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集体减速,云市场如何激活下一阶段增长?

物联社 2023-03-02
2943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与前两年的火热相比,在2022年,全球科技行业的寒冬终于波及到了云服务行业:

阿里云虽然实现了13年来的首次财年盈利,但市场规模的扩张却陷入了瓶颈——一季度营收增速降至12%,创出历史新低,三季度更是只有同比4%的增长。在失速之下,张勇则亲自挂帅阿里云,担任“救火队员”。

而腾讯云的2022也同样难熬,受到云业务的拖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的收入增速从30%骤降至4.6%,市场份额也被后来者华为云反超,沦为第三。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企业上云用云渗透率提高至瓶颈,云计算的蛮荒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在这近乎存量竞争的新时代中,寻求驱动业绩新的增长点成为了云厂商面临的最大挑战。

云厂商集体减速

观察中美云巨头的增长情况,可以从财务指标和市占比两个维度来分析。

财务指标方面,2021年各家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营收112亿美元(约合72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亚马逊AWS营收622亿美元,同比增长37%。微软智能云营收678亿美元,同比增长27%。谷歌云营收192亿美元,同比增长47%。

财报数据显示,阿里云2021年经调整后的营业利润(EBITA,息税摊销折旧前利润)为11.75亿元,利润率1.3%。其他国内云厂商均仍处战略亏损阶段。与之相反,2021年亚马逊AWS营业利润为185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9.8%;微软智能云营业利润为300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44.2%;谷歌云由于尚处投入期,营业亏损31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6.5%,但同比收窄45%。

中国云厂商的毛利率通常只有30%,营业利润率低于5%。相比之下,亚马逊AWS、微软云的毛利率高达60%-70%,营业利润率高达30%-40%。

市场份额方面,云市场最关键的指标型市场是公有云IaaS市场,IaaS市场,可以理解为类似水电网络般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市场,2021年,中国云厂商份额在下滑,海外云厂商份额涨得更快。第三方国际数据机构Statista最新报告显示,亚马逊AWS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市场份额为32%。微软Azure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21%。谷歌云2021年取代阿里云成为全球第三大云厂商,份额为8%。阿里云目前份额不足6%。

IaaS是基础资源,PaaS和SaaS是承载应用的服务,代表云的使用深度和成熟度。中国PaaS、SaaS市场及相关企业仍在萌芽状态。Gartner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场“IaaS+PaaS+SaaS”总体支出中, IaaS支出占比为27.9%,PaaS+SaaS占72.1%。但中国市场相反,IaaS占70.1%,PaaS+SaaS只占29.9%。国内SaaS企业普遍诞生于2014年前后,至今仍未有一家营收超过100亿元。相比之下,美国市场的Salesforce营收早已超过250亿美元,一批平台、垂直SaaS企业构建起了成熟的SaaS生态。

增长放缓态势在2021年下半年就引起行业警惕。2021年底,阿里云、腾讯云开始战略调整,从追求规模转为关注健康有质量增长。《财经》记者综合访谈的多位行业资深人士复盘后判断,开始几年的高速增长多多少少是超出预期的,2021年的增长速度,对于中国云厂商来说,可能才是更合理正常的增长速度。

一位国内头部云厂商战略规划人士分析,中国云厂商的营收包含三部分。其中核心自营收入有两块,一是公有云四大件(计算、存储、网络、数据库),占云厂商总收入的35%-40%;二是PaaS、SaaS收入,通常低于公有云收入的15%。第三部分是转售收入,云厂商服务政企客户时,不仅要提供自营产品服务,还要采购部署合作伙伴的产品服务。这在云厂商总收入中通常占比为40%-50%。

他解释,2020年部分国内云厂商公有云四大件收入增速就已低于25%。政企市场的转售收入成了大盘高增长的驱动因素。这和依靠公有云撬动数字经济增长大盘的理想规划有偏差。

政企客户考虑到政策合规、治理流程、风险控制等因素,采用了更加保守的策略。对公共云接受程度较低,更接受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但有一点原则是相同的——客户需求至上。

为了满足政企市场客户需求,且拿到这个市场,国内云厂商在这些年主动转变思路,改变基于公共云设想的“水电气”的自助服务策略,为政企客户贴身定制数字化转型策略,深度服务,扮演集成商角色。

云时代的新策略

全球云市场仍然是个巨大且具有增长潜力的价值市场。Canalys云服务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3%,达到658亿美元;2022年全年,云基础设施服务总支出从2021年的1917亿美元增长到2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上支出将达到5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1%。Statista数据显示,2023年,SaaS市场收入最高,预计将达到近2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8%;IaaS市场增长速度仍然最快,以35%的同比增速增长至1584亿美元;PaaS市场预计达到1133亿美元,高于一年前的837亿美元。

事实上,云厂商仍在积极调整,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是对新增量市场的挖掘,包括拓展新客、对“智能云”业务加大研发投入。

对于云而言,由于企业支出的下降,以及服务器能源和运营成本的上升,其盈利能力是个非常大的考验。为此,云正积极拓宽客户渠道,截至到2022年,纳斯达克、雅虎、笛卡尔实验室等新的大客户,已将部分/核心业务迁移至亚马逊云上。此外据财报透露,在西班牙和瑞士推出了新的可用区域,在印度推出了第二个可用区域。

而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CEO纳德拉回应并表示,放缓趋势不会是永久性的,“企业在业务优化过程中缩减的开支总会投入于新的业务场景,而这些场景才是增长的关键。”

从现实情况来看,Azure已经积压的合同金额在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到了1890亿美元,预计其未来收入将保持稳定。Azure Arc混合云解决方案,据称已服务12000多个客户,包括Citrix、Northern Trust和PayPal等公司,相比一年前增长了接近一倍。

微软还将更多目光放到了技术战略投入上——将Azure云与OpenAI背后所代表的ChatGPT进行深度集成。专家认为,“Azure将计算、存储和网络的结合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云计算的核心。在过去3、4年,微软构建出的云基础设施,通过将AI技术引入到应用中,将繁重的模型训练改变成为具备推理能力的超级计算机。”

2022年,云构建的差异化产品以及在渠道生态上的持续建设,使其获得了西门子能源、英特尔、高通等大客户的背书。而伴随ChatGPT近期广受追捧,云在释放同样的信号:在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领域持续投入,以及AI在云等业务中的使用情况正日益增长。

其次是组织架构的调整,依靠强制性行政手段,从组织管理角度整体性优化,强化以“销售+产品”能力互补的ToB团队,是当下重要的阶段性举措之一。

云计算大客户市场仍然是ToB供需性较为凸显的领域,服务B端,不仅仅是在卖产品,更多的是在教育客户,提供IT和咨询服务。客户成功和客户续费,这些也都不是当下努力就立马能看到结果的,需要长期深耕,产品研发、销售市场、服务运营等几个方面综合练功。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谷歌云还在今年年初对其销售领导层进行了全面改革,试图进一步改进云业务盈利能力。

而该举措实际在中国科技企业也尤为明显:阿里云在蔡英华主导全球销售业务后,随即开始一系列调整,包括大销售队伍下沉“行业主建、区域主战”,被集成并向伙伴让利。而腾讯在2022年新设立政企业务线,以及在业务目标进一步明确,即聚焦自研和优化产品利润的背景下,进行了更多组织层面调整。

三是生态层面的构筑。

由于微软本质上就是一家非常典型的ToB企业,其自研能力超强,在云业务之前就已经形成如Microsoft365、Dynamics等通用型产品,通讯工具Teams的月活数量和功能丰富度也在不断提升。不过,微软云并没有形成需求很多合作伙伴共建的强生态。

与微软不同的是,云没有所谓非常强的应用级抓手,虽然也有一些自研SaaS工具,但更多依靠生态内的合作伙伴的云资源消耗,在云市场方面,其收入来源也并非SaaS占主导。

而云目前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则是PaaS+SaaS产品。如果一直按照以产品为核心的发展思路,这就导致,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方向很难形成合力,权衡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企业优势,IaaS并非最优的路径。

从某种角度讲,ToB一开始并不是以生态为目的去构建产品、技术、商业体系,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却是需要从社区激活,反促生态。

不过对比中美云厂商在生态构建方面,肉眼可见的差距是中美市场环境的截然不同,烟囱化、系统集成、数据连接等生态性问题,导致SaaS应用软件的云渗透率低还无法破解,SaaS在中国依然是个潜力巨大但占比极低的市场。

文章来源: ​奇偶派,钛媒体APP,《财经》新媒体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物联社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