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力挺的卫星互联网,将成6G确定性最高的技术,还有多久到来?

通信资讯馆 2023-03-06
2081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最近6G相关新闻比较多。

3月1日,工信部表示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我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6G推进工作组已经在开展工作,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的研发。

卫星互联网等技术趋于成熟并具有全覆盖、低时延等优势,可预见的未来将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参与到6G网络的整体建设中,是目前6G确定性最高的技术之一。中国电信称如果说2G网络是牛车,3G网络是自行车,4G网络是汽车,5G网络是高铁,那么6G就是飞机了。可想而知,未来6G的空间有多大。

1、6G会是啥样子?

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6G数据传输速率可能达到5G的50倍,时延缩短到5G的十分之一。

从核心愿景上看,6G将在5G的基础上,实现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从网络能力上看,6G将充分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无缝覆盖。

相较于5G的技术架构,从地面接入向空天地海泛在接入转变,是6G相较于5G的重要变化之一。

具体来看,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以空间网络为延伸,覆盖太空、天空、陆地、海洋等自然空间,为天基(卫星通信网络)、空基(飞机、热气球、无人机等通信网络)、陆基(地面蜂窝网络)、海基(海洋水下无线通信及近海沿岸无线网络)等各类用户的活动提供信息保障的基础设施。

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计,2040年全球6G市场规模超过34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449亿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8.1%。该机构认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6G市场之一,中国也将成为6G技术的早期采用者。

6G 所具有的网络架构具有支持多种异构网络智能互联融合的能力以动态满足复杂多样的场景和业务需求,整体网络架构需要支持天基、空基、地基多种接入方式,固定、移动、卫星多种连接类型,个人、家庭、行业多种服务类型,并实现网络侧的多接入、多连接、多服务融合。 相较于 5G 的技术架构,从地面接入向空天地海泛在接入转变, 是 6G 相较于 5G 的重要变化之一。

2、卫星互联网或是6G确定性最高技术之一

卫星互联网的技术趋于成熟并具有全覆盖、低时延等优势,可预见的未来将作为地面通信的补充,参与到6G网络的整体建设中,卫星互联网是目前6G确定性最高的技术之一。

卫星互联网是6G 网络架构重要环节,我国已通过星网集团重点部署。

202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星网正式成立,统筹规划并推进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发展。2022年10月,中国星网公开了通信卫星项目中标结果,称或说明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已有实质性进展。

卫星互联网有望开启并引领下一轮通信板块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虽尚处早期起步阶段但发展进程提速显著。短期来看前端卫星生产制造环节将有望依托卫星发射进程提速率先受益,中长期维度随着技术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下游卫星互联网应用侧相关环节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3、6G通信还有多远?

继2022年Mate 50和iPhone 14成功连上卫星,实现智能手机在无地面网络的情况下也能发送消息后,各手机厂商们创新的重点之一便是卫星通信了。

除了早前三星Galaxy S23有望支持卫星通信外,最近有消息称,摩托罗拉Defy系列产品将成为首款搭载Bullitt卫星信息服务的手机,支持双向卫星消息服务功能。

从仅支持单向发送信息到双向发送消息,在iPhone 14上新该功能后,芯片制造商高通将于铱星合作,为安卓系统的高端智能手机提供基于卫星的信息服务,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这项技术。

与此同时,手机厂商和无线运营商也可以选择是否应用这项技术,确定相应的费用标准。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智能手机距离上线更复杂的卫星通信功能预计还需要数年时间,但卫星紧急通信功能的登录为其开了一个好头,在智能手机市场“寒冬”里,有卫星通信加持的智能手机确实是一大亮点,吸引到不少第一批“吃螃蟹”的用户。

除了手机厂商、芯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也是智能手机用上卫星通信功能的关键一环。作为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提供者,运营商也一直致力于“信号补盲”,通过5G基站、5G小基站等形式来实现通信网络的广覆盖和深度覆盖。

受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5G基站注定不能“遍地开花”,因此,联合手机厂商和卫星为用户提供“无信号盲区”的通信服务也成为运营商的努力方向之一。

在最近举办的“2023中国ICT”主论坛上提到,地面移动网络运营商通过使用卫星作为地面蜂窝网络的补充,每年可以增加4000亿美元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北斗芯片植入手机成本仅需10元,从手机内置芯片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手机连上卫星的大规模落地可行性。同时,凭借自身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运营商可以直接通过原有系统进行业务的相关操作,省去了新建系统的成本。

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构建卫星互联网,3GPP开展了NTN(非地面网络)的标准制定,ETSI Set 5G联盟针对融合网络研究工作展开研究,推动了蜂窝和卫星通信的融合,为5G/6G时代的“星地融合”打下基础。

而备受瞩目的6G则有望迎来“星地融合”通信时代,以5G为基础,面向不同应用场景需求,采用中低频段星地联合组网模式,形成蜂窝通信与卫星的“同频”(统一空口、认证、接入),随着场景的切换和信号强弱的变化,那时我们便能无缝切换地面网络或卫星网络,再也不用担心“信号盲区”了。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卫星通信终端市场规模达到53.6363亿美元,其中我国的市场规模为4.5794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10.2亿美元。

在手机直连卫星成为发展的新赛道后,芯片制造商、手机厂商、通信运营商纷纷携手合作伙伴开启星地直连研究,我们也有望在6G时代突破地面网络限制,真正实现“一机在手,信号无忧”的愿景。

文章来源: 选股宝,潜伏日志,通信瞭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通信资讯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