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也能实现充电自由?河北工大学者让机器人随时随地无线充电

自动化内参 2023-04-07
1922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我们经常看到电影里面的桥段,机器人没电了,然后就不动了。以后也许见不到这种情景了,因为机器人不仅可以自己去找充电桩充电,而且还是无线充电桩,边充电边工作呢。但是机器人自己寻找充电

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能不能让机器人能做到随时随地从点呢?河北工大学者给出了答案。

关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又称无接触电能传输是一种传输电能的新兴技术,它将电能通过电磁耦合、射频微波、激光等载体进行传输。这种技术解决了电力自身的两大缺点:不易储存和不易传输,其摆脱了传统电线的束缚,实现了电源与用电设备间的电气隔离,已成为各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无线电能传输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非接触、全密封、方便、自动化、能够解决有线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五大方面。近十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自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高速发展。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充电方式问题,传统手动充电方式并不符合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插接式有线充电也存在着有火花、触点老化、不宜定位等诸多问题。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工作时因电量耗尽而停止工作后,还要拖着长长的电源线依靠人工插拔实现能源续航,确实很让人难以接受。

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动汽车,便携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微小功率应用,机器人/无人机,水下应用,特种应用等领域。

智能机器人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采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解决其在特殊场合以及极端条件下电能补给困难的问题,从而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科技工作者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在机器人以无线充电方式补给电能方面,主要研究了机器人自主循迹到固定充电站静态无线充电和机器人在装有无线电能发射导轨的固定路径上动态无线取电两种方式。

1、机器人自主循迹到固定充电站静态无线充电

当机器人或无人机等设备靠近无线充电平台时,平台会自动检测并启动无线充电;通过无线充电平台能够随时监控机器人充电状态、电池寿命以及电池性能的变化,保证充电安全。

这种充电方式机器人需要装载储能设备,同时应具有循迹到电源站的功能,并且对准确度要求较高,否则将导致充电效率的严重降低和充电过程的失败,影响机器人的正常作业。

2、机器人在装有无线电能发射导轨的固定路径上动态无线取电

机器人可少量甚至无需安装储能设备,即可实现对电能的实时补给,延长了机器人不间断工作时间。因而,采用动态无线供电为机器人补给电能的方式研究较为广泛。

动态无线供电局限性

机器人自动充电Robot Charging Self静态充电对机器人充电桩位置导航定位和收发线圈位置对准两个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增大了系统的控制难度,并且机器人需停止当前工作,工作效率降低。若采用分段式动态无线供电,虽然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负载侧接收功率波动性较大,并且机器人运动路径上偏移容忍度有限,工作范围较为固定。可见,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在机器人场景电能补给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满足机器人在特定应用场景中,对持续不间断电能补给的需求。

例如,在群智能行为的研究中,单体机器人间协同工作模拟自然界中群体动物智能行为,其移动位置往往不可预测,并且持续工作时间长达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可见,该应用场景下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移动位置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并且对持续不间断工作要求较高。显然,采用目前的静态充电以及固定路径下的动态无线供电将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科学家想出应对之法

为群智能行为研究和货物分拣场景中随机移动的多机器人实时补给电能,满足其不间断工作的需求是一个重要问题。

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电气装备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的薛明、杨庆新、章鹏程、郭建武、侯虎,在2022年第24期《电工技术学报》上撰文,提出一种基于有效耦合区域定量分析的阵列式电磁发射模组优化设计方法,可满足机器人在工作区域任意位置实时补给电能的需求。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机器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三种耦合情形,同时理论推导了每种情形下的输出功率表达式。其次,以负载额定功率为基准,定义并划分了系统有效耦合区域,并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三种激励模态下有效耦合区域进行了定量分析。再次,依据阵列式发射模组设计的需遵循的原则,给出了机器人动态无线供电系统阵列式发射模组的设计流程以及三种激励模式下的切换工作流程。

他们搭建了基于2×2阵列发射模组的小型动态无线供电实验平台,通过实验修正了仿真中有效耦合区域边界和阵列线圈排布间隙参数分析结果,进而验证了阵列式发射模组设计方案以及激励模态切换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阵列式发射模组结构能够实现机器人在随机位置动态无线补给电能的目的,可有效满足特定场景的实际应用需求。

他们最后表示,在后续应用研究中,将以阵列式发射模组的结构设计为基础,从LCL和LCC等复合拓扑传输特性、机器人位置的精准定位、稳定性控制以及高效受电路径规划等方面进一步展开研究,从而完善机器人随机位置动态无线供电技术的理论研究体系,指导实际应用。

文章来源: 电气技术,旋依无线充电,立得空间,eefocus_3706328,文秘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自动化内参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