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明星手术机器人获批,追赶“达芬奇”留给国产厂家的时间不多了?

绕波特 2023-01-13
3555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精锋医疗”)日前更新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花旗担任联席保荐人。

成立于2017年的精锋医疗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制造手术机器人,管线现已覆盖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和传统微创手术器械产品,有助于面对复杂问题提供全面微创手术解决方案。除机器人超声刀、机器人吻合器、立体内窥镜及智能吻合器被归类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外,精锋医疗所有在研产品均被归类为第三类医疗器械。

其中,精锋医疗的核心产品为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且有一项关键在研产品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MP1000与SP1000均已具备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快速审查资格。MP1000于2022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用于泌尿外科手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精锋医疗是中国首家已完成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关键性临床试验的公司。

具体来讲,核心产品MP1000旨在帮助医生执行包括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胸外科手术在内的各种微创手术。MP1000的注册试验临床数据显示,MP1000的临床表现出色,在头对头比较中所展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低于全球领先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系统。

1、加速国产替代

披露招股书前,精锋医疗已完成多轮融资,仅在2021年,精锋医疗就完成两轮累计金额接近2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2021年11月,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签约,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三正健康投资、LYFECapital(洲嶺资本)、国策投资等老股东追加投资,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OrbiMed、晨壹投资、大湾区基金、OctagonCapital、SagePartners、临港蓝湾资本、未来资产等海内外知名投资人跟投。

同年1月,精锋医疗获得由LYFECapital(济峰资本)和康基医疗(09997.HK)领投,老股东三正健康投资和国策投资联合领投,祥峰投资、博远资本、雅惠投资、老股东保利资本跟投的近6亿元B轮融资。

股权结构上,王建辰博士及高元倩博士通过精锋华瑞、精锋海南有限合伙、协合创锋及协力创峰控制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8.71%,为控股股东。

2、本土化大幕拉开

留给国产厂家的时间不多了?

在机器人产品布局上,精锋医疗布局了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还有一款支气管镜机器人。

去年12月,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泌尿外科,同样在12月,获得了四川省一家三甲等医院的第一笔MP1000销售订单。

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第一类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术机器人,也是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达到59%。

在多孔腔镜领域,不可避免的要与手术机器人全球龙头达芬奇竞争。

精锋医疗强调,在已获批注册证的公司中,精锋的MP1000、直觉外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微创机器人的图迈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是中国唯一获批的四臂结构产品。

精锋医疗在其招股书中披露,其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四臂)的泌尿外科注册临床试验数据显示,MP1000的临床表现出色,在头对头比较中所展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劣于达芬奇。

思哲睿也同样表示自己不比达芬奇差。思哲睿的核心产品是腔镜手术机器人SR1000,2022年6月获批可用于泌尿外科上尿路腔腹镜手术操作,8月扩产适应症获批后,可适用于全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操作。这是国产第三款腹腔手术机器人。

在与达芬奇的对比上,根据已完成的两项分别针对肾部分切除术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单一术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结果,SR1000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上实质性等同,且前者在医生使用体验上具有相对优势。

需要指明的是,两家公司做对比的是直觉外科于2009年推出的第三代产品达芬奇Si,并不是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Xi。

第四代达芬奇Xi早在2018年就已推出,此后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应用。目前,达芬奇机器人在中国的装机量已超300台,覆盖了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在各个外科临床科室获得广泛应用。

并且今年就有望通过本地化生产进入中国市场,这也是达芬奇机器人首次在美国本土之外进行生产。

这也意味着,留给国产厂家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3、国产企业飞跃式成长

不过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的追赶速度也很快。

精锋医疗创始人王建辰及高元倩夫妇都是85后博士,非常年轻。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短短5年就完成7轮超20亿元融资,吸引了淡马锡、红杉、联想之星等30余家机构的支持,投后估值达到15亿美元。

已经建立了以机器人技术为中心的三大产品管线,包括多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超高清立体内窥镜。

其单孔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已于2021年4月获得通过,且已启动临床试验注册,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单孔手术机器人产品。

在生产能力上,精锋医疗的深圳生产设施年产能约为80台手术机器人,公司计划在深圳建设总面积约6.9万平方米的新生产设施,届时年产能将超过500台手术机器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有望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术机器人生产基地。

在商业推广方面,2022年1月4日宣布任命曾先后任职于GE医疗、GE能源、霍尼韦尔、艾默生的陈宗希先生为首席商务官(CCO)。全面负责精锋医疗的产品市场推广、销售、渠道管理事务,统筹制定公司营销战略、商务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团队建设等。

成立于2013年的思哲睿,同样研发迅速,广撒网设立了多个研发管线。

思哲睿在已有的腔镜手术机器人SR1000之上,搭建了一个包含了经尿道柔性手术机器人、经口腔手术机器人、人工耳蜗手术机器人,脊柱内镜手术机器人等在内的产品矩阵。不过这四款产品仍处于产品样机开发阶段。

在招股书中,思哲睿将自身定位为:公司是国内少有的覆盖多科室的综合性手术机器人公司。

并且仅用半年多时间一举达到了科创板上市标准。招股书显示,2021年7月,思哲睿进行第四次股权转让,对应估值为30亿元。2022年1月,深创投和瑞恒红土入股思哲睿,此轮估值暴涨近三倍,一跃增至81亿元。零收入的科技公司只需预计市值达40亿元即可登陆科创板。

不过手术机器人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领域,直觉外科仅有一个主要产品,但研发费用远超国内企业。

2021年,直觉外科的研发费用高达6.7亿美元,约44亿人民币;微创机器人为4亿,精锋医疗2.2亿,天智航1.1亿。

并且达芬奇面向的是广阔的全球市场。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手术辅助机器人已经进入全面普及期,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仅占全球市场的5.1%,远低于美国及欧盟市场。

国内企业即便在内卷大战中胜出,也很难撼动达芬奇的地位。

4、财政部官宣:手术机器人进口零关税!

近日,手术机器人的进口关税也出现了重大调整。

2022年12月29日和2023年1月1日,财政部连发两条消息,对2023年的进出口关税进行了调整。

自2023年1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3)》中新增手术机器人子目,在适用最惠国(含美国等162个国家)待遇条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手术机器人将实现进口零关税。

1.进口达芬奇、Mako等手术机器人,零关税。进口手术机器人有理由降价了。

2.财政部文件中描述了手术机器人是“以微创方式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的一种医疗设备”,对“手术机器人”品类的重要性进行了认可。

公告明确:自2023年7月1日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术协定扩围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政策推行后,37类医疗器械产品将实现进口零关税。

从《部分信息技术产品最惠国税率表》可以看出,手术机器人从2023年1月起,即按照最惠国进口零税率执行,鼓励国外手术机器人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意味着,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同时,国内市场也在不断扩容。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1日,全国各级医院的手术机器人招标公告达89个,其中上半年招标公告为32个,下半年招标公告为57个;而在中标方面,截至12月11日,全国各级医院的手术机器人中标公告为55个,其中上半年中标公告为19个,下半年中标公告为36个,涉及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配件及耗材、手术机器人维保服务等。

其中,高达3000万预算的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采购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该招标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拟定采购直观手术公司生产的手术机器人设备。而纵观2022年的手术机器人招标公告可以发现,在内窥镜手术机器人中,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医院不在少数,且采购的均为直观公司的手术机器人。

从领域来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几乎垄断目前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内窥镜领域的招标中,几乎看不到其他品牌的身影,仅有部分手术刀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企业在该领域中标。

不同于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一家独大,在骨科领域,手术机器人的竞争则相对激烈。在国产骨科机器人设备中,天智航的天玑手术机器人、键嘉ARTHROBOT机器人等相继进入了医院的采购名单中。除骨科、腔镜手术机器人外,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口腔手术机器人等也进入了招标项目,但其体量较小。

不过从企业来看,国产设备在这些领域的潜力巨大,华科精准、柏惠维康等企业均进入了相关医院的采购。

以此来看,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整体进出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增列手术机器人税目,有助于支持国内相关行业发展。通过增列税目,不仅方便贸易统计,而且能帮助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未来国内手术机器人能否突围成功,实现国产替代乃至征服海外市场,器械之家会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 IPO早知道,器械之家,证券时报e公司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绕波特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