识是,云计算是当下产业互联网增长预期确定性最强的赛道,前有东数西算、平台经济等一系列政策加持,后有数字智能化带来的产业升级,覆盖互联网、汽车智能化、金融、能源以及传统政企等诸多领域,具备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参与者来看,以阿里云为首的中国云厂商在核心技术上自研且有技术壁垒,从而让中国能够在关键技术上缩小与美国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率先完成弯道超车。

吴晓波在2023跨年演讲中谈到,Gartner研究了6家企业,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铁人九项比赛基本上是美国公司排在前面,但从2021年的数据看,阿里云有4项得到了最高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云原生的148项核心应用中,由中国互联网公司发起的有37项,占到25%,其中阿里云发起的有13项。

更多利好还在陆续出现。2022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平台企业、数字经济给出了明确的支持信号。这将有望助推云服务商快速打开体量庞大的政企市场。

但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攻克政企市场需要云服务商付出更大的教育和产品技术成本。即使作为行业龙头的阿里云,它不仅要面对华为、腾讯的竞争,还要应对以电信、联通等为代表的国资云——后者正跑步入场,具有巨大的血统优势。

新旧冲撞,惯性巨大

每个组织都有惯性。越是成功的组织,惯性越是强大。

许宏入职被阿里云的周会文化震惊:时任掌门人孙权(胡晓明)带着各个销售部门,高喊“杀杀杀”。每个队伍都要想出自己的口号,喊得不够大声还要重来几遍,还有队伍叫“战狼团”。看到此情此景,许宏的心情却是:“这是幼儿园吗?”

“不知道为什么搞得这么幼稚,真的。”许宏在大企业工作多年,从没见过这样的管理方式。“互联网搞地推可能是信这套,但政企市场的老兵谁能受得了。”

但那时“杀杀杀”的口号简单直接,对业务很奏效。对很多阿里云老人而言,这甚至是最美好的记忆,这代表着阿里云的黄金时代。

阿里云的内部组织架构相当扁平,内部对此是自豪的——当时的阿里云一号位孙权在内部有一句名言:阿里云是“一片乱哄哄的欣欣向荣”。

当有人试图扭转这种惯性时,可能遭遇旧人的强烈不满和冲撞。

2022财年内部述职会上,原阿里云中国区销售总裁任庚遇到一个尖锐问题:“现在阿里云国内对你的评价很负面,你的很多管理方法也是非常不人性化的,你怎么看?”

任庚引入了诸如“红蓝对抗大练兵”、打卡等华为管理方法,并大刀阔斧调整组织架构——此后阿里云销售队伍几乎每年一次大调整,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但同时,业绩不见起色,这让许多老人心生不满。

“最搞笑的是让销售打卡。以前不打卡,我业绩不也照样有吗?”一位阿里云老员工说。除了打卡,在外面奔忙一天后,他晚上还要赶回公司开会学习,观看高层讲话视频。“这些管理方法毫无价值。”

从高层意志上,阿里云展示出学习华为的坚定决心:2022年3月,原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加入阿里云,统管销售业务,原本的四大销售负责人都向他汇报。而一度辞职的任庚,又被挽留回阿里云。

私下,却有老员工调侃,阿里云这么处处学华为,不如改名“华为阿里云分部”。

要转变思维惯性、行为习惯,已经很难。

做政企客户前期,有些阿里云员工甚至都不理解,为什么国企客户动不动就喊人过去讲方案,写报告。“在阿里,谁有时间给你写报告,那不是你自己的事吗?”一位前阿里云销售告诉36氪。

许宏总是和内部产品、技术同学吵得不可开交。他不理解,自己在前方打下大客户,后方怎么却总是没有足够支持?怎么还得求着产品和架构师去客户那讲产品和方案?

“阿里云的文化还是比较纯粹的。”一位前阿里云员工对36氪描述,云的很多技术员工都是归国工程师。他在职时,无论领导还是业务方,从上到下都不爱社交。一位领导连团建都不组织吃饭,宁愿买票让员工自己去看电影。这难免缺了些和客户“打成一片”的气质。

一些老流程,也不再适合新情况。

早期,阿里云在公有云市场里没有对手,是个强势乙方。周芳回忆,中小型客户要用云,只能去阿里云官网生成线上合同。“客户说内部流程跑不通,要线下合同,找我们帮忙,那和我们没关系,让客户自己改内部规则去。”

考核机制上,直到现在,阿里云销售还是沿用每季度考核一次销售额的做法——但大客户成单周期动辄以年计算,销售如果做大客户,可能在季度考核时业绩会很难看。这导致,去年阿里云甚至出现过Super级大客户,在内部没有销售愿意跟进的情况。

如果冲突涉及阿里最核心的价值观,阿里云该如何自处?

廉洁就是阿里价值观的一条红线。以招待为例,阿里云的规定是一顿饭人均200元,内网常有请客超标通报批评的公告。

但在许宏看来,做政企市场,吃饭招待太难避免了。“阿里云老是把我们当电商小二一样在管理。”许宏对36氪抱怨。

对比华为,阿里云销售既羡慕也苦涩。“华为送自家出品的手机、配件,给客户领导、项目接口人试用体验一下,很正常吧。我们呢?经过申请审批的200元以下礼品,可能连高档一点儿的淘公仔都买不到吧。”阿里内网里,一位员工说。

另一位离职的阿里云销售对36氪表示,请国企领导吃饭,开瓶好酒可能就得上千了。他只能每月都用自己的工资补贴,直到再也补贴不下去,最后选择跳槽去华为云。

但阿里以强调价值观著称。2016年,几位程序员因写代码抢月饼被开除;2020年,钉钉对一名P9员工代考做扣除年终奖和股票处罚,引发大讨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面对极度传统、复杂的政企市场,阿里云还能“很傻很天真”吗?

2022年,在一个3.9亿元部委大单中,华为云中标后,阿里云把甲方告了。

这无疑是彻底和客户闹掰了。在公众号“云头条”里,一位从业者在这则新闻下方评论:“这哪止是头铁,简直是突破天际”。一位华为云员工转发了这则新闻,评论道:“你这么调皮,谁还敢和你玩啊。”

阿里云莽撞、幼稚到甚至有一点可怜。

文章来源: 深燃,略大参考,36 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物联社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