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商现状或关停或躺平,曾风靡一时的小灵通是怎么消失的?

通信资讯馆 2023-02-06
2827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最近刚刚完结的大热电视剧《狂飙》中,出现了很多20年前的特有事物,比如极具时代特色的“小灵通”。对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来说,手机和移动通信服务依然是价格不菲的奢侈服务,小灵通则是更实惠的解决方案。过去几十年,国内运营商一直在增速降幅,如今已经基本做到了让每个人都用得起最基本的移动通信服务。

“有事打我小灵通,接听不花钱。”在当时,小灵通曾以绿色环保、资费低廉、超长待机等优势风靡一时,但根据工信部于2009年发出的通知要求,小灵通于2011年底退网。如同传呼机一样,在国内市场发展了17年之久的小灵通也已经渐渐远去,成为人们心中的回忆。

1、曾经风靡一时的小灵通为何会退出市场

首先、资费不再是优势

随着国内运营商向平稳期过度,移动、电信和联通的手机资费越来越便宜。而且天翼业务优惠也降到0.06元/分钟,而小灵通还要0.2元之内/分钟。手机资费的下降,是小灵通业务式微的一个原因。

其次、毫无技术优势

小灵通虽然有资费低、辐射小等优点,但CDMA作为作为电信近几年来主推的网络,也拥有覆盖好,辐射低,也是健康绿色环保的优势,所以小灵通的网络技术优势也迅速被取代。小灵通覆盖差即网络覆盖不佳,一般仅限于市区。信号较差、基站少,城市局部地方通话不畅,一遇停电更是无法通话。

最后、小灵通无法漫游

小灵通手机固然便宜,但小灵通不好实现异地漫游,且这弊端无法凭技术彻底解决,随着用户活动地区的范围的的拉大,更多的客户转会选择手机终端。小灵通不能像手机一样全国漫游,就只能做“固话的补充和延伸”,在功能上始终和手机存在差距。

总得来说,小灵通是在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电信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但又要规避政策风险而引进的一个次优的选择。现在5G都在研究了,前浪只能被拍死在沙滩上。更何况它使用的1.9GHz F频段,被认为是占用了国家原本要拨给TD频段,早被强势的中国移动视为“眼中钉”

2、虚商现状:或关停或躺平

2013年年底,工信部向11家企业颁发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试点牌照,它们虚商业务的品牌名称分别为天音移动、连连科技、乐语通信、华翔联信、京东通信、北纬蜂巢互联、阿里通信、信通通、分享通信、中麦通信、话机世界。2014年,又有30余家企业获得了试点牌照,其中包括小米、中兴、苏宁等知名公司,国内虚拟运营商的数量超过了40家。

试点头两年,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通信世界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国内虚商用户数量超过2800万,其中以联通为基础运营商的达到了2400万,移动和电信则只有300万和100万。然而,到了2018年工信部正式颁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经营许可时,我们发现只剩下15家企业。

而到了2023年的今天,我们再去寻找这些虚拟运营商时,发现业务还在正常经营的已经寥寥无几,要么关停要么躺平。

像京东通信的官网还能正常访问,但已经无法选号办卡,甚至商品详情页也点不开;而阿里通信官方旗舰店,只有一款号卡套餐在销售;天音通信官网显示还在系统升级,只能线下办理选号入网业务。

3、盈利无望,虚商无法扮演鲶鱼角色

虽然“虚拟运营商”这个称呼中包含了“运营商”这个关键词,但虚商和移动联通电信这三大运营商有本质的不同。虚拟运营商并没有自己的电信设备和通信资源,它们出售的服务需要三大运营商提供支撑,用户用虚商卡实际上还是在用移动联通电信的信号。说到底,虚商业务就是从三大运营商那里购买通信资源,然后自己组合设计成套餐,再转卖给用户。

理论上来说,作为“二道贩子”,虚商号卡套餐价格会比基础运营商的更贵,因为虚商要从中盈利。但实际上,为了吸引用户和形成竞争优势,前期虚商都在疯狂烧钱,月租低、流量语音价格低、通信资源月底不清零等,往往是虚商手机卡的核心优势。

另外,很多虚商手机卡都会和品牌自家业务联动,以增加用户黏度和扩大产品优势。比如,京东通信号卡曾经可以和京东账号捆绑,用户在京东购物产生的奖励,可以兑换成号卡上的语音、流量或短信资源,理论上用户可以免费打电话和上网。蜗牛移动则把蜗牛号卡和自家的游戏服务打通,部分游戏奖励就能兑换成手机流量包。

然而,从商业逻辑来说,烧钱模式必然无法长期持续,盈利是每个虚拟运营商都需要解决的问题。三大运营商资费还比较高的时候,虚拟运营商或许还能有更大的议价空间、走薄利多销的道路,而基础运营商自己下场促销、压缩自己的盈利空间时,虚拟运营商就无法成为对手了。

2016年开始,互联网套餐号卡开始兴起。和虚商号卡不同的是,这些互联网套餐虽然也是和互联网品牌合作,但仍然是三大运营商主导的产品。以最为成功的腾讯王卡来说,它本质是一张联通手机卡,只是销售办理渠道以腾讯系App为主。互联网套餐的出现,让流量变成了白菜价,也让虚商手机卡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帮助运营商销售手机卡比自己经营虚商业务投入成本和承担风险都要更小。

此外,虚拟运营商号卡早期对实名制认证并不严格,导致这类手机卡被灰黑产利用,170几乎成了诈骗、骚扰电话的专属号段。这样一来,用户办理虚商号卡的意愿大大降低了。

4、躺平的虚商手机卡,适合躺平的用户

进入5GB时代后,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移动通信资费的上涨。运营商大规模下架互联网套餐,不留余力地推广宣传价格更高的5GB套餐,以致于出现5GB套餐用户数量多于实际5GB用户数的现象。而低月租的号卡套餐,更是消失殆尽,想找一个合适的保号套餐难度很大。

这种时候,虚拟运营商号卡的价值反而凸显出来了。比如小米移动旗下在售的19元“吃到饱”套餐,流量1元1天无限用(超过20GB/100GB会限速),这种号卡在三大运营商那里已经很难看到了。蜗牛移动在官方公众号上还能买到0元月租的号卡(每月2元低消),拿来当作注册账号、接收验证码的小号的话,还是很实用的。

5、依附于三大运营商的虚商,路在何方?

从虚拟运营商的诞生之日,围绕它的争议就没断过。为了争取用户,虚拟运营商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和吸人眼球的靓号来“笼络”客户,不然,它能靠什么呢?信号、网速、服务?别忘了它是租用的运营商的网络,相比于线下和线上的官方服务通道,虚拟运营商与三大运营商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对于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携号转网,近日不少拥有“虚拟靓号”的用户提出,“我的虚拟运营商号码可以携号转网到四大运营商吗?”答案是否定的。

虚拟运营商是租用基础运营商的卡号等资源,没有自家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就像房屋中介一样,房东将自己的房屋授权给中介出租,中介只能合规依法将房屋介绍给合适的客户,从而赚取中介费,而不能冒用房东的名义把房屋转移到他人的名下。

近日,又有网友爆料,虚拟运营商提供的170号段虽然在手机状态栏里显示的是“5G”,但实际网速却是4G标准,而客服的回应则是,“目前170号段尚不支持5G,暂时也没有升级到5G计划的通知。”

此前引发热议的“虚拟运营商倒闭后手机号能否继续使用?”也说明了用户对虚拟运营商的信任危机,并且虚拟运营商发布的手机卡号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之一。

如此一来,“虚拟运营商的电话能接吗?”“会不会是电信诈骗?”类似这样的话题层出不穷,那么,虚拟运营商明明有这么多短板,它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总的来说,虚商业务是运营商市场上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互联网厂商转售基础运营商通信资源的形式,给市场带来了变化、给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只是,虚拟运营商业务在国内未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商业道路,变得越来越小众和边缘化,乃至于在扮演“保号套餐”角色时才能发挥一点作用。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说明三大运营商的资费已经降低到了非常合理的水平,没有了虚拟运营商运作的空间,用户则获得了实打实的利益,虚拟运营商变相完成了我们当初对它的期待。

文章来源: 雷科技,通信瞭望,互联网科技风向标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