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巨头盯上这个赛道,“天机”也能“泄露”,百亿产业链蓄势待发

微观人 2023-01-11
3016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2022年,华为Mate 50与苹果iPhone14两部搭载卫星通信的新机引起广泛讨论。在手机创新日益萎靡的当下,消费者们在年年有新机、年年无惊喜的轮回中,日渐审美疲劳。两家大公司不约而同地为手机搭载的新能力——卫星通信,迅速吸引了一大波网友的眼球。

卫星通信本身并不是什么新的黑科技,而是一项极其成熟且应用广泛的通信技术。卫星通信直连太空中的卫星,基本能够覆盖人类所能触及的所有活动范围,常被用于地质勘探、远洋运输、森林巡护等特殊领域。智能手机加上卫星通信功能,也可以在一些诸如海洋、沙漠、森林等“信息荒原”中,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联系。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卫星通信功能来发送一些简短求救信息。

两家发布的智能手机,通过搭载新颖功能吸睛的同时,也带来了争议的声音。毕竟卫星通信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市场里也有专门的卫星电话。这些卫星电话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市场中有替代品,并且两部新手机此次披露的卫星通信功能,目前也只有基础的单向通信能力,那为什么还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襁褓中的卫星通信,能给手机厂商带来什么?

华为和苹果发布的新机,搅起的水花不小。但其手机卫星通信功能只可以单向发送消息,并不能接收信息。在卫星电话广泛应用的今天,手机厂商们为何还要在手机中大费周折去实现卫星通信呢?

1.丰富了一些有需求指向的特殊场景。目前手机场景的扩展到了瓶颈期,洞察与拓展有需求的新场景困难。对于远洋通信、石油勘测、海上、森林、沙漠等偏远地区的科研或紧急救援活动等有需求的特殊场景,手机卫星通信可以为应急通信服务提供支持。

2.激活产业链创新空间。面向6G时代,运营商、零部件厂商、设备商等整个卫星通信产业链上下游都在积极布局。手机厂商如果参与其中,可以激活产业的连锁反应。参与与否的结果,决定着是否与卫星通信的价值绝缘。抢跑的手机厂商,对于手机卫星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有着引领行业的先导作用。

3.占位6G竞争点。当然,手机厂商们也不会停留在单一功能或者单一场景的升级中小打小闹。他们聚焦在更远方,面向着更先进的下一代通信网络——6G时代。在业界,6G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大家的共识基本上是6G的通信指标将比5G高10-100倍,6G网络不仅有超出5G的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也在5G基础上从服务人、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无缝覆盖。

6G的愿景之一是实现全球通信的无缝全域覆盖,但在广袤的地球上实现这个目标比较困难,比如在大片的海洋、沙漠无人区等地域,建设基站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而卫星通信作为6G时代最重要的潜在技术,则是地面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卫星通信+地面通信能够真正实现更好的全域覆盖体验。面对6G时代卫星组网高概率出现的可能,手机厂商们提前部署卫星通信能力,可以提前为6G时代的到来做铺垫。

在日渐趋同的创新中,手机厂商们很难拿出创意十足、影响市场格局的产品。创新力的枯萎让手机厂商们陷入内卷,企业亟需新的场景新的产品去吸引用户。随着大公司的入局以及卫星通信产业链的逐渐成熟,手机厂商们在卫星通信上重新找到了应用空间,也为未来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前备好技术“粮仓”。

距离“真正”的手机直连卫星还要多久?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智能手机距离上线更复杂的卫星通信功能预计还需要数年时间,但卫星紧急通信功能的登录为其开了一个好头,在智能手机市场“寒冬”里,有卫星通信加持的智能手机确实是一大亮点,吸引到不少第一批“吃螃蟹”的用户。

除了手机厂商、芯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也是智能手机用上卫星通信功能的关键一环。作为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提供者,运营商也一直致力于“信号补盲”,通过5G基站、5G小基站等形式来实现通信网络的广覆盖和深度覆盖。

受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5G基站注定不能“遍地开花”,因此,联合手机厂商和卫星为用户提供“无信号盲区”的通信服务也成为运营商的努力方向之一。

在最近举办的“2023中国ICT”主论坛上提到,地面移动网络运营商通过使用卫星作为地面蜂窝网络的补充,每年可以增加4000亿美元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北斗芯片植入手机成本仅需10元,从手机内置芯片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手机连上卫星的大规模落地可行性。同时,凭借自身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可以直接通过原有系统进行业务的相关操作,省去了新建系统的成本。

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构建卫星互联网,3GPP开展了NTN(非地面网络)的标准制定,ETSI Set 5G联盟针对融合网络研究工作展开研究,推动了蜂窝和卫星通信的融合,为5G/6G时代的“星地融合”打下基础。

而备受瞩目的6G则有望迎来“星地融合”通信时代,以5G为基础,面向不同应用场景需求,采用中低频段星地联合组网模式,形成蜂窝通信与卫星的“同频”(统一空口、认证、接入),随着场景的切换和信号强弱的变化,那时我们便能无缝切换地面网络或卫星网络,再也不用担心“信号盲区”了。

在手机直连卫星成为发展的新赛道后,芯片制造商、手机厂商、通信运营商纷纷携手合作伙伴开启星地直连研究,我们也有望在6G时代突破地面网络限制,真正实现“一机在手,信号无忧”的愿景。

全球卫星通信市场

当前的卫星通信基础设施架构是建立在预售容量和高利用率的基础上,有助于分摊前期的高昂建设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收入潜力。卫星运营商的“容量”的利用率不高导致其在卫星发射方面更加保守,并有意创造卫星通信容量稀缺的气氛以限制用户可用的带宽量,限制了服务的数量及潜在应用。随着“星链”(Starlink)服务的推出及更多卫星服务的引入,卫星通信服务水平将不断改善。

提供视频服务是卫星通信专注的最大市场领域之一。不断发展的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用户支持流媒体服务(如Netflix和Hulu),卫星电视行业的营业收入正在减少。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表明,现有的卫星通信提供商必须在宽带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才能跟上快速发展步伐。

远程学习和远程办公方式促进了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互联网根本无法为这些客户提供充分的服务。有限的可用连接限制了卫星通信的运营、竞争力和营业收入的增长。

军队和政府是重要的客户群体,遍布全球,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和实时通信,比其他客户有更加独特的需求。根据设计,卫星通信提供商分配不同的频率,以减少干扰,优化设备,在特定范围内接收特定频率。通过分配在不同频率上的连接,这些客户实现了通信的弹性和冗余。例如,如果K波段中的通信中断,用户仍然可以通过仍然活跃的备用波段或功耗更低的波段进行通信或发送数据。

关注产业链投资机遇

华泰证券认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演进、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由军用需求逐渐拓展到民用市场,紧密结合行业应用,其中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星座组网带来卫星需求急剧增加。随着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正加速落地,各类卫星需求持续旺盛,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将率先受益。

中金公司认为卫星是行业内未来有加速趋势的赛道之一,建议关注卫星应用和卫星制造环节的投资机会。应用端:应用服务也是卫星产业链中,盈利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中国完备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奠定了卫星应用服务快速发展的基础。卫星遥感、卫星导航以及卫星通信应用需求快速扩张,头部企业有望长期保持良好的成长性。

中信证券称,卫星产业是太空经济核心组成,伴随各国围绕太空资源激烈竞争,卫星产业战略价值凸显,预计“十四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技术升级、外部事件等多重因素催化下,我国卫星发射仍将快速推进,产业链上游的核心元器件环节以及中下游的用户终端与应用服务产业将深度受益。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的数据,2020 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 2710 亿美元。从收入发布来看,卫星制造及发射服务业合计占比 6.47%,地面设备占 5.32%,卫星运营服务占 43.53%,终端设备占 44.68%。

市场前景上,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757.7亿元,其中细分领域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614.9亿元,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113.0亿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市场规模为29.8亿元。

文章来源: LingPaNet,通信瞭望,钛媒体,股市动态分析周刊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