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的背景下,高耗能陶瓷行业如何节能降碳?

材料铺子 2023-01-30
2876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背景

去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中提出的节能降碳工作目标:

到2025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可或缺的基础制品业。陶瓷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煤、天然气、电力能源,排放出大量大气污染物和CO₂,是大气污染重点行业之一。我国全力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在建材行业开展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试点示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碳减排、碳达峰行动方案。

方向清晰目标明确

建筑、卫生陶瓷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煤、天然气、电力等能源,节能降碳对于行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不同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生产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差异较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差距较大、能源管控水平参差不齐,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较大。

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吸水率≤0.5%的陶瓷砖能效标杆水平为4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基准水平为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0.5%<吸水率≤10%的陶瓷砖能效标杆水平为3.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基准水平为4.6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吸水率>10%的陶瓷砖能效标杆水平为3.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基准水平为4.5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卫生陶瓷能效标杆水平为300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630千克标准煤/吨。截至2020年年底,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小于5%,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占比小于5%。

《指南》也指明了未来工作的主要方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先进技术攻关,培育标杆示范企业。建筑陶瓷研发电烧辊道窑、氢燃料辊道窑烧成技术与装备,微波干燥技术及装备。卫生陶瓷研发3D打印母模开发技术和装备。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

另一方面,要加快成熟工艺普及推广,有序推动改造升级。一是推广节能技术应用。二是加强清洁能源原燃料替代。建立替代原燃材料供应支撑体系,努力提升企业能源自给能力,减少对化石能源及外部电力依赖。三是合理压减终端排放。通过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低温余热循环回收利用技术等,实现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通过低品位原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环保设备的改造升级,实现与相关产业协同碳减排的目的。

节能降碳措施

陶瓷企业的生产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和CO₂。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生产阶段产生的CO₂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外购电力间接排放和原料中碳酸盐分解。

例如,粉料制备是陶瓷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传统湿法工艺能耗占整个陶瓷生产的40%-45%。制粉过程能耗大,降低该过程的能耗将有利于陶瓷企业的减污降碳。

干法制粉工艺替代,节约能耗和减少的碳排放量计算如下:

某陶瓷制品工厂,产量800吨/天,每年生产运营300天。通过工艺改造,预计节约76%的标煤用量、节约75%的天然气用量、节约14%的用电量。计算采用发改委推荐值,烧掉1吨标煤排放二氧化碳2.62吨。经计算该工厂每年节能约14165吨标煤,减少的碳排放量约37100吨。

每生产1吨陶瓷,湿法工艺和干法工艺能耗对比如下:

技术工艺需加强攻关

从去年开始,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无论是价格还是环保层面,长远看清洁能源都是选择方向。那么,行业从哪些方面加强清洁能源对石化燃料的替代?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驻会副会长徐熙武在解读行业“十四五”规划时在能源代替方面有明确的分析。他指出,电能应用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对行业而言短期内仍将是以传统能源为主。“十三五”期间,行业主推的煤改气政策是清洁能源的手段之一。然而当下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我国本身天然气资源缺乏的现状导致天然气的价格与供给波动较大。“十四五”期间,“双碳”目标是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最大驱动力,寻找替代能源将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话题,目前煤基低碳燃料技术与氢氨等新能源技术将是两个发展方向。

煤基低碳燃料技术。我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及应用历史,开发煤基低碳燃料技术,实现煤炭低碳清洁高效利用,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对于建陶卫浴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行业技术人员与能源专家要进一步加大该技术的研发力度。

氢氨等新能源技术。氢能是一种高热值、高能量转化性、无毒、可再生、可持续的理想清洁能源,氢能的应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途径。当前,氢能尚未在行业内进行广泛推广,核心问题在于成本较高,同时储运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与氢能相比,氨能同样也是一种优秀的零碳燃料,国外已经有一定的研究积累,我们需要关注并投入精力开展研究。

“目前,这些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要么技术不成熟,要么成本过高,‘十四五’期间,针对替代能源技术的攻关要持续加强,协会将积极组织,整合各方资源攻关这一行业共性基础问题。同时,呼吁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与技术专家,加大对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源结构的关注,共同探索行业的终极能源。” 徐熙武在解读中表示。

节能技术的成熟工艺对行业企业具有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新公布的《指南》中提到的大型微波干燥装备技术,其在卫生陶瓷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首创。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大型微波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还利用窑炉余热,解决干燥合格率的同时完成连续不间断工作的研发,可以实现自动化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微波干燥可使坯件内外同时受热,蒸发时间比常规方式大大缩短,最大限度地加快干燥速率,提高生产效率,节省能源。当前,由于电力成本及使用环境等问题,微波干燥技术暂时未能在卫生陶瓷领域进行全面推广应用。“十四五”期间,伴随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进展及绿色发展的要求,微波干燥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另外,卫生陶瓷高压成形技术已经在国内应用研究近20年,在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采用该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卫生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同时帮助生产企业摆脱对于熟练工的依赖。然而,当下随着智能坐便器的广泛应用,全包连体类复杂产品的出现,对高压成形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十四五”期间行业要着重开展此类研究。

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张旗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南》的发布对行业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改变过去“放水养鱼”的乱象,企业应更加注重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生产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推动现代制造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应用。

徐熙武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未来一定会由原来缘于外界环保治理压力产生的技术提升,转为内生的低碳技术研究,开发更加适合高质量消费的产品,更节能的技术研究,这也是“十四五”期间及未来更长时期内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对于《指南》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张旗康也从企业实际操作层面表达了一定的担忧,“陶瓷行业比较复杂,不能单纯从能耗的角度去考评企业,火候到了才有高品质的陶瓷产品。提供高品质产品的企业,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肯定比低端的企业能耗高。如果仅仅从能耗去评判的话,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呼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心声,得到了行业协会的支持。此前,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在《建筑卫生陶瓷和微晶氧化铝陶瓷研磨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修订稿中,就提出了万元产值能耗补偿的概念。希望以此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期待在能耗双控的条件下,产值高的产品将有更强的竞争力。“优秀的企业要有信心,只要坚持发展,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未来就更有希望。”徐熙武鼓励企业在新形势下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文章来源: 中国建材报,以勒碳中和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铺子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