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撤回禁燃令原因揭晓,中国能源趋势又会怎样发展?

车前话 2023-04-07
2414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欧盟在今年3月的时候正式通过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法规,但是最近有消息称欧盟开始“后悔”并撤销禁令。并表示2035年,车企可以继续在欧洲市场销售燃油车,但是你使用的燃油,又得是“碳中和的合成燃油”。原因是德国找到了一条更适合环保的道路——e-fuel合成燃料。那么这种合成燃料的出现会对中国新能源产生什么什么影响呢?

德国等国对2035年不再生产有碳排放的燃油车没意见,但德国认为汽车不能因电动化而一刀切,永远不再生产燃油车,因为使用零碳排放的合成燃料,是一条新道路。也就是说,原本欧盟对零碳排放的理解和路线选择是彻底地淘汰燃油车,但是现在又改成了要保住内燃机,以合成燃料取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方式。

一、什么是合成燃料?

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可再生、高效的能源。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再与大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进行催化反应,合成碳氢链或醇醚类液体燃料,也就是合成类似汽油的燃料,如甲醇、甲烷等。这种燃料可以直接替代汽油或柴油,在内燃机中使用,而且辛烷值高,几乎没有不完全燃烧,碳排放量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实现碳中和。从理论上来讲,绝对是一个非常可行的路径。

不过该燃料由于成本太高(保时捷负责e-fuel合成燃料的负责人表示,目前其价格在25~50元/L),它还未正式投入市场,但从保时捷方面在智利建立e-fuel的生产工厂来看,德国似乎信心十足。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e-fuel合成燃料成本被降下来,或者说比传统燃油价格更低,燃油车市场是会受到巨大影响的,届时各国的禁燃政策或将全部失效,且遭受最大冲击的将是中国新能源。

二、e-fuel合成燃料对中国新能源影响究竟有多大?

1、中国车企又将陷入“落后”的困境

我们知道,国内燃油车三大件,技术相比欧洲日本存在差距,但新能源技术在快速进步,发动机核心技术掌握在德日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但国内在三电技术上取得了优势。如果欧洲禁售燃油车,中国将迎来更大的机遇。但欧洲没有给中国这样的机遇,在德国车企的压力下,欧盟最终还是撤回禁售燃油车,允许合成燃料的燃油车继续销售。

e-fuel的出现,可以说为燃油车提前争取了一张“免死金牌”,而这张“免死金牌”对本就有极大造车优势的德国车企、日本车企而言,形成了良好的助推力,因为在“环保问题”上,各国本就以抓新能源汽车为主,弱化了燃油车的优势,这才得以让中国造车新势力在国内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主场。

如果造车新势力的优势被e-fuel扳倒,也就意味着中国车企又将陷入“落后”的困境,这还只是第一重威胁,来自于外部。

2、国家逐渐收回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在国内“枝繁叶茂”,离不开中国政策的支持,可以说自从新能源汽车发展以来,它一直都是被捧着长大的,绿牌优势、免购置税、福利补贴等,可如今随着市场的慢慢成熟,国家开始放它“自由”,收回补贴。

比方说去年年底取消的福利补贴,再者前不久乘联会提出的合并蓝绿牌政策,那么接下来便是免购置税的福利政策,至于这点可以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以及免购置税历年来的规律中找到答案。

王传福董事长在本月初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建议延长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换句话讲,也就是说免购置税减免政策将被收回。结合此前免购置税发布的规律来看,基本上都是在上一年发布政策,决定来年是否会继续执行免购置税的条例,所以,它的有效期目前只有一年期限,一年之后随时都有可能被收回。

那么当对新能源汽车有利的政策都消失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会像如今这样迅猛吗?这是中国车企应该担心的事情,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第三重威胁。

3、新能源汽车发展本身

目前锂电池仍然有被随时取代的可能性,威胁来自于固态电池,由于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好(不会造成电解液遗漏,出现内部短路)、能量密度高(续航强)、循环性能强(寿命长)等优点,一旦造价被打下来,锂电池将面临淘汰的风险。

那目前走在固态电池前沿的,当属日本,并且他们计划于2025年开始正式投产固态电池,反观中国车企,虽然也有涉猎到固态电池,但大多数车企仍然停留在半固态电池上,毫无疑问,在全固态电池上,中国车企目前是落后的。

三、欧盟与日本的两手准备,中国车企要有危机感

合成燃料的提议,其实也非常契合日本的胃口,德日在发展燃油车的利益上是一致的。毕竟,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德国的大众BBA保时捷们,各自拿下了全球燃油车产业链的中低端与高端市场的大部分利润,它们谁都不会甘心放弃各自所掌握的内燃机研发技术。

而且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风向是,欧洲日本都有两手准备,一手是通过发展合成燃料保住燃油车的基本盘,一手在研发固态电池技术,试图在电车的第二阶段,实现弯道超车。

在目前,国内电池技术在不断突破,包括钠离子电池已经上车,而宁德电池的M3P电池量产,但从未来趋势来看,固态电池是一个关键变量,它采用锂、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为传导物质,取代以往锂电池的电解液,大大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提高三倍,带来的优势包括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安全性更高(隔膜)、低温不怕电量跳水(电解液)、循环寿命更长以及对热管理的需求会降低,更好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短板。

截止到目前,日产是首家宣称已经成功开发出全固态电池的车企,欧洲也已经在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国内更多企业是采用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

早前宝马集团宣布,宝马将打造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2025年推出首辆原型车。此外,梅赛德斯奔驰很早就与电池厂商在联合开发制造配备固态电池的测试车辆。作为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在做一个关于固态电池的战略性国际合作计划。

此外,欧洲推出了《电池2030规划》及《2030电池创新路线图》,由欧盟多国共同出资32亿欧元用于发展固态电池。

国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提出希望到2030年,国内液态电解质可以演变为固态。但是从进度来看,日产提出的规划似乎要更提前了3~5年。

如果欧洲日本在固态电池抢的先机,有可能给汽车的竞争力带来极大提升。欧洲的规划是,不能放弃燃油车,燃油车通过新型燃料技术的突破带动新的市场需求,电车要在固态电池上取得先机,实现第二阶段的弯道超车。

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发展电动汽车的主流方向不能变,但在电池技术上需要发力继续攻克,避免第二阶段落后于人。其次是新型燃料技术也是一个需要观察的方向,中国车企对此也要有危机感。

所以,大家得引起重视,因为在2023年~2025年之间,存在很多变量,一旦e-fuel或者说全固态电池成为市场主力军,中国新能源被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大!

文章来源: 车毂辘,车知事,王新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车前话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