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拉开AI搜索引擎大战,微软、谷歌率先加入战局,下一个会是谁?

微观人 2023-02-09
2909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2月8日,昆仑万维宣布旗下的Opera浏览器计划接入ChatGPT功能,其将成为全球除微软Bing必应搜索引擎、Edge浏览器之外,又一家集成ChatGPT功能的浏览器。

在昆仑万维宣布Opera浏览器计划接入ChatGPT功能之前,谷歌和Bing也都在聊天机器人方面有所行动。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日,谷歌宣称将发布一款名为“Bard”的新对话式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准备与投资ChatGPT的微软展开一场AI“大战”。

Bard由谷歌的大型语言模型LaMDA,即对话应用程序语言模型提供支持。该公司表示,在更广泛地向公众提供对话技术之前,将向“可信的测试人员”开放该技术。其功能包括一个名为Bard的聊天机器人,以及问答形式的新搜索桌面。

ChatGPT搜索正式诞生!

美国当地时间2月7日,微软发布会在华盛顿雷德蒙德如期召开,由ChatGPT和GPT-3.5提供支持的全新搜索引擎必应Bing和Edge浏览器正式亮相。

最近风头正盛的「ChatGPT之父」、OpenAI CEO Sam Altman也出席了发布会,他自豪地声称:ChatGPT和GPT-3.5正在帮助加持微软的「新必应」。

「对于搜索引擎,这是划时代的一天。」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发布会上表示。

13年来,微软一直使出浑身解数,试图与谷歌竞争搜索引擎市场,但必应的全球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较低的个位数(谷歌拥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必应只有微不足道的3%)。但12月初,ChatGPT发布之后,一切都不同了。ChatGPT由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研发,而OpenAI背后的金主,正是微软。

ChatGPT在全世界大红大紫后,一直有传闻微软会将OpenAI的GPT-4模型集成到必应中,在搜索引擎中提供类似ChatGPT的体验。

消息渲染一个月后,昨日我们终于见到了真身。

不过,虽然新版必应已经推出,但要获得完整的体验,仍需加入候补名单。现在,新的必应工具栏中已经提供了聊天的选项,可以为我们带来类似ChatGPT的对话体验。然而最大的不同是,ChatGPT的训练数据只涵盖到2021年,但必应的版本要新得多,可以查询最近的事件。

Nadella指出的那样,微软团队希望忠于AI原则,并且承认,「团队对任何新技术的意外后果都保持清醒的认识」。他强调说,微软希望自己研发的技术能够提高人类生产力,并且符合人类的价值观。

Nadella说,他相信这项技术将会重塑「几乎所有的软件」,甚至有可能重塑网络。

在他看来,未来的每一次计算机交互都将通过代理进行调解。而至少对于微软而言,第一阶段就是搜索。

全新的必应和传统的搜索引擎有何不同呢?

要知道,以往的搜索引擎可以用来查询导航和基本事实之类的信息,但是对于更复杂的查询,比如「您能推荐阿那亚的五天行程吗」,一般的搜索引擎往往都没有结果,而人们现在需要查询的往往是这类问题。

而全新的必应,将在页面右侧的框中显示基于GPT的结果,所有必应知道答案的事实,都将被呈现出来。

有了新的必应,网上冲浪不仅更容易,也更有趣。

微软先行一步 谷歌有隐藏大招

而就在前一天,谷歌也亲自下场加入战局。

公司表示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aMDA的聊天机器人Bard将向可信赖的测试者开放,并准备在“未来几周内”更大范围地提供给公众,并“很快”将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核心搜索中。

那么在此次AI大战中,究竟是微软的“ChatGPT+Bing”更胜一筹,还是谷歌的“LaMDA+Bard”有望后来者居上?从目前来看,形势尚不明朗,Bing完整版和Bard均未向公众开放,双方各自的优劣点都可能决定大战的走向。

目前已经先行一步的微软似乎具备先发优势。相较于谷歌Bard将以聊天机器人的“轻量级”版本与大众见面,微软宣称最新Bing是基于更强版本的ChatGPT之上,它专为搜索定制。

并且在发布形式上微软也更为正式。微软总部邀请众多记者参加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活动,并在现场展示了基于ChatGPT的Bing和Edge,似乎表明已经为接下来的AI大战做好准备。但相比之下,谷歌Bard仅通过公司简短声明介绍,目前的行动也相对被动,更多是为了不被排除在竞争之外。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拥有AI先驱技术的谷歌,在技术方面一骑绝尘。Bard可以利用谷歌庞大的信息库,为用户提供准确且高质量的答案,对微软构成的威胁绝不容小觑。

并且在搜索领域,如果微软想要动摇当下谷歌在用户心中的地位,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自谷歌击败微软Bing稳坐搜索王座,至今已经有十多年之久。

再加上,谷歌或许还没有拿出自己真正的“隐藏大招”。

此前一位曾与LaMDA交流的谷歌工程师认为其“具有人类感知力”。去年6月,谷歌AI伦理研究员Blake Lemoine曾经发表一份长达21页的调查报告并上交公司,试图让高层认可LaMDA所具备的“人格”。

美国混战ChatGPT,中国能迎头赶上吗?

尽管已经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ChatGPT如今还面临非常多问题尚待解决,这也同样是整个AI行业共同面对的难点。

训练庞大的神经网络成本,计算成本可高达数千万美元。去年,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曾在Twiiter中透露,ChatGPT平均每次的聊天成本为“个位数美分”。ChatGPT走红后,平均每个月计算成本预计会达到数百万美元。

AI大模型的训练成本居高不下,这会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

OpenAI坚持在早期迅速推进商业化,扩大规模,也引发业界担忧。2月2日,OpenAI宣布了数周后将推出订阅服务,定价每月20美元。但训练成本短时间内很难快速降低,有业界评论指出,即使有订阅服务也无法覆盖这一成本,反而会让其财务压力达到巅峰。

原因也许在于近期微软的100亿美元投资——OpenAI面临着严峻的商业化压力。《财富》杂志更是直言:OpenAI相当于是将自己出租给微软,微软借钱多久,取决于OpenAI赚钱的速度。据财富近期披露的投资文件,OpenAI预测2023年收入2亿美元,2024年将超过10亿美元,但目前收入微薄,依旧严重亏损,盈利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在美国市场,ChatGPT也面临着来自各界的质疑和声讨,包括面对AI生成内容对互联网生态的侵蚀、真实性及滥用等问题。

对此,OpenAI先是放弃发布所有研究成果和开源代码的承诺,并推出解决方案——2月初,OpenAI推出新工具AI Text Classifier,能够帮助用户检测内容是否由AI生成。不过他们也表示,检测器也只能检测部分内容,无法保证其检测效果。

尽管这波AI浪潮仍在早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多,但其更重要的意义,是一扫AI市场前几年的阴霾,为行业注入强心针。

在国内,不少公司开始高喊转向AIGC、ChatGPT,投资者们也纷纷下场。春节后,ChatGPT的风甚至吹到股市。A股市场出现多个“ChatGPT概念股”——如汉王科技、海天瑞声、拓尔思、天娱数科、科大国创、科大讯飞,他们在近几个交易日里一度涨停,尽管这些公司都并尚未推出相应产品。

再度给市场扔下重磅消息的是百度。百度在2月7日宣布,将推出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项目名称确定为“文心一言”(ERNIE Bot),这一模型将在3月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消息发布后,截至下午4点,百度港股股价大涨15%,市值大涨700亿港元。

百度是国内最早一批投入到AI技术的互联网巨头,也是为数不多拥有AI大模型的公司。但对比美国市场,中国版的“ChatGPT”可以说处在襁褓之中。

一位前商汤战略投资人对36氪表示,从整个AI生态来看,国内市场开源生态、共享机制都更加封闭,与国外不能同日而语,拖慢了技术研发进展。而在消费者端,国内对工具型产品的付费意愿也更低,类似ChatGPT的产品,要落地商业化将面临更多难题。

在技术层面,中国其实不乏AI人才,ChatGPT背后的技术其实也都是开源共享。前几年,国内科技公司也曾追随美国市场大练AI模型,达到千亿、万亿参数的模型比比皆是。

但差距在于AI模型的训练深度、数据质量。近期,不少公司就已经引入类似ChatGPT到各种社交产品,进行中文交互,但很多使用者发现,机器人时常答非所问,给出明显错误的答案,这和训练数据质量密不可分。

如今ChatGPT掀起的热潮,对国内市场而言,意味着从技术研发到商业生态的全面追赶。而面对投资者高涨的热情,中国版ChatGPT可能还需要更多年,才能有相应量级的回应。

结语:科技巨头正期待生成式AI带来的巨变

“我们要以大胆和负责任的方式将根植于这些模式的经验带给世界。”皮查伊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致力于负责任地开发AI。”

“无论是应用AI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的产品,还是将这些强大的工具提供给其他人,我们都将继续大胆创新,并在我们的方法中负责任。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里,所有这些领域都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他谈道。

谷歌发布Bard之际,正值作为其核心收入支柱的搜索引擎业务受到来自OpenAI 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挑战。去年该公司内部启动“红色警报”项目以ChatGPT的威胁。

近期一系列全新发布活动,反映了科技巨头如何期待生成式AI带来的巨变,它们正紧锣密鼓地为其搜索引擎和开发者推出更强大的聊天机器人服务和更多AI功能,以期在由ChatGPT掀起的全新计算浪潮中占据先机。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新智元,华尔街见闻,36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