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难以挖掘的“金山”,充电桩行业还能迎来新增长吗?

番茄爱车 2023-01-06
4198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尽管在能源与环保同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被视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但是充电这个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面临困难。一边是车桩比较少,车主抱怨需要排队充电;另一边却是充电桩企业“不挣钱”的抱怨,一根充电桩需要3-5年才能回本,建设更多充电桩不仅意味着更多的成本,也可能导致原有充电桩的盈利水平进一步降低。

一、市场政策加持

2022年国 家定调“稳增长”,充电桩、换电站的投资建设作为“新基建系列,有望成为今后基建促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而整个充电桩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充电桩建设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刚需”,充电桩基础建设越完善,新能源汽车购买量越多,新能源车销量越高,公共充电桩的使用率也会变高,产生更大的充电桩缺口,促进市场的循环直至饱和。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节假日,特别是长假期间的高速路口,热门商圈,知名景点,自驾游需求增多,但是由于充电桩的供不应求,导致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充电,这也说明了 充电桩的市场需求很大,充电桩投资是未来挣钱的新商机!

从政策驱动上看:

1:政策明确扶持:政府主动参与并加速充电桩市场的扩张,目前政府补助向充电运营端倾斜由“车补”转向“桩补”再转向“桩运营补贴”,各地区都有完整的充电桩补贴政策,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建设

2:2020年国家建议新能源车比为1:1,而目前车桩比3:1,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每年稳步上升,想要达到建设目标还有庞大的缺口,发展空间巨大

充电桩作为国家新基建蓝海项目,未来发展不容小觑。

二、难以挖掘的“金山”

充电桩巨大的缺口,让不少投资者嗅到了商机。仅2014年,特锐德(300001)斥资6亿元成立了主营充电业务的特来电,聚焦公共领域充电设施和运营业务的富电科技成立,万邦数字能源也在常州成立了星星充电。2015年,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明确提出“车桩比要达到接近1:1”的目标。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加持下,充电桩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根据天眼查数据,中国现存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为17.63万家。其中,2019年新增2.28万家,同比增长9.84%;2020年新增2.70万家,同比增长18.59%;2021年新增5.47万家,同比增长102.71%,总体呈现连年递增态势。从地域分布看,广东、江苏和河南位居前三,分别拥有3.2万家、1.9万家和1.7万家企业。

此前,英大证券行业研报表示,充电桩设备竞争激烈,市场空间超千亿。预计到2025年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1654万台,其中公共桩保有量将达到661.44万台,私人桩保有量将达到992万台。根据车桩增量以及充电桩单价测算,预计2023年至2025年之间,公用充电桩市场空间为1536.3亿元,私用充电桩市场空间为126.7亿元。

尽管充电桩行业前景广阔,但商业化情况并不乐观,用从业人士的话来说,不少充电桩企业是望着“金山”在要饭。根据特锐德财报,2019-2021年,特来电的总营收分别为21.29亿元、19.25亿元和31.04亿元,而净利润分别为-7512.26万元、-1.71亿元和-5132.08万元。而被誉为“中国充电服务第一股”的能链智电2021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当年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332.5%;净利润为-2.52%,同比下降205.6%。

充电桩市场之所以会变成难以挖掘的“金山”,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在于盈利模式单一。目前,主流充电桩企业的收入来源分为三部分:充电服务费、电费差价和增值服务。其中,充电服务费为企业贡献了90%的营收,但其价格一般基于当地电费和物价局核定范围而定,企业并不能自主定价。

另一方面,充电桩投资回报周期十分漫长。有业内人士跟记者估算了一下,目前单桩设备成本为0.5元/瓦、综合建设成本1.3元/瓦,假设单桩利用率达12%,那么单桩租赁收入达3.2万元/年,不算维护成本的话,投资回收期长达4.9年,而一根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也不过10年。如果建设更多的充电桩,那就意味着原来每根充电桩的收入会下降,进一步拉低投资回报周期。

三、上游英可瑞,中游特来电

在充电桩行业中,上游的供应商市场与中游的运营商市场都有着不同的竞争态势与市场特点,本文将借上游充电模块龙头企业英可瑞与中游充电运营商特来电进行分析,以展现行业状况。

其中,充电桩上游竞争格局已定,英可瑞占据一席之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充电桩上游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下游客户在关注产品性能及价格的同时,更注重行业应用案例及产品稳定性,新进入者短时间很难获得行业认可。

而英可瑞也在二十年的发展之间,具备了成熟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全系列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渠道多元且覆盖面广的营销网络,目前公司产品已稳定应用于各类项目,在业内口碑较好。

据英可瑞公告,在充电桩产品方向,未来将在目前的产品基础上继续实施产品升级,在适应环境要求、输出功率范围等性能指标进行优化,加速推进直流快充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还将推出“一桩多充”及完善柔性充电系统解决方案,为建设大功率直流充电场站提供更优的建设方案及产品。继续完善充电场站运营管理平台软件建设,强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产品”的一体化业务模式,着力打造电力电子行业领先供应商及方案解决商的多元创新驱动品牌。

虽然,英可瑞实力强劲,但近年来呈现买方市场态势,未来仍存市场竞争风险。

从需求端来讲,近几年来国内充电桩上游市场呈现买方市场态势,竞争较为激烈。同时,充电桩的发展方向也由最初的建设端向质量更高的运营端转移,电动汽车充电电源行业已进入行业洗牌加剧阶段。

另外,随着市场格局的基本形成,目前业内玩家均具有深厚的技术实力,若公司新产品研发存在不能如期开发成功、开发新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等问题,将会被同业公司快速取代。

综上所述,英可瑞深耕市场多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也在努力打造特色业务模式,但未来研发如果无法及时跟进,仍存在被淘汰的风险,而这也是整个充电桩行业上游企业的缩影。

而特来电主要着力重新定义“充电网”,发布虚拟电厂平台产品,发力充电桩产业链的中游,拥有较深护城河。

经过数年市场竞争,中游市场形成了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三足鼎立的局面,而特来电位居第一。截至2022年H1,在公共充电领域,直流充电桩市场份额约为26%,充电量超26亿度,市场份额约为31%,两项排名均为全国第一。

特来电之所以能稳居榜首,是因为其在布局充电网过程中形成了巨大的规模优势:由于充电资产建设受场地、区域电网容量的限制,在特定区域内充电桩落地数量有限;同时,充电桩布局需要巨大、持久的资金投入,进入行业成本极高。两者共同决定了特来电在中游运营端不可撼动的地位。

目前,充电桩运营成本较高,依靠充电服务费与政府补贴远不足支撑运营商们盈利,在过去几年中,相关企业也在一直探索新的盈利方法,而特来电却另辟蹊径,走出了新的道路。

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表示,“以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可调负荷等资源为载体,对用能进行协调优化,‘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正成为虚拟电厂的新主体,是实现碳中和的最佳路径。”

基于这样的判断,特来电的商业模式在也进行着深刻变革:目前运营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充电费用,将在未来被融合的虚拟电厂的调度费用所取代。

2022年H1,特来电接入大量分布式光伏及分布式储能,打通了众多城市的电力调度中心,基于有序充电、低谷充电、高峰卖电、微网光伏、梯次储能、车网互动等丰富的应用场景构建多类型虚拟电厂,实现了能源增值业务。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5.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40%,毛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4.93%,说明这个模式不但走得通,而且可以实现不错的收益增长了。

可以看到,特来电作为运营端的龙头,拥有着极深的护城河。同时,其依靠完整的充电网设施,接入了各地的发电、储能系统,先人一步找到了更优的商业模式。尽管受制于前期投入暂未盈利,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特来电将成功打通盈利循环。

四、充电桩行业还能迎来新增长吗?

在国内充电桩上中游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固定的情况下,各家充电桩企业仍在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与出海寻求增量的方法扩展市场。

国内充电桩以慢充为主,用户对高压快充的需求带来增长新机遇。

按充电技术分类,可分为交流充电桩与直流充电桩,也就是所谓的慢充充电桩与快充充电桩。截止2022年10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中,交流桩占比58%,直流桩占比42%。

过去,人们似乎还能“忍受”耗费几个小时去充电的过程,但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增加,充电时间越来越长,充电焦虑也开始浮出水面,用户对于高压大功率快充的需求快速提升,极大推动了高压直流充电桩的更新迭代。

在用户端之外,车机厂也在推进快充技术的探索与普及,多家车企800V高压技术平台车型进入量产阶段,积极自建充电网络配套,驱动高压直流充电桩建设加速。

根据国海证券预测,假设2025年国内新增公共充电桩占比45%,新增私人充电桩占比55%,公共充电桩中直流桩占比65%,交流桩占比35%,直流桩和交流桩平均价格分别在5万元和0.3万元,那么2025年充电桩市场规模将达到755亿元,对比2021年113亿元,4年CAGR高达60.7%,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国内如火如荼的高压快充桩替代升级过程中,海外充电桩市场也进入了加速建设的新周期。

推动海外充电桩加速建设、国内桩企出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欧美电车保有率快速提升,充电桩作为配套设施,需求随之增加。

在2021年二季度之前,欧洲混动车销量占总销量比超50%,但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欧洲纯电动车销量增速快速增加。纯电动车占比已经从2021年上半年的不足50%提升至2022年三季度的接近60%,纯电动车占比的提升,对充电桩提出了刚性需求。

而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目前较低,仅为4.44%,随着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加速提升,2023年电动车保有量的增速有望超过60%,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3万辆,未来增量空间巨大,如此高的增速也带动着充电桩的发展。

2、欧美车桩比过高,车多桩少,存在配套刚性需求。

截止2021年,欧洲新能源车保有量为550万辆,公共充电桩为35.6万座,公共车桩比高达15:1;而美国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则为200万辆,公共充电桩为11.4万座,公共车桩比更是达到了17:1。

如此高的车桩比背后,是欧美充电桩基础建设严重不足的现状,刚性配套需求缺口,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3、欧美公共桩直流桩占比低,无法满足用户对快充的需求。

欧洲市场是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充电桩市场,但欧洲的直流充电桩建设进度仍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21年,欧盟33.4万个公共充电桩中,慢充桩占比86.83%,快充桩占比13.17%。

相较于欧洲而言,美国直流充电桩建设较为进步,但仍无法满足用户的快充需求,截至2021年,美国11.4万个充电桩中,慢充桩占比80.70%,快充桩占比19.30%。

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因电车保有量快速增加、车桩比客观来讲过高的原因,存在着对充电桩的硬性配套需求;同时,现充电桩保有量中直流桩占比过低,导致存在着用户对快充充电桩的迭代需求。

而对于企业来说,因欧美的汽车测试标准和法规相较于中国市场而言更为严苛,短期“出海”的关键在于是否取得标准认证;而从长期来看,若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售后与服务网络,便可充分享受海外充电桩市场增长红利。

文章来源: 奇偶派, 江苏经济报,快立可新能源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番茄爱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