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又香了?特斯拉重回雷达系统,国产车企也在用,要普及了?

通信资讯馆 2023-02-23
1729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特斯拉新款车型将重新用回雷达系统,极有可能还是4D毫米波雷达。

此前在特斯拉新款Model 3谍照中疑似为雷达留出了位置,而且在特斯拉最新款的自动驾驶大脑HW 4.0上也留出了一个关于雷达的接口。

从这些信息来看,特斯拉在下一代车型中重新恢复雷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1、特斯拉或重新加入雷达

去年十月份特斯拉宣布,欧洲、北美、中东地区交付的Model 3、Model Y,将取消超声波雷达传感器。

随后还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陆续取消Model 3、Model Y的超声波雷达传感器;2023年售价更贵的Model S、Model X也将不再配备超声波雷达传感器。

然而这一举措宣布仅仅不到半年,或许特斯拉对于雷达的态度又有了新的变化,最近网友拍到多辆带有前后遮挡的特斯拉新款Model 3,在测试车辆的前部分疑似重新加入了雷达。

那么特斯拉之前为什么会取消雷达呢?现在为什么又重新加入呢?取消的主要原因是3D毫米波雷达的缺陷,没有高度测试能力、角分别率低、静态物感知度低等问题。

当有静止车辆,目标信息容易和地杂波等掺杂在一起,传统毫米波雷达识别难度较大。其没有高度信息,因此高处物体如桥梁路牌和地面的车辆一样区分不开,容易造成误刹。

其角度分辨率低,当两个距离很近的物体,其回波会被混在一起,难以获知有几个目标。同时,其最远探测距离不超过200 m,探测距离范围有限。

而重新加入雷达是因为4D毫米波雷达突破了传统车载雷达的局限性,4D毫米波雷达的4D分别是目标距离、目标速度、目标水平角度和目标高度信息。

4D毫米波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300多米,而且4D毫米波雷达系统水平角度分辨率较高,通常可以达到1°的角度分辨率,可区分300米处的两辆近车。

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以目前FSD Beta来看的话,表现还不错,但如果特斯拉想要在城市道路上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还需要补充一定的传感器,如加入4D毫米波雷达来实现更准确的感知结果。

马斯克此前也表示,如果公司能够找到“非常高分辨率的雷达”,特斯拉汽车仍有可能配备雷达。

中信建投一份研报中也评价,特斯拉重拾雷达方案表明当前纯视觉方案还难以满足安全冗余需求,多传感器融合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2、中国有多厉害?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的激光雷达有五成份额被中国厂商占领,其中禾赛科技居于全球第一,仅它一家就占据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27%份额,凸显出中国的激光雷达所取得的领先优势。

早期自动驾驶行业所采用的激光雷达大多采用美国企业的产品,如Velodyne公司等,当时的激光雷达信号处理能力弱,由于技术的局限当时的激光雷达需要高速旋转以不断扫描周围环境并采集数据,导致激光雷达的体积较大,而且可靠性较低。

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迅速研发了激光雷达处理芯片、收发激光芯片的面阵等关键技术部件,由此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对美国这些先发者的技术优势,而且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在研发出高集成度的关键部件后,激光雷达的价格迅速下降,同时拥有技术和价格优势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迅速击败了美国企业。

随着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的快速崛起,如今美国几家先行者都已陷入困境,Fast Radius申请破产,Quanergy Systems申请破产保护,Velodyne和Ouster选择合并,试图抱团取暖继续生存下去。

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迅速崛起,在于中国的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重视技术创新,它们发现原来美国企业提供的激光雷达技术落后、处理数据能力太弱,因此一开始就强调核心技术研发,迅速拿出了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芯片,以技术优势反超美国企业。

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能迅速崛起,还在于中国芯片行业的崛起,如今的中国芯片产业已具有从设计到制造一条龙的能力,由此国内的激光雷达企业可以迅速开发出相应的芯片并交给国内的芯片制造企业生产并验证,高效的产业链让中国企业更快拿出了高集成度的激光雷达。

相比之下,美国的激光雷达企业一开始拥有先发优势,但是由于当时它们获得的利润丰厚,过于自大,在全球汽车企业对激光雷达迅速增长之后,美国的相关企业却无法拿出足够的产能,而且价格昂贵,中国的企业正是看到了其中的机会而迅速反超。

感知系统在新时代汽车中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360°摄像头等系统,它能给车主足够的“安全感”,一方面能够看到盲区位置的事物,避免碰撞,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汽车本身做出一些主动规避等安全措施。老司机或许更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但对于驾驶经验不多的人们,感知系统无疑是一层保护。

许多供应商希望能够傍上大厂的“大腿”,提升知名度以及增收。国产激光雷达打进全球性车企的供应链,在小雷看来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这是产品力足够强势,供应足够稳定的证明。新能源汽车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很高,希望能把价格逐步做低,实现低价位车型的普及。

文章来源: 车东西,柏铭科技,雷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