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下游布局,炼化龙头如何借“新材料”打开增长空间?

材料每日新鲜报 2023-02-24
241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炼化新材料布局持续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领域扩张。近年来,由于新能源车、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材料的需求持续提升。国内炼化企业积极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第二增长曲线可期。

一、炼化短期成长性源于新产能投放

从已披露年报业绩预告的炼化企业看,“惨”字当头或是最贴切的形容。2022年新凤鸣全年预亏1.5亿元~2.3亿元,荣盛石化盈利同比下降67%~74%,桐昆股份同比下降94%~95%。众多炼化企业盈利的下滑,核心还是受主要产品价差收敛的影响。

诚然,炼化很难摆脱价差波动带来的周期属性,但其与煤炭、石油等纯周期股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仍有不错的成长属性。其中,短期成长性来自于新产能的投放。

实际上,近几年是炼化行业大发展的高光时刻。2018年以前由于环保压力以及民间舆情,以PX为代表的炼化项目发展受到制约。不过,随着供应短缺愈演愈烈,发改委重新调整了对新建炼化项目的核准政策,2019年开始,我们迎来了PX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轮扩产高峰,其他品种也类似。即便如此,从进口依存度来看,每年仍有三成PX及四成乙烯及衍生品需通过进口方式满足,炼化行业扩容仍在进程中。

以万华化学为例,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聚氨酯产品产量为316万吨,相较2021年同期增长6%,石化产品产量340万吨,较2021年同期增长22%;荣盛石化近几年也有巨大产量增幅,比如2019年石化产品仅840万吨,到2021年已增长至2743万吨,成长性远高于“两桶油”的化工业务。

对比中国石化,该公司2022年乙烯产量13,437千吨,较2021年仅增长0.43%,这也是中石化估值远低于其他炼化企业的原因。未来几年炼化企业仍处于扩产周期,比如万华化学,2023年~2026年全球新增的MDI产能中有52%来自于该公司,因此扩产仍是驱动短期增长的核心动力。

同时,近期扩产的企业还将享受规模以及后发优势。由于燃油车成品油消费量达峰在即,石化行业正在推动石油炼化产品往化工品转型,然而传统炼厂在“减油增化”方面存先天劣势,因其整体设计以油品为主(“两桶油”油收率在50~65%的水平),而乙烯跟PX分阶段实施,因此炼油与石化产品间往往存在优化能力不足的问题。而像荣盛石化控股的浙石化二期,因其一体化的设计方案,油收率已经能达到30%,对传统炼化企业已形成全面碾压优势。

二、新材料布局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除了简单规模扩张外,炼化企业的成长还包括延伸下游新材料的布局。众所周知,新材料技术门槛高、产品附加值大,因此往往也更容易摆脱PX、乙烯、MDI等初级化工品身上的周期属性。

实际上,多家炼化企业都有往新能源材料市场扩张的布局,比如恒力石化主要集中在锂电隔膜领域,而东方盛弘、荣盛石化、万华化学往光伏POE胶膜延伸。其中,炼化下游的烯烃产品聚乙烯和聚丙烯正是锂电隔膜的主要原料,不过由于产品的性能要求高、工艺难度大,目前隔膜产能仍高度集中,2022年行业CR6占比近六成,这也带来极高的毛利率空间。

比如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其毛利率高达近50%,对比之下目前大部分炼化产品的毛利率都不到30%,因此像恒力石化,2023年~2024年将有包括16亿平方米的锂电隔膜等项目推进,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就目前而言,卫星化学与万华化学是新材料转型步伐最快的两家。就2022年中报来看,卫星石化新材料业务创造的营收已达29亿元,占比15%,万华化学达到104亿元,占比11%;而像荣盛石化更多还是停留在规划阶段,如去年8月披露千亿规模的新材料扩产计划,计划2023年~2024年投建多个项目,建成后号称每年能贡献164亿元的净利润。

当然,新材料布局更多是为了打开长期增长空间,短期营收占比仍较低。但即便不考虑这方面的估值贡献,仅仅基于经济复苏所带来的价差走阔以及接下来的产能投放,加上底部的估值区间,也足以吸引不少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三、不同炼化企业新材料布局存有异同

恒力石化:布局锂电隔膜、树脂材料、可降解塑料、工程塑料等产业链

国内各民营大炼化企业加速布局新材料,新增产能释放在即。从大炼化企业的新材料布局来看,恒力石化的新材 料布局主要集中在锂电隔膜、树脂材料、可降解塑料、工程塑料等方面,在锂电隔膜方面,恒力在建 16 亿平方 米湿法锂电隔膜项目,持续推进 24 亿平方米湿法和 6 亿平方米干法锂电隔膜项目;在高性能树脂材料方面,公 司布局了 30 万吨 ABS 产能,7.5 万吨 GPPS 和 7.5 万吨 HIPS 产能;在可降解塑料方面,公司现有 3.3 万吨 PBAT 产能,另外还布局了 45 万吨 PBS 产能和 8 万吨改性 PBAT 产能;在工程塑料方面,公司现有 24 万吨 PBT 产能, 另外还布局了 26 万吨聚碳酸酯产能、40 万吨尼龙 66 和 8 万吨聚甲醛产能。

东方盛虹:发力光伏材料、聚醚材料、可降解塑料、锂电材料等多领域

东方盛虹的新材料布局主要围绕光伏材料、聚醚、锂电材料、可降解塑料等领域。在光伏材料中,公司现有 30 万 吨光伏级 EVA 产能,未来将建设 75 万吨 EVA 产能,公司 800 吨 POE 中试装置已经成功投产,未来还将建设 50 万 吨 POE 和 20 万吨α-烯烃产能规模;在聚醚方面,公司炼化下游在建 11.25 万吨聚醚多元醇产能;在锂电材料方 面,公司在建 2 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游主要应用在锂电隔膜领域;在可降解塑料方面,公司规划建设 18 万吨 PBAT 产能。

荣盛石化:推进光伏材料、工程塑料、树脂材料等多产业链布局

荣盛石化的新材料布局主要集中在光伏材料、聚醚、树脂材料、可降解塑料、工程塑料等方面。在光伏材料中, 公司现有 30 万吨光伏 EVA 产能,未来还将建设 70 万吨 EVA 产能装置,在 POE 领域,公司规划了 40 万吨 POE 和 35 万吨α-烯烃产能装置;在聚醚方面,公司在乙烯下游规划了 38 万吨聚醚多元醇产能装置;在树脂材料方面, 公司多项目规划建设合计 160 万吨 ABS 高性能树脂新材料;在可降解塑料方面,公司规划建设 20 万吨 PBS 产能; 在工程塑料方面,公司现有 52 万吨聚碳酸酯产能,未来还将建设 50 万吨尼龙 66 盐产能装置、18 万吨 PMMA 产 能装置。

不同炼化企业新材料布局存有异同,推动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从国内三大民营大炼化企业的新材料布局来看, 三家公司的产品布局存在异同,三家公司都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可降解塑料等产业链,但在产品细分方面有所 区别。例如,恒力石化主要集中在锂电隔膜领域,下游主要覆盖新能源车产业链,东方盛虹和荣盛主要集中在 EVA 和 POE 产品,下游主要覆盖光伏领域。恒力石化和荣盛石化都布局了工程塑料产业链,但除聚碳酸酯和尼龙 66 外,恒力石化还布局了 PBT、聚甲醛等产能,荣盛石化布局了 PMMA 产品;恒力石化和荣盛石化都规划了树脂 材料产能,但恒力石化除 ABS 外还布局了 GPPS 和 HIPS 产能。

文章来源: ​红刊财经,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每日新鲜报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