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大佬李东生收获第六个IPO,日渐“红海化”的智能音箱,出路在哪里?

智慧超人 2023-02-07
247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继奥马电器、TCL科技、TCL电子、华显光电和TCL中环后,资本大佬、TCL创始人李东生的第六个IPO也呼之欲出了。

前段时间,由李东生控股、从TCL科技分拆而来、专注于智能音箱和可穿戴设备生产业务的通力股份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进入审批流程。根据招股书披露的资料,通力股份将通过IPO公开募集10.15亿资金,用于改善流动资金、升级智能产品精密制造技术以及建设全新研发中心。

从2016年前后算起,智能音箱发展了5~6年时间。

2014年,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箱Echo风靡全球,引发了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关注。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少数玩家开始试水投入这个战场,2017年主流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

数据统计,这一年,国内做智能音箱的企业有50家之多。

2018年~2019年,智能音箱进入发展高潮,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当时的报告指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表现要优于其他国家,出货量是美国市场的两倍多。

1、智能音箱为何不火了?

事实上,我们观察到,5~6年过去了,智能音箱发展到现在,它的变革性与创新性、产品体验其实没有达成用户对该类产品的预期。

在今天,国内市场,智能音箱从内容娱乐服务到智能家居、语音交互等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超出期待的创新产品。

智能音箱的高速增长背后,与补贴与价格战息息相关。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智能音箱单台设备的平均销售额为193元。发展到今天,从小米小爱智能音箱到小度智能音箱、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定价普遍在95~499之间。

打到今天,玩不起价格战的小厂基本上已经离场了,大厂则普遍在亏损卖硬件。但无论是品牌高度还是产品影响力与功能创新,都还谈不上成功。

用户对智能音箱产品的预期是什么?

从最初人们对智能音箱的想象来看,它将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通过智能音箱,能控制家里的一切电器设备。

当然,如果说这个目标过于宏大的话,那么在用户的预期里,智能音箱至少能通过语音交互与房间主人进行顺畅的对话与语音识别房间主人不同位置的指令。但这个小目标,智能音箱也没有很好的做到。

发展到今天,智能音箱在语音交互体验上并没有迭代出变革性体验。

从国外voicebot.ai在2019年的智能音箱使用功能排行来看,用户使用智能音箱,依然没有离开听音乐、问问题、查天气、定闹钟、听广播等常规性功能。

2、智能音箱产品还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需要承认,当前智能音箱在语音交互层面依然不成熟,虽然普及了带屏音箱,但语音与按键、触屏的融合不佳,弱化了语音交互上的特色与进化。

有行业从业者指出,当前的智能音箱几乎都不支持复句、否定句、省略句、多轮对话等等自然语言输入,没有把语音交互的真正优势发挥出来。

这恐怕是使用过智能音箱的消费者普遍的感受——无论是长句识别还是语义理解,答非所问是大概率事件,体验并不佳。

语音交互与识别率不行,用户自然用起来的兴趣就不大了。

据某行业从业者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智能音箱虽然全球保有量超过6亿,但每天交互只有10次左右。这是全球的数据,在海外智能音箱市场,是以亚马逊echo、谷歌GoogleHome,苹果HomePod主导的市场,在国内来说,这个数据恐怕更低。

语音交互与长句识别率一直提不上来,也与缺乏海量的数据训练相关。

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智能音箱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无法用上移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它更需要能响应问答的知识图谱数据来进行训练。

如果一开始智能音箱的识别率低、用户黏性低、用户交互频率低,自然也缺乏海量的数据来迭代它的智能化。

在语音交互体验的智能化层面,亚马逊也没有带来根本的语音体验变革,比如它无法对人或者对特定个人的声音与需求进行识别,无法拥有媲美智能手机的支付体验等。

在不少消费者看来,Alexa的实用性不足。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的报道,多年来,大多数Alexa用户只使用语音设备来播放音乐,或在做饭时设置定时器,或打开灯。

亚马逊员工在2019年的一份规划文件中指出,Alexa新用户在激活设备后的三小时内会发现,他们使用的功能仅为全部功能的一半。

在今天,智能语音助手是手机产品的标配,也几乎是车载智能系统的标配。

但是从体验上来看,智能音箱语音交互也仅仅停留在基本的常规语音命令识别层面,当前的智能音箱不能主动服务,只能被动操作,智能程度不高,体验并不性感,也看不到太多创新与变革的潜质。

诸多种种,导致智能音箱的产品与用户的预期体验以及它的变革意义相去甚远,当前的智能音箱更多沦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语音+屏幕的小玩具。

3、智能音箱日渐“红海化”,技术创新是唯一出路?

和几年前相比,智能音箱行业确实出现了下滑迹象。

这一现象,在风雨飘摇的硅谷展现得淋漓尽致。去年年底,亚马逊接连掀起多轮大裁员,数万名员工被无情抛弃,涉及多条业务线。由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一手扶植起来,也曾被其视作“明日之星”的智能音箱项目Alexa也难逃一劫。

2022年11月15日,亚马逊开展第一轮大裁员,主要就针对Alexa和云游戏部门。根据亚马逊的财报,Alexa语音助手和Echo智能音箱所在的全球数字业务板块,光是去年一季度的运营亏损就超过了30亿美元。

将目光放回国内市场,RUNTO的数据指出,过去一年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明显下滑。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2631万台,同比骤降28%;对应的销售总额则录得75.3亿元,同比跌幅也高达25%。

从对应企业营收、股价的反馈来看,智能音箱行业的动荡暂时还停留在下游的品牌方身上。IDC的数据就显示,去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的智能音箱品牌百度、小米和阿里天猫精灵销售额分别下滑了25.6%、23.8%和18.5%。

但在高度协同、相互依存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中,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尤其是在下游智能音箱品牌产品库存出现挤压之后,大环境恶化的副作用很快便会传导至食物链中游的代工厂商身上。

红火了多年的智能音箱市场,似乎走到了一个尴尬的分叉口。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技术、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该怎么调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各路玩家共同思考。

这对通力股份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新机遇:通过生产的创新、升级帮助客户突破产品端的技术和销量瓶颈。这样就能让双方深度绑定,并建立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事实上,下游的品牌方已经行动起来,智能音箱的功能正在不断革新中。微软在去年重金收购Nuance后,就宣布推动后者的产品线全面向AI转型。在国内,小米、思必驰等厂商同样在钻研AI技术,后者更是率先发布了具备智能降噪、免费音频实时转写功能会议麦克风音响。

音箱变得越来越智能,尤其是AI技术的加入,就意味着对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依赖程度上升,组装的难度也会不断提高。为了应对这种新潮流,歌尔股份和佳和智能就在过去两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对生产线进行升级,通力股份必然也要跟上新趋势。

在代工环节,想建立技术壁垒很不容易,但不是毫无机会,前提是付出足够的资金和人才资源。

文章来源: 雷科技,钛媒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慧超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