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暴跌,储能企业“减压”,储能项目“加快”上马

储能微观察 2023-03-30
3195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成本问题一直是困扰储能行业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为例,电池是储能设备成本占比最高的设备,在储能设备成本中占比超过60%。特别是去年以来,储能电芯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叠加储能电站盈利机制的不健全,给储能产业链带来“两头夹击”,国内部分企业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给储能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谁也没想到,去年价格暴涨上天的电池级碳酸锂,今年跌得会如此惨烈。

从去年12月持续到现在,碳酸锂从最初每天一吨跌一两千,到3月初,每天要跌七八千,最近一个星期,每天跌幅达到1万元以上。

3月23日,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跌10000元/吨,均价报28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跌10000元/吨,均价报24万元/吨。

相较去年11月的价格巅峰,部分报价超过了60万元/吨。如今碳酸锂价格暴降了60%以上。

2023年来,储能电池行业迎来重大转机,一方面,随着供求关系的转变,电池级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另一方面,行业主流电池厂家也逐步迎来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两个因素的叠加,将共同促使储能电池成本特别是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下降。

作为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中占比最高的成分,正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开年来“跌跌不休”,且至今仍未有收跌迹象,目前的报价在35.5万元/吨左右,相对去年11月中旬近60万元/吨的价格,下跌幅度近40%。与此同时,电池其余主要原材料如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电解液材料六氟磷酸锂、隔膜等也在持续下跌或低位徘徊,原材料价格的普跌给储能电池制造成本带来了全方位的“释压”。

如此背景加上近期国家及地方上关于储能方面利好消息频出的情况,储能行业未来发展形势能否真的一如预期般轻松“躺赢”?

01

碳酸锂降价,储能企业“减压”

碳酸锂是制造储能/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近两年由于电动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发展,使得市场在短时间内对碳酸锂的需求出现大幅增长,导致碳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一路爆涨到59万元/吨。

随着市场的供过于求和全球锂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加剧,碳酸锂的价格终于出现转机,碳酸锂的持续降价,使电池的制造成本快速下降。

据悉,当碳酸锂价格在30万元/吨时,占电池总成本的30%左右,而一套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电池占全套系统成本的60%以上,根据这个成本模型可以推测,碳酸锂在储能系统中占比达到两成。

如今碳酸锂价格腰斩,电池制造成本降低,最终可以传递到下游的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商和业主,使得系统造价和建站成本降低,大大减轻储能企业的压力。

02

成本降低,储能项目“加快”上马

储能项目对电池成本非常敏感,过去两年碳酸锂价格高位运行之下,许多业主的储能待建项目能缓则缓、能停则停。

如今碳酸锂价格跌破30万元/吨,甚至还有下降势头,这对于准备上马储能项目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出手的黄金机会。对于成本敏感型客户来说,如今储能的原材料到终端整体降价,能够促成更多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的拍板落定。

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力配储趋势下,很多省市已经出台了相关配储政策,如今储能成本降低,对于有配储需求的新能源发电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积极的利好信号,可以激励他们尽快完成5%-20%不等的搭配储能建设。

储能系统价格下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进入市场,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总的来说,碳酸锂价格下跌对储能产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吹响了储能大建设的冲锋号。

从一线市场反馈看,现在原料价格加速下行,很多储能业务在2023年出现明显提速,相信全球储能市场的潜力也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碳酸锂作为电池材料中的“明星成员”,它的价格变动一直牵动行业的目光,正如前几日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曾对采访记者说,“锂盐有60万元一吨的昨天,也可能有10万元一吨的明天”。

03

2022年锂电储能爆发式增长,2023年高景气度延续

回顾2022年的储能市场,据SMM了解,2022年作为储能元年,全球储能市场迎来空前爆发式增长,分市场来看,海外市场主要是因地缘政治影响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资源价格激增,导致国家内部能源结构急需转型,同时能源不稳定性带来直观电价上涨,居民用电成本和用电稳定性等因素推动;而国内储能市场的发展则主要受政策推动。SMM此前预计,未来随着“政策+需求”的持续刺激,叠加储能设备灵活性优势、储能系统成本下降以及下游多元化应用场景,储能发展潜力巨大,预计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40%。

目前来看,在进入2023年之后,储能行业继续延续此前的高景气度,两会期间,一众代表及委员关于储能产业的建议也是层出不穷。同时,国家政策面也在持续发力,2月22日,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还出台了多达205项新型储能标准,其中提到,2023年规划修订100项以上新型储能重点标准,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初步形成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基本能够支撑新型储能行业商业化发展。

此外,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其中提到,到2025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鼓励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工具电气化,推广家用新能源电动汽车,保障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在3月20日前后,广东省人民政府还印发了《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在其印发的《天津市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冷能、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占比力争达到10%以上,工业副产品氢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

3月27日前后,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同志还表示,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拓展下游应用,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将加强产业规范引导,加快配套体系建设,统筹推动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研究实施锂电产业发展政策,推动锂电、钠电、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蓄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储能产品与太阳能光伏、关键信息技术、重点终端应用融合创新。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突破,提升先进产品供给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国内各地正在执行的储能补贴政策共超过30项,补贴方式主要以容量补贴、放电补贴和投资补贴为主,方向上注重与分布式光伏相结合。持续性补贴方案的金额多为0.2元-0.5元/千瓦时,补贴年限2-3年。

同时,市场上关于企业在储能方面的投资也是屡见不鲜。自2022年以来,包括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在内的超120家企业均公布了其关于储能方面的布局。且进入2023年,国内主要储能企业签约海内外订单金额已超百亿,譬如普利特、南都电源、天合储能等企业均在2023年开年签下或中标储能大单。此外,2022年曾在通信基站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昆宇电源更是在继继2月份拿下近9亿的720MWh储能电站电池系统项目后,再度成功拿下近2亿中国移动通信用锂电池项目。储能行业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且在当前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市场也普遍预计我国储能装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中航证券估算,2023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预计将达46GW,同比增长112.1%;中国新增装机为13.8GW,同比增长119.7%。

而海得控制也在被问及公司储能业务订单承接情况时表示,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全球储能今年新增装机预计超过100GWh,储能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公司订单饱满,市场开发工作符合储能业务高速发展的预期。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新生代”基金经理陈修竹也表示,2023年将会是储能行业增长的大年,全球储能需求增速有较高确定性,需求端高增长叠加成本端的下降是支撑储能板块高景气度的两大因素。

EVTank预计在2030年之前,中国通信基站储能电池的累计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42.7GWh,其累计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元。从储能电池技术路线来看,锂离子电池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国金证券方面提到,过去两年积压的大型地面光伏项目陆续启动,将带动以中美欧为主的新能源配储需求放量,预计2023年全球储能需求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文章来源: 今日有色,光伏智库, 储能技术及应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储能微观察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