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时代来临!AR眼镜成元宇宙产业第一赛道,国内创企撑起半边天

微观人 2023-02-06
3105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美国消费电子展(CES)日前在拉斯维加斯落下帷幕,期间超过3200多家参展商集结,共同奏响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序曲。在此次展会中大放异彩的技术涵盖元宇宙、智能汽车、各种创新型数字医疗等。CES主办机构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市场研究副总裁史蒂夫·凯尼格指出:“一股强大的技术变革浪潮正在袭来。”

元宇宙“梦想逐步照进现实”

凯尼格强调,元宇宙比人们想象的离现实更近,这是一个真实的趋势。

越来越多公司正努力使这种虚拟空间成为可能,以供人们娱乐、购物或工作。在本届消费电子展上,多家企业展示了能让人们更深入地沉浸到虚拟现实(VR)中的创新产品,如中国台湾科技巨头HTC推出了一款高端VR头盔设备,旨在与市场领头羊元宇宙平台公司竞争。

其他一些公司和初创企业则宣称,其研发的增强现实(AR)眼镜和传感器技术能帮助用户在虚拟环境中拥有触觉,甚至嗅觉。如美国OVR公司展示了一款利用墨盒传递香味的头盔设备,墨盒内含有8种初级香氛,结合起来可制造出不同的香味,该设备拟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OVR首席执行官阿伦·威斯涅夫斯基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扩展现实(包括VR和AR)推动商业、娱乐、教育、社交大步迈进的新时代。”

但也有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要实现嗅觉以及味觉的沉浸式体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就连目前更容易实现的VR技术都处于发展初期,且VR设备的价格过于昂贵,令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微软和元宇宙平台等大公司进军该领域的步伐,其他许多公司也试图另辟蹊径,从中分一杯羹。如火光游戏公司计划推出名为Planet theta的VR约会应用程序。

家电巨头新赛道加力,元宇宙爆发

近年来,AR/VR赛道持续火热,元宇宙概念的崛起,也让相关创新产品着实火了一把,国产品牌纷纷下场,以期能够在创新赛道上捕获新的市场。仅在2022年,字节跳动旗下公司发布了新品VR眼镜PICO 4,Nreal则推出两款消费级AR眼镜产品Nreal X 和Nreal Air,海外Meta公司则发布了VR新品Quest Pro。

作为国内消费级AR眼镜第一梯队的品牌,TCL电子孵化的雷鸟创新在2022年发布了多款XR/AR智能眼镜,其中,雷鸟X2是业内全球首款在Micro LED光波导技术上实现双目全彩显示的AR智能眼镜,其搭载的Micro LED显示屏对比度可达100,000:1,入眼亮度高达1,000 nits,升级的显示效果可满足室内和室外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据悉,雷鸟X2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量产上市。而雷鸟创新在早前推出的XR眼镜雷鸟Air 1S已用销量获得市场认可。据易观分析数据统计,雷鸟创新以31.8%市场份额超越Nreal、Rokid等品牌位居第一。

消费者在选择AR/XR智能产品时更注重硬件技术带来的舒适感以及智能产品落地的应用生态,对此,TCL电子表示,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在硬件显示、重量、底层算力、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形成较为清晰的产品思路,才能在元宇宙赛道中先拔头筹,位于领先地位。未来此类充满“黑科技”的创新产品,有望能进一步为品牌带来更多年轻化、个性化的海外科技爱好者的青睐。

国内AR创企撑起半边天

2022年,刚有起色的AR行业再度遭遇了新冠疫情,在此影响下,不少AR企业的工厂停工停产,新品上线时间多次后延。但尽管如此,今年还是有超30款AR眼镜新品亮相,这让我们看到国内AR企业对赛道本身抱有较高的热情和信心。

与此同时,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的互联网大厂们如腾讯、阿里等,对AR行业的探索仍保持在较为冷静的状态,多数通过投资AR创企参与其中。而如“华米OV”等消费电子巨头们则开始在AR眼镜赛道有所探索,试水相关产品。

1、玩家身份之变:手机高管点燃AR创业潮,全球AR产业冰火两重天

回顾2022年的AR行业,国内AR创企成为推动整个AR行业提速发展的主力军。在这一年时间里,他们不但推出超30款新品直观回应了投资者、市场对于AR赛道的期待,还通过扩产建厂的方式积极为AR爆发阶段做好准备。

同时,一批新的创业者也刚刚涌入AR赛道。前有锤子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永浩创办了AR OS公司细红线,后有原字节跳动新石实验室总裁吴德周创办致敬未知公司。此前,小米手机部部门总经理夏勇峰和华为手机第一位首席科学家张慧敏都在2021年进入AR赛道。曾经身肩手机产线重任的手机高管们接二连三在近期调转“船头”。

除了AR创企,华为、OPPO、小米、联想等消费电子巨头们也不甘落后,正在以各种方式切入该赛道。

从产品来看,今年消费电子巨头们的AR新品虽然都有一些技术迭代,但部分产品仍未打出其供应链优势和渠道优势,并未与AR创企的产品拉开差距。

同时,从投入资源比例来看,目前AR眼镜仍是手机巨头们探索研究的方向,尚未成为其核心业务。此外,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在“PPT发布”一年后,仍未有具体产品落地。

在国内AR产业热情高涨时,国外的AR产业发展却接连蒙上阴影。

近日,据彭博社透露,苹果将无限期推迟发布轻量级AR眼镜,原因是其遇到了“技术挑战”。并且,微软AR头显陆军IVAS 1.2项目今年仅得到国会4000万美元用于修复微软IVAS头显在测试中存在的舒适性等问题,远低于此前预期的4亿美金。不仅如此,据媒体爆料,Meta将在2024年推出其首款AR眼镜,但后续因裁员等种种原因目前该项目进展不明。

这些现象呈现了如今全球AR眼镜市场玩家们“冰火两重天”的基本现状。不同类型的玩家们也正在基于产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份,试图成为细分赛道的第一批“黑马”。

2、市场规模变化:全年出货量达到42万台,国内AR企业撑起半边天

当每家厂商都认为自己拿捏住了AR眼镜的“独家秘籍”时,出货量和销量或许能直观显示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的认可程度。

据维深信息wellsenn XR调研机构统计,2022年全球全年AR产品的出货量合计42万台,较2021年增长50%,其中国内AR企业合计贡献了全球2022年约50%的AR眼镜销量。

其中,2022第四季度,也正是AR新品发布旺季时期,国内AR眼镜的出货量达到了4.9万台,全球AR出货量较2021年四季度同比增长89%。

报告分析认为,消费级AR眼镜出货量的增长,是造成整个AR眼镜出货量增幅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点也与消费级AR创企们曾公布的成绩硕果相互佐证。其中,Nreal曾宣布自己的Nreal Air AR眼镜产量突破了10万台,Rokid随后宣布继其控制器产品星站问世后,自己的Rokid Air AR系列产品累计渠道订单超过5万台。

随着AR眼镜出货量不断上涨,国内AR创企也开始了“排位战”。尽管现在AR硬件产业还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此时的AR排位战可能尚不代表终局的结果,但我们也能从中一窥近期的AR产业市场变化。

易观分析发布的2022Q4国内消费级AR眼镜市场季度分析报告显示,如今雷鸟创新、Nreal、Rokid、华为、米家分别位于AR场份额的前五名。其中,雷鸟创新的市占率达到31.8%,Nreal为27.9%,Rokid为20.6%。

而仅在三个月前,也就是第三季度,Nreal还以34.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雷鸟创新以28.6%位列第二,Rokid、米家、影目位居前五。

相比较同一家机构、对相同市场进行的统计,我们可以发现目前Nreal和雷鸟创新正打得不分上下,轮流做头把交椅。华为也凭借着自己的供应链优势和用户粘性,带着最晚发布的AR产品,直接闯入了市场第四的位置,手机厂商做AR眼镜的优势不容小觑。

整体看来,AR眼镜出货量大涨离不开此前国内AR玩家对消费级AR眼镜的重点布局。同时,国内AR产业也正成为全球AR产业的重要支柱。尽管未来不可预测,但是已经有不少AR终端厂商率先跑到AR产业的前列,国内消费级AR眼镜赛道第一梯队已初具规模。

智能穿戴,下一个爆款

目前,智能穿戴领域已经涌现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TWS耳机)等多个爆款,VR/AR设备则被认为是下一个爆发点。同时,智能穿戴也被视为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革命性的终端,而VR/AR设备同样是大热门之一。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VR/AR目前已经形成了硬件、软件、内容及应用场景四大板块。硬件分为零部件和硬件设备,零部件主要由芯片、传感器、显示屏幕、光学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组成;软件分别为系统和工具软件;内容制作后,分发到相应的应用场景进行播放。

由于VR/AR设备与消费电子有着天然的相似性,硬件产业链高度重合,一大批厂商早已布局这一赛道,其中不乏“果链”巨头,歌尔股份就是其中之一。

歌尔股份以代工起家,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和整机系统,产品应用领域从声学部件到VR/AR设备,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品线格局。事实上,歌尔股份长期为包括Meta的Oculus系列、字节跳动的Pico VR、索尼PS VR以及华为VR Glass等VR设备提供代工,其中占Oculus的80%以上份额。

更值得一提的是,Pico VR原本为歌尔股份孵化并投资,后被字节跳动收购。其中的缘由在于,歌尔股份既为Meta Oculus的最大代工厂商,又是Pico VR的大股东和代工厂,而Pico VR是Oculus的最大竞争对手,所以难免会惹怒Meta。而出售后,歌尔股份仍与Pico VR保持合作关系,前者依旧保持VR设备代工大厂的地位。

与歌尔股份一样,立讯精密、蓝思科技、舜宇光学等苹果供应链巨头也已经布局VR/AR领域。当然,包括苹果也一直传出即将推出VR/AR设备。

这都充分说明了,消费电子领域早已将VR/AR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甚至取代智能手机的地位。

文章来源: 福布斯,智东西,封面新闻,北青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