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行业拐点或将到来,下游需求全面复苏:“硅”期将至?

新材料小站 2023-02-14
14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4 分钟

近日,有机硅价格持续上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有机硅DMC现货从2023年开年以来的16540元/吨的低价反弹至2月13日的17300元/吨。同时,产业链下游出现复苏势头,布局完善的公司受到关注。

全球工业硅供应格局

从全球供应格局来看,全球工业硅产量分布集中在中国、巴西、挪威、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其中巴西和美国拥有高品质硅矿石资源,挪威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近年来全球工业硅的产能小幅爬升,主要由我国产能贡献。根据广期所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工业硅产能632万吨,中国工业硅产能499万吨,已停止增加,占全球产能的79%,中国成为供应大国与消费大国。而海外国家近年来已停止增加,连续4年维持在133万吨,2021年产量占比5.2%。

从全球工业硅主要生产国来看,2021年全球工业硅总产量为412万吨,较去年增加77万吨,同比增长23%,其中中国产量达321万吨,同比增长26%,占比达78%。是全球第一大生产国,挪威产量位居第二位,工业硅产量占比达5.2%;第三为巴西,产量占比达5.1%;美国产量占比2.2%,位列第四。

近年来,随着全球双控政策的影响,海外电价高企,未来海外整体开工率有望下移。巴西受电价下调影响可能会增加部分开工,海外生产国平均成本还在走高。受海外能源价格高企影响,挪威、美国电力成本显著提升,而中国产能及产量一枝独秀。我国相比海外国家的开工率要低,季节性变化较为显著,随着政策和需求偏好的变化,落后产能逐步出清,未来我国工业硅供给量也会进一步扩张,将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我国工业硅的龙头地位。

行业拐点或将到来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据招商期货研报,过去十年国内有机硅单体产量稳定增长,从2011年的90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超过300万吨,2021年全球产能615万吨,国内产能占全球产能约64%,处于主导地位。

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有机硅基础产品出口增长80%以上,随着新兴领域如光伏、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中国中高端制造的逐步崛起,加上国内企业产能、技术的不断提升,有机硅行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2022年9月,国内有机硅单体的产能达到499万吨,较2021年增长40%,分析师预计,未来两年,有机硅单体产能将得到快速释放,产量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下游需求全面复苏

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Si-C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是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习惯上也常把那些通过氧、硫、氮等使有机基与硅原子相连接的化合物也当作有机硅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Si-O-Si-)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有机硅产业链上游为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及有机硅中间体;中游包括硅树脂、硅油、硅橡胶、硅烷偶联剂、白炭黑等;下游应用广泛,主要把控航天航空、建筑建材、汽车交通、电子电器、新能源电力、国防军工、日化纺织等。

目前,国内光伏行业已开启加速模式,为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支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分析师指出,光伏行业高景气发展为光伏硅胶带来广阔市场,2025年光伏硅胶需求量有望达25.2万~30.8万吨。

据了解,国内新能源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车整车有机硅用胶量多达20kg,约为普通商用车用量7倍。招商期货分析师指出,有机硅导热硅胶作为一种优秀的导热、绝缘材料,承接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高温问题,随着各个新能源汽车厂商对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导热硅胶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因此汽车对于有机硅的需求预计将会进一步上升。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未来,“硅”期将至?欢迎留言评论,发表您的见解。

文章来源: 银柿财经,智研咨询,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新材料小站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