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倒一个,国产新能源遭遇史上最大冲击波

老W说车 2023-02-27
211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芙蓉镇》里极具时代特征、反映苦难的台词,如今成了中国某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真实写照。

2月13日,威马汽车被曝全员停薪留职。这是公司的第二轮降薪,距离上一轮仅隔了四个月。从现金流的吃紧程度来看,威马已然成了一匹“危马”。

销量猛跌,融资不顺的威马,并不是唯一一个遭遇生死劫的玩家。

查看新能源车1月份的交付数据,除了理想之外,其他车企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零跑同比下降了85.91%,小鹏和哪吒分别同比下降了59.63%和45.35%。

断崖式的下跌数据背后,是新能源车企们如坐针毡的心。

在特斯拉吹响价格战号角后,中国的新能源赛道的搏杀变得无比“血腥”。在这里,有人势如破竹,有人绝地求生,有人命悬一线,有人危在旦夕。

洗牌时刻的最终来临,让死或活的答案愈发清晰。对于车企来说,202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威马是如何从头部“造车新势力”车企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2年前,威马与蔚来、小鹏、理想曾被外界称为“造车新势力F4”,即“蔚小理威”,在2021年威马销量虽然只有4.42万辆,但却排在小鹏、蔚来、理想、哪吒之后,自2021年下半年,威马开始“掉队”。

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开始A至D轮募资,累计募资超过350亿,但没想到,2022年前10个月,威马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跌破3万辆,在威马最风光的这3年里,亏损高达170多亿,亏损面连年扩大。

虽然蔚来、小鹏这几家新势力车企也连年亏损,但他们陆续成功上市,获得持续资金注入,得以维持研发、市场、渠道的支出。而威马汽车连续几年多次尝试IPO均未能成功,面对巨大的支出压力,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陆续流出各种传闻,“降薪、裁员、停产、欠薪、关店”。

一旦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员工、经销渠道流失,车辆也就无法交付,没有了销售收入,又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想要重返新能源市场,实在太难,从这些信息中不难看出威马的日子很辛苦,留给威马的机会和时间都不多了。

大洗牌时期面临的挑战

资金压力

造车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行业,而新势力企业在成立初期就需要面临巨额的资金压力。目前,新势力企业中的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生存危机。

市场需求不足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的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新势力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能力有限

造车行业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但新势力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与传统车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制约了它们的发展。

品牌认知度不足

新势力企业相对于传统车企在品牌认知度方面还有一定的短板,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知程度和忠诚度也相对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新势力企业面临着来自传统车企和其他新势力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

市场不相信眼泪

今年进入新能源车企的决赛圈,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2023年1月1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彻底告别了“补贴时代”。

自2009年起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以来,中国的补贴政策总共延续了13年。补贴范围从试点走向了全国,推广范围也由公共领域走向私人领域。车企得到补贴,缓和了资金压力。消费者得到折扣,是看得见的实惠。

巨额的投入,培育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换来了中国新能源保有量“从0到1300万+”的变化,也因此培育了一批颇具实力和潜力的 “造车新势力”。

2017年-2020年,每辆新能源车平均能够获得补贴分别为6.73万元、5.04万元、3.74万元,2.3万元。但随着补助在中后期逐年退坡,一些本就在盈亏临界点挣扎的企业开始消失。

而到了如今的“0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除了免购置税、以及部分城市上牌费用有减免之外,几乎和燃油车站上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为了进一步吸引消费者,企业只能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

这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滚烫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而最先动手的,正是那条一直以来都被寄予“搅局鲢鱼”厚望的特斯拉。

1月6日,特斯拉对旗下车型降价,最高降幅达到4.8万元,众多产品价格创下史低,力度空前。

1月6日,特斯拉推出model s/x的升级版新车型,而后宣布主打车型降价2万—4.8万元,创下历史新低。本次降价后,特斯拉model 3售价为22.99万元-32.99万元。

在特斯拉“以价换量”的策略下,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问界、小鹏等车企相继跟随降价之后,岚图、埃安、极氪、零跑、飞凡等品牌也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限时优惠活动。

连起售价只有3.28万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也将入门版的价格调整为2.98万元,下降了3000元。曾经说过“打死不降价”的蔚来,通过各种杂七杂八的降价选项,甚至一度产生了与原价相差8万元以上的优惠。

比亚迪最新上市的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更是杀到了10万元以内,直接对标卡罗拉、朗逸等合资品牌紧凑型燃油车,彻底颠覆了A级燃油车行业格局。

看着车企们纷纷内卷,消费者的姿态瞬间变高,买方市场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蹲一个19.8万的毛豆3。”“蔚来都降8万了,这小鹏不跟一下?”“秦dmi都9万9千8了,汉dmi 15万还会远吗?”

产能集中释放下,新能源行业的供需矛盾出现转向——从供不应求、订单爆表的状况,逐渐转变为产能过剩、价格竞争的“勇敢者游戏”。

如果查看懂车帝、汽车之家等车友论坛,会察觉一股浓厚的观望氛围。持币待购的人,也大都感知了今年会是车企们玩命搏杀的一年,如果不是急着用车,更愿意静候新一波的“降价狂潮”。

买涨不买跌的逻辑,放在车市也同样适用。

此外,考虑到2022年受补贴政策影响,相当部分的购车需求已在一定程度上透支。存量市场的零和博弈,残酷性不言而明,更何况是走低的市场呢?

和曾经百花齐放的手机市场,最终只会被“苹果+华米OV”几家公司瓜分一样。未来的汽车市场格局,也一定同样遵循着马太效应,仅留下数位强者。

市场不相信眼泪。

文章来源: 湛蓝超新星,彩云李新贤,盐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老W说车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