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美金一台,摊多少煎饼才能回本?餐饮机器人不如服务机器人“香”

机器人世界 2023-02-24
3030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北京牛街地铁站,B口,第一款进入商业运营的摊煎饼机器人开始“摆摊”了。

这个机器人看上去与一般的自助贩卖机差不多,都是方形盒子状。右上方是一块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煎饼果子以及饮品的可选项;屏幕左边是大面积的透明橱窗,透过橱窗可以看到煎饼炉、机械臂,注料口,以及很多说不上名字来的部件。机器一侧贴着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据于钦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款煎饼果子机器人,首次亮相于2022年8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当时团队人员表示,这款产品经历了四年的研发,未来一到两年会在国内市场大量推广, 2024年开始逐步推广到全球市场。

于钦玮告诉我们,在海外的售价为10万美金一台,在国内则将采取合伙人模式。合伙人不用买机器,但需要缴纳押金,并与公司分成。

口味还行,速度偏慢

我们在现场体验了买煎饼的全过程。点击机器大屏,可以选择原味与火腿两种煎饼,价格分别是7.99元和8.99元,比市面上的煎饼果子便宜一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是否添加香菜、葱花,以及普通和香辣两种口味。饮品包括豆浆、咖啡和橙汁等,可以搭配煎饼,也可以单独购买。

机器人摊煎饼的流程十分规范:先放面糊,摊开,再淋上蛋液;等到煎饼和蛋液定型、熟度适中的时候,机械臂会铲起煎饼翻面,然后再淋酱、抹匀,撒上薄脆碎、生菜碎、葱花、香菜等常规煎饼果子配料,再由机械臂折叠成方形,装在纸袋里,经取餐口滑出。

最后的成品和人工摊的煎饼并无太多差异。只是在原料方面略有不同:为了方便机器制作,鸡蛋液是已经混合均匀的;薄脆不是完整的一片,而是提前弄碎的。

我们趁热尝了两口,酱有一点点甜,咸度还好,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味道与普通的煎饼果子差不多。相较而言,机器人煎饼的饼皮较为绵软,更像是鸡蛋饼。由于薄脆是碎的,咬上去很难有普通煎饼的那种酥脆感。

我们用秒表测算了一下,从机器人开始做,到消费者取出煎饼,整个过程大概用时3分50秒。若是再加上点餐的程序,时间可能会拉长到5分钟以上。

在21日上午的试运营现场,有包括于钦玮在内的四五位工作人员,有人在引导大家排队点单,也有技术人员手里拿着平板,以防机器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调试。这台初出茅庐的煎饼果子机器人眼下还需要他们的照看。

对机器人来说,给煎饼翻面是个容易“翻车”的步骤。我们亲眼看到机械臂在给一个煎饼翻面时扯掉了一块。可能是察觉到出了问题,机器人愣了片刻便不再继续抹酱、撒料等环节,而是直接将饼皮折叠,把未做完的煎饼放进了取餐口,一旁的工作人员拿出来做了废弃处理。然后,机器人又自动重做了一个。

于钦玮提到,这台机器前几天失败率比较高,能达到5%-7%左右。经过技术人员的调试,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餐饮机器人靠不靠谱?

投奔机器人,首当其冲的就是钱的问题。机器人不便宜啊!

餐饮服务机器人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配送机器人、烹饪/制作机器人、后厨服务机器人、营销/导航机器人和外卖机器人。

前厅的送菜机器人,价格低的一万左右一个,价格高的五万都买不下来。后厨的烹饪机器人,4L左右的炒菜机一个得1000块钱,餐厅买10个也要1万块钱。给团餐企业用的大提供自动炒菜机,产能10-60kg的,一台需要近20万。

用机器人的想法到位了,但餐厅预算够买什么类型的机器人、什么价位的机器人、能买几个机器人都是问题。

买回来后,实际使用机器人也可能出现问题。

以配送机器人为例。配送机器人效率高,普通送餐机器人单日送餐数可达300盘,客流高峰期可达400盘,相比服务员200盘的送餐效率,一个机器人几乎可以顶替1.5到2名服务员。配送机器人可以说是妥妥的效率神器。

但是,配送这回事和动线关系密切。多数餐厅在装修的时候没有考虑机器人怎么走,所以买回来机器人发现,它“走不开”。

店内通道宽度小于一米,80公分,人通过没有问题,配送机器人不行。如果地面有一个浅浅的斜坡,对人也没有多少影响,但对机器人来说,够呛。客流高峰时期,机器人的避让、停顿功能不好则发生碰撞,功能好也不好保证行动效率。

因此,配送机器人更适合门店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火锅类型的大店,对于小餐饮门店来说,一个麻利的服务员是最好的选择。

移动的机器人有转不开的烦恼,固定的机器人有放不下的烦恼。

近年来,许多餐饮品牌都开出了智能餐厅或者智慧餐厅。比如海底捞在北京中骏世界城的门店,非常精密,从透明玻璃外看里面的机械臂操作菜品,似乎可以感觉到一种科技的光芒。这家智慧餐厅的确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减少食材浪费、降低员工成本,但是,它很难复制。

大型的机器人对占地、后厨的水电供给都有较高的需求。和移动机器人一样,如果装修时没考虑到它,它就很难发挥最大生产力。

对单店来说,用机器人可能前期的资金上会有困难。对于多店品牌来说,在多个已经成型的门店模型中嵌入机器人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内容。

离实现全机器人餐厅还有多远?

毫无疑问,自动化、数字化是餐企的必然趋势。

CCFA 2020年度中国连锁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5%的企业赞同或非常赞同自身已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2021年度报道显示,超过1/4的企业已在数字化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同时,机器人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42.1万余家;其中,2022年1-7月新增注册企业7.3万家,1-7月新增注册企业月平均增速达39.1%;

完全解放员工、实现全机器人餐厅或许还有一部分距离,但随着科技发展与效率的提升,这样的餐厅模型是完全有可能实现,并能够被复制。

当下,积极尝试的餐饮品牌就是帮助这个未来实现,并打下“价格战”的角色。

服务机器人更现实?

近日,上海市经信委介绍了上海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上海力争到2025年打造10个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推广100个典型机器人应用场景,带动1000亿元规模机器人关联产业。围绕以上目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牵头开展工业智能提升行动、服务场景拓展行动、集群生态优化行动等三项重点行动,支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对于2025年,达闼机器人又有什么目标?汪兵表示,达闼人形机器人的终目标是进入家庭担任机器人保姆,需要完成洗衣、打扫、做饭三件事,2025年,要做到三件事的其中一件。

被誉为“全能管家”的家用机器人,在家庭中需要承担哪些工作呢?根据消费者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需求,家用机器人主要作用是为人类提供清洁、陪护、安防等各类服务。汪兵说,达闼定义的服务机器人是指像人的手指一样灵活使用人类日常使用的工具,而非专门为机器人定制一块抹布、一根扫帚

2月22日,一篇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称,在未来10年内,“家务自动化”(机器人)将替代39%的家务活。

据介绍,研究小组邀请了来自英国的29位人工智能(AI)专家以及来自日本的36位人工智能专家,就人工智能在未来家庭领域的作用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家务自动化”可以为人们节省很多做家务杂活的时间。其中,去杂货店购物(主要指生活用品)这项任务可能受影响最大,人们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将减少约60%;而照顾小孩这项任务受影响可能最小,人们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将只减少约20%。

研究人员指出,用于做家务活的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等,已经成为全球销售和使用最广泛的机器人。此外,研究还指出,针对不同种类的家务活,机器人未来所介入的程度将有所不同。

研究将家务活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家务活,如洗衣服、做饭、购物等;另一种是护理类型的家务活,如照看小孩、教育小孩等。总体而言,护理类型的家务活更难实现“家务自动化”。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施露露(音)指出,只有28%的护理类家务活可能会实现自动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家务自动化”会让人们买生活用品所花的时间减少约60%。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关于“未来10年,机器人能将我们从家务活中‘解放’出来”的预测由来已久,人们不禁会产生怀疑,毕竟早在1966年的电视节目中,就曾出现过关于家庭机器人完成做饭、遛狗、调鸡尾酒等任务的场景。参与该研究的牛津大学人工智能与社会专业副教授赫托格将此与人们之前对“自动驾驶”时代的乐观态度相类比。赫托格称,“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化”这一理念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但到现在为止,汽车仍不可以在无法预测周边条件的环境中实现全自动驾驶,“从这个角度看,家庭机器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文章来源: 半熟财经,红星新闻,餐饮老板内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机器人世界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