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又带火一条赛道,AI让车载语音更“懂”你

微观人 2023-02-22
3090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去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现象级应用软件。

和“什么都能往里装”的元宇宙相比,这款聊天机器人似乎更接地气、更有实用价值。ChatGPT上线后,很多用户怀揣好奇心与其对话,其对很多宏大问题给出的答复着实令人称叹。

但惊喜之余,人们很快发现,目前多数AIGC公司都在C端引流阶段,未来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去赚钱,大家都还在摸索中。这时候,为聊天机器人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才能释放其商业价值。

对于汽车领域而言,由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具备越来越智能化的属性,尤其是语音操控已经成为一些高端智能车型的标配。在ChatGPT技术的加持下,车载语音赛道是否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人机交互的必要性

车辆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主要依赖人机交互实现。以辅助驾驶中的自动变道为例,当系统开始控制车辆进行自动变道时,车辆应该准确地在车机屏幕或仪表上,重构出本次变道涉及的周边场景,如车道线、车辆位置、是否有危险车辆等,并且通过语音提示驾驶员当前正在变道,让用户清楚地知道目前车辆的状态和周围环境的状态,感受到本次变道是十分安全的。

自动驾驶功能给用户带来的舒适感,主要包括缓解驾驶疲劳和功能使用便捷两个方面,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达到身心放松、舒服的状态。

缓解驾驶疲劳是自动驾驶功能开发的初衷,典型功能如自适应巡航ACC、交通拥堵辅助TJA等。功能开启时,如果路况一切正常,驾驶员可以不用过多关注;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驾驶员及时关注,那么车辆会及时给到驾驶员必要的提醒,驾驶员就可以不用时刻处于紧张的行车状态。

2011年中国首个智能汽车语音助理概念出现,可实现命令词语音识别的同时,也标志着智能语音交互应用于汽车产业的开始。随着语音的智能化发展,语音交互在车端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小鹏汽车语音负责人赵恒艺曾表示:“小鹏汽车认为未来车内交互的核心方式是语音而不是触控。”

目前,语音交互功能作为汽车座舱智能化的标志性代表,与车内多种应用相结合,成为座舱生态构建的核心功能。在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落地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依然无法做到完全“解放双手”。在当前的“人机共驾”阶段,语音交互仍然是车内最直接、最人性化、最安全的交互方式。语音交互技术优势在于可帮助驾驶员降低对车内设备的手动操作依赖,增加驾驶安全性。

可以看到很多大型车企,或者新能源品牌小鹏汽车的小P、蔚来的NOMI、理想汽车的理想同学等,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推出自己的车载语音助手,并不断升级语音助手。

聊天机器人“上车”,情感智能不再是噱头?

关于对话机器人该如何赋能车载语音,很多车企和供应商都在摸索的过程中。对车企而言,对话机器人+车载语音交互的技术组合一旦成熟,主打情感智能的汽车品牌或许可以挖掘出更多车机体验上的亮眼功能。

造车这条赛道的残酷性在于,精准有效的品牌定位其实并不多。例如东风旗下岚图汽车,定位是“零焦虑高端智慧电动品牌”,但零焦虑只是因为旗下有增程式车型,而且智能配置在小鹏、蔚来等同类竞品中也弱了一截,除了奢华的内饰,再也看不出高端在哪里。

此外,还有主打“健康”的创维汽车、主打“情感智能”的阿维塔。从它们孱弱的销量来看,其品牌定位并未能打动用户心智,仅仅做到了凸显自己和别的品牌有所不同。从市面上多家媒体的整体评价来看,以上几家车企的品牌定位其实是“噱头大于实际”。

对于很多还没过量产“生死线”的新势力而言,定位既不能太low,也不能名不副实,这是个难题。

新能源变革时期,新势力车企应运而生,导致现在汽车品牌太多,智能汽车陷入同质化竞争。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品牌定位,对一个汽车品牌的破圈颇为关键。

但难就难在,好的定位已经被头部车企抢占,而且这些车企会围绕品牌定位持续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和品牌运营,从而强化品牌定位的标签,筑造企业的竞争壁垒。

而随着ChatGPT热潮的催化,相关供应商的布局之下,主打情感智能的初创车企或许会找到品牌定位的一种新解法。

从技术分类来看,对话机器人有任务型(Task)和闲聊型(Chat)。当前车载语音功能鸡肋,是因为它的底层是未完全成熟的任务型对话系统。而一旦引入了闲聊型对话系统,车机系统可能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向更加富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语音交互方向转变。

彼时,作为新一代移动终端的智能汽车,也将成为个人的智能生活助手,甚至是虚拟朋友。

从ChatGPT展现的智商来看,当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对话机器人有了大数据的不断“喂养”,已经可以胜任与人闲聊,而且足够博学多识,甚至情商颇高。也就是说,对话机器人可以让车载语音助手的智慧更接近真人,那么车企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情感智能或许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品牌定位。

当车载语音实现了从“执行任务”到“陪伴闲聊”的跨越,离流量变现或许就成为可能。

从智能座舱开始

目前主流玩家都推出了智能座舱的概念,也就是我们说的智能化人机交互,交互的方式和内容也基本按前文的描述来设计,但不同公司的产品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以智能化前沿的量产车型特斯拉Model 3、蔚来ES8、小鹏P7为例。

Model 3的人机交互风格简洁,但提供给用户的信息量少,并且缺失语音交互,降低了体验。

ES8属于信息多而全,但风格相对繁杂,用户操作以传统的按键为主。ES8的语音交互和HUD显示,则是其加分项。

P7的人机交互风格处于Model3和ES8之间,用户操作也结合了拨杆和按键的方式。语音交互则是P7的一大亮点:合理的语音提示内容、恰当的语音提示时机,提供给了用户很好的交互体验。

随着各家对智能座舱关注度的增强,以及交互技术的不断提升,人机交互正向着高科技感、高便捷度的方向发展。

引入其他领域的交互方式是目前的一大趋势,如模拟宇宙飞船的一体化多连屏显示、赛车的方向盘小仪表等,通过学习高科技领域的交互方式,提升汽车的科技感。

引入新的技术是另一大趋势。三维屏幕、AR/VR眼镜、手势识别等,都已经进入汽车智能化的日程。甚至目前国内已经有关于脑机接口实现人机交互的研究。

当然,除了引入新技术、新概念,更能快速出效果的,还是通过改善当前的交互方式和交互内容,设计出能提升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产品。这就需要在智驾功能开发的同时,同步考虑人机交互的细节,实现功能和体验的完美结合。

将进入无屏时代

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发布的产品在智能化、数字化领域都非常引人注目,比如更大、更高清的屏幕、更加智能的语音体验,以及更多的生态系统。

宝马在拉斯维加斯 CES 2023上全球首发了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让我们看到了电气化浪潮冲击下,当传统巨头开始转向数字智能化。当走进概念车(Dee)内,我们看不到任何屏幕,更别提在我们潜意识里存在的超大屏了,所有的设计均化繁为简,从而确保没有东西会分散数字体验和影响驾驶乐趣。

可以看出,宝马要走一条不寻常的路,率先进入无屏时代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投影技术未来在汽车上的的巨大潜力和想象空间。

对此,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发布会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并不是看谁的功能更丰富、谁的代码更长、谁的屏幕更大。它的精髓在于客户体验,这是真正的竞争优势。”

20 年前宝马就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应用于汽车上的平视显示系统(HUD),将这个技术从航空领域带到了汽车上。

在齐普策看来,在汽车里增加一个屏幕并不困难,但平视显示系统需要在架构层面充分集成。而且宝马要做的并不是去打造一个只有长远未来的科幻前景,而是一个很快在市场当中就会能够看到的技术。

汽车要有数字灵魂,不能只是软件代码和汽车硬件的简单拼凑。在开发新产品时,宝马的软件和硬件团队不是割裂的。比如刚刚在国内上市的创新纯电动 BMW i7,都是注重浑然一体的软、硬件体验——从 UI 到自动驾驶,所有创新科技的运用,都只为打造一个优质、丰富、融合的整体用户体验。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不是搞个平板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进车就是智能化,真正的智能化是从客户心底的需求去把握车的属性,从内到外,可以处处不同。

相较于一些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上的激进,宝马表现得更为冷静沉稳。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有的人会说未来的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手机,但这并不是宝马的目标,宝马会做得比这个更多——轮子上的移动伴侣或者生活搭档,而不是技术和功能的简单堆叠。

汽车本身已经成为人们进入数字化世界的入口,通过应用创新科技,宝马希望为客户打造更丰富的数字体验,使他们成为更好的驾驶者,同时轻松实现更为紧密的人机互动,享受宝马始终不变的豪华驾驶乐趣。

文章来源: 谈擎说AI,ICVS智能汽车产业联盟,钛媒体,景联文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