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不断扩大,但为何绿电交易仍难破冰?

能源之家 2023-02-28
3302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自2021年9月绿电交易试点启动以来,电力交易机构多措并举,科学制定绿电交易方案与细则,快速搭建绿电交易平台,打通交易平台与绿证核发机构信息渠道,积极培育绿电交易市场主体,为绿电交易的稳妥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天津市近日发布的《天津市“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推动跨省(区)绿电交易。据了解,因新能源平价机组数量较少,天津可交易的绿电资源有限。《方案》提出的跨省(区)绿电交易使天津可交易的绿电资源得到拓展,为天津绿电交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放眼全国,各地绿电交易电量也在不断攀升。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主任工程师王彩霞表示,2022年以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促进绿色电力消费。例如,《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以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自2021年9月绿电交易试点启动以来,电力交易机构多措并举,科学制定绿电交易方案与细则,快速搭建绿电交易平台,打通交易平台与绿证核发机构信息渠道,积极培育绿电交易市场主体,为绿电交易的稳妥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绿电市场现状

去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重点指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色电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逐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最低占比。

方案的发布促使我国绿电交易市场逐渐繁荣,据了解,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绿电交易成交电量已超200亿千瓦时,核发绿证超5000万张,折合电量超500亿千瓦时。2022年1-9月全国电力交易中心就已完成绿电交易136.3亿千瓦时。

下图是2021年10月-2022年9月我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的绿电成交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3月开始,绿电成交量大幅上涨,虽然我国绿电市场刚刚起步,但发展态势强劲。

从交易价格看,在去年开展的全国首次绿色电力交易中,国网区域成交价格较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度电溢价(相较燃煤基准电价)3-5分钱左右。

2022年年度交易中,江苏绿电交易溢价7.2分/千瓦时,广东绿电交易溢价6.2分/千瓦时。

截至6月中旬,广西绿电交易平均成交价格48.13分/千瓦时,其中环境溢价6.06分/千瓦时。

7月柴达木能源共和一期50兆瓦平价光伏电站在青海首笔绿电交易中溢价3分/千瓦时。

8月30日甘肃送上海首单绿电交易,落地价格首次突破本地燃煤基准价上浮20%限制。

用户需求有多大?

2021年9月绿电交易试点启动后,涌现了多家绿电交易的“积极分子”。其中,以腾讯、阿里巴巴、万国数据、秦淮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表现突出,其次还有来自上海的巴斯夫、科思创、施耐德、国基电子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拔得头筹。

与去年相比,今年绿电溢价略有增加,但依然抵挡不住企业消费绿电的需求。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2022年中国绿电交易市场中,企业购电量不断上升,且有更多元的行业购买绿电。据悉绿电买方五强计划在2022年消纳的绿电合计是2021年五强在2021年消纳量合计的六倍。同时,钢企成为领先的绿电买家。

上组数据足以充分体现绿电的环境价值和客户对其较高的接受程度,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多地的绿电需求量在今年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以上海为例,今年以来上海企业已增购省间绿电3.1亿千瓦时,累计绿电交易规模突破18亿千瓦时。在9月27日组织的华东电网首次跨省绿电交易中,科思创、诺华生物、罗氏制药、赢创特种化工、强生等上海多家进博会参展企业,向安徽、江苏多家光伏发电企业购得四季度2300万千瓦时绿电。

绿电市场活跃度较高的省份还有广东,据悉,2021-2022年,广东绿电交易规模达13.3亿千瓦时,在南方电网区域内位居首位。其中,2021年,广东省绿色电力交易电量0.3亿千瓦时,2022年交易电量13亿千瓦时,省内市场化绿色电力一度供不应求。

绿电在外向型企业中是十分受欢迎的,因为国际市场对产品供应链的碳排放量有一定要求,企业通过购买绿电实现碳减排,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位于浙江的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是绿电交易的“老客户”,早在2020年12月,申洲集团就和浙江中营风能达成全国首笔点对点绿电交易,今年1月该集团又向国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代理购买绿电1500万千瓦时。今年以来,浙江绿电交易规模和积极性都有明显增长,市场活跃度较好,市场主体对绿电的需求趋于旺盛,仅今年一季度,绿电交易电量就已突破10亿千瓦时,较去年全年增长208.64%。

北京-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科技企业绿电消费新浪潮:案例、挑战与建议》中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与数据中心企业宣布2030年前后实现运营阶段碳中和以及100%绿色电力消费,假如2035年数据中心行业85%左右电量采用绿电,则年绿电消费量估计可达4000亿千瓦时,按照0.6元/千瓦时计算,涉及金额将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

绿色激励政策有待完善

“绿电交易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绿电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绿电交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绿电价值的体现将更充分。”王彩霞表示,“不过,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绿电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碳市场等政策需进一步协同衔接落地。”

对于绿电交易市场的后续建设,王彩霞建议,一要扩大绿证核发范围,对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核发绿证。二要完善绿色电力消费相关政策,促进绿电与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碳排放核算和碳市场的有效衔接,全面扩大社会对绿电的认可度和市场需求。

“目前,我们的客户主要是行业内有降碳硬性要求的外资企业。对于其他无降碳要求的企业,即便有践行低碳的意识,也缺乏一定的政策性或硬性杠杆激励其参与绿电交易。因此,期待更多更明确的‘双碳’企业考核标准出台、落实相应的免税政策,以及更多关于企业碳排放指标和绿电指标的系统、硬性规定出台。”上述天津某民营售电公司负责人表示。

前述电力交易中心从业人员表示,绿色电力因其环境价值属性及自身发电特性,具备单独开展市场化交易的条件。但绿电消纳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其中既包含电网消纳高比例绿色电力的运行能力问题,也包括刺激绿电需求的成本消纳问题。

需打通壁垒

远景能源绿电交易员宋昱告诉记者,在2021年9月启动之初,绿电交易市场许多细节还未以规则文本的形式落实,用户会对新市场心存一些顾虑。“他们(企业用户)考虑在有多种方式可以完成环保承诺时,为什么要花更贵的价格通过绿电交易完成。”

他的客户大致可分为三类,外资企业、其供应商还有受到政策鼓励的当地企业。

但绿电交易市场对企业用户来说也有吸引力。“比如绿电交易或许会和双控政策结合,企业会想买了绿电是否可以不被限电。”

2022年1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了《浙江省重点行业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明确通过绿电交易获得的电量不纳入重点行业企业用能总量预算考核范围。

“绿电市场自身的交易细则越来越清楚,但和其他领域的政策衔接可能还需要政府不同部门的协调。”宋昱说,从2021年9月到现在,绿电交易市场一直在对相关政策查漏补缺并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对交易的认知程度正在逐步提升。

2022年4月26日,湖北省内首场绿色电力交易签约在武汉举行,参与交易的电力用户获得由湖北电力交易中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共同认证的绿证,上面同时标明了交易电量和等效减排二氧化碳量。

据《湖北日报》,这是全国首批电、碳市场双认证的绿证。企业凭借绿证,在国内可将其富余的碳排放配额在碳市场中出售获益。电、碳市场交易壁垒有望被进一步打破。

目前,绿电交易优先组织无补贴、无保障性收购的绿色电量上网交易。带补贴项目自愿参与,交易电量不领取补贴。这导致绿电交易市场上绿电供应有限,供需不太平衡。

在陈帝澎看来,破除电源和负荷不平衡,实现跨区域交易是当前绿电交易市场亟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特别是在东南沿海,本省用户可用绿电电量非常有限。”

从布局上看,中国风光电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这些区域的本地电力消费需求较小。相反,东南部地区是电力负荷重心,需要大量绿电支撑。

当前东南沿海省份的绿电交易都是中长期交易。但陈帝澎认为,现货市场是绿电的长期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体现出电的不可储存性以及需及时平衡的特点,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辅助服务市场,利用市场化手段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

文章来源: 南方周末,国际绿证,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之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