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抛弃”工业元宇宙,转投更香的AI赛道,元宇宙“熄火”了?

微观人 2023-02-13
2700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微软刚刚成立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已完全解散。该团队的百名成员已被解雇,这也是微软2023年1月提出的万人大裁员计划的一部分。

微软于2022年10月创立了其工业元宇宙团队(Industrial Metaverse Core),该团队主要帮助客户搭建一个可以控制电力、工业机器人等综合性设备的操作系统。

可以说,工业元宇宙团队,是微软当时在元宇宙热度之下,切入该赛道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据报道,在团队成立之初,该方向也曾得到微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微软其他高级领导层的支持。

如今,微软工业元宇宙团队的解散,也直接印证了此前微软在MR、元宇宙等方向接连遇挫的传闻。继美国大客户缩减对微软AR头显项目投资金额后,微软在元宇宙领域的发展,再次遇到了瓶颈。

微软元宇宙版图遇挫,创始人一起被“端掉”

微软工业元宇宙团队,在微软的内部代号为Project Bonsai,其团队前身是微软在2018年收购的初创公司Bonsai。在这次收购中,微软收获了Bonsai的前任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马克·哈蒙德(Mark Hammond)和Bonsai联合创始人兼前产品主管肯·布朗(Keen Browne)两名大将。

不过,据最新消息,这两名大将也在这次裁员名单中,侧面印证了微软工业元宇宙团队完全被解散。

1月19日,微软CEO、董事长萨提亚·纳德拉发布全员信,确认微软将裁员1万人,约占微软22万名员工总数的4.5%。

尽管在全员信,并没有直接点出哪些团队业务将会被波及,但此时,就已有不少传闻提及微软MR(混合现实)头显HoloLens团队将会成为此次裁员的重点。相较之下,微软将刚刚成立仅4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全部解雇的消息,也不会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有知情人士称,此次将微软工业元宇宙团队直接解散的信号,反映出近期时间内,微软将优先考虑可以直接带来收益的项目,而非需要长时间投入才可以有所收获的业务。

据报道,在微软的工业元宇宙愿景里,他们更希望元宇宙能为一些专业人士提供一定的交流空间。

比如说,微软希望飞机机械师可以通过AR/VR头显,来模拟检查喷气发动机的情况,以确定将如何修复,又或者是让巡检员监测机器运转和工厂的环境情况。

不过,从这些描述中来看,这样的工业元宇宙愿景,似乎和人们比较熟悉的消费级元宇宙的关联并不大,主要还是围绕工业化展开相关业务,但会倾向和AR/VR等硬件相结合。这或许也是微软从元宇宙热度中“醒”过来,选择解散相关团队的原因之一。

此外,微软的HoloLens头显业务团队也接连遇挫。微软因为美国陆军定制的HoloLens头显设备不能达到客户要求,国会否决了陆军购买多达6900个基于HoloLens技术头显的请求,投资金额也大幅下降。

不仅如此,微软的HoloLens 3暂停研发的消息也曾一度传得沸沸扬扬。不过,微软发言人曾公开表示,“虽然我们不对具体的人员配置发表评论,但我们可以分享的是,HoloLens 2和我们对‘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承诺没有任何变化。”

除此之外,微软还通过办公软件Teams开展虚拟形象远程会议、打造MR解决方案Mesh,并与Meta展开合作。再加上微软围绕云端、AI领域的技术布局,其元宇宙版图前景依然明朗。不过,从应用层面来看,工业元宇宙方向似乎被果断抛弃。

解决工业痛点是实现工业元宇宙的关键

工业元宇宙作为新兴趋势,其目标是将沉浸式、实时数据和数字孪生相结合,以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并加速数字化、智能化。一方面,工业元宇宙解决了大多数企业和行业在传统制造和业务流程基础上快速创新;另一方面,它拓展了能够实现设备、机器与数字化平台之间自主交互的能力。

《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的一篇文章表示:“即使技术人员试图设想元宇宙将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什么,但工业元宇宙已经在改变人们设计、制造和与跨行业物理实体互动的方式。”

对于国内相关领域的创业公司和制造业企业而言,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国内供应链优势,进而实现精准卡位,工业元宇宙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助力各行业快速激活数智化能力正是谷东所长,崔海涛告诉36氪:工业场景的不同行业都有显著的共同需求,基础都是安全,本质则是要降本增效。谷东已经集中精力穿透了行业的需求,抽象出场景的共性,在细分场景中建立起标准化的产品和方案,通过提供开放接口,让用户可以进行图形化的低代码编辑。

传统工业距离“工业元宇宙”还有多远?

不久前,谷东科技全新发布了5G防爆单目阵列波导一体式AR眼镜“C2000S”,搭载自研的光波导、Webb OS系统、及国产5G芯片,在显示技术、追踪性能、交互体验、安全防护等方面均有了重大进步。

崔海涛介绍,C2000S从光学模组到眼镜整机,从系统平台到AI算法,均由谷东科技自主研发和生产,场景适应性非常高 。

在技术、产品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谷东科技的多个标杆性项目,成功助客户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产生规模效益。

在某智慧航空案例中,谷东科技为其开发的3D可视化飞机管理辅助和结构可视化维修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获取准确的可视化、数字化飞机客舱布局、座位等构型信息,实现数据资产积累。通过AR交互、AI识别、5G传输,全面提升机务工作(航线、定检、维修、航材等)质量和效率,将航空业维修巡检等安全控制等级提升至近100%,同时将飞机放行检查效率提升200%,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被问及目前传统工业距工业元宇宙还有多远时,崔海涛表示:从概念到产品再到产业化是任何新物种从诞生到成熟的必经之路,工业元宇宙也如此。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业元宇宙也逐渐由虚向实,应用场景将覆盖产品从研发设计到销售售后的全生命周期,推进工业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

“回归到我们AR行业,工业端速度跟消费端不能比拟,比如要进入石油石化、航空、新能源等行业,需要长时间去理解真实业务场景、去提高产品的适用度。B端客户忠诚度来源于双方的时间成本。建立起合作后,客户会自己推动流程、场景的变革,直到新技术能源源不断创造价值。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个互相成就的过程。”崔海涛补充道。

东边不亮西边亮,集中力量干大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微软明显在减少对元宇宙的投入的同时,却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加码。

其实不难理解原因,元宇宙的“退火”,给微软留下了足够的空窗期,而ChatGPT“恰好”的一炮而红,则更加印证了微软的判断。同样还是那封公开信,纳德拉在信中提到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做好未来投资计划,将微软的资本和人才分配到具有增长潜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领域,同时剥离其他领域。

很容易想到,元宇宙可能就是需要剥离的领域,而人工智能则肯定是需要加大投入的领域。

相关统计显示,在完成对全球1亿用户的触达过程中,手机用了16年,Twitter用了5年,TikTok用了9个月,而ChatGPT只仅仅用了2个月,可见ChatGPT的火热程度。

除此之外,ChatGPT引来真金白银的投资,更能够实实在在反映它的价值。今年初,就有媒体爆料,微软正在与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接洽,相关投资金额达到100亿美元。

另外就在本周三,微软又干了一件震动搜索行业的大事,宣布推出新版必应(Bing)搜索引擎和Edge浏览器,其中正式集成了ChatGPT的相关技术,与此前最大的不同,新版搜索引擎将在传统搜索展示的网页连接列表之外,直接在网页右侧给出答案,类似于ChatGPT的方式来回答具有上下文的问题。而这一操作也被认为是向谷歌发起的直接挑战。

纳德拉甚至在发布会上高调宣布:“搜索引擎的技术大战,始于今日”。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微软解散成立仅4个月的工业元宇宙部门绝不可能当做一件单独的事件来看,其中必然反映着当前节点的变化。同事,从元宇宙热度消退,到ChatGPT使人疯狂,也看到了这些巨头们在复杂、且急剧变化的环境中的摸索和试错。

只是这次微软的破釜沉舟、壮士断腕是否能够换来预期的回报,还需要时间验证。

文章来源: 36氪,物联网智库,智东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