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面板行业此轮周期拐点已到?看国内面板双雄如何布局

微观人 2023-04-10
3860 字丨阅读本文需 9 分钟

4月 3 日,京东方发布了 2022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 1784.1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51 亿元,同比下滑 70.91%。一周前,TCL 也发布了 2022 年年报,全年营收达 1665.5 亿元,同比增长 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6 亿元,同比下滑 97.40%,经营现金流净额 184.3 亿元。

但两家国产面板厂商去年的「成绩」,已经算是优等生了。过去一年,受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持续萎靡的直接影响,全球显示行业面临持续下行,液晶电视面板更是经历了史上最长的 15 个月价格下行周期,直到去年 10 月才开始止跌。

对消费者来说,好处在于越来越多中端产品也能用上更好的屏幕,但在漫长的产业寒冬之下,绝大部分面板厂商都在承压经营。各家先前发布的财报也显示,大部分面板厂商去年都在亏损。

知名日本面板大厂 JOLED 甚至在今年 3 月 27 日宣布,因持续亏损以及过高的负债,正式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同时据 CINNO Research 数据,2022 年全球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 7%,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 8%,叠加面板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预估全球面板企业的生产产值同比下滑了 23%。

日本面板势力的进一步萎缩,以及全球面板市场的震荡,同时也为国产面板厂商颠覆原本的格局提供了新的机遇。不过在进入 2023 年之后,京东方和 TCL 华星,乃至整个国产面板行业,又在走向何方?

面板行业的周期拐点已至

历史上,“液晶周期”的形成主要是技术创新与资本投资两个过程,一方面是液晶显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拓新应用,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需求带动企业投资扩产,从而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又会导致市场需求的扩大,从而引发新的投资扩产。

从最新的一轮周期来看,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 LCD面板景气上扬,供给端 LCD扩产进入尾声,三星, LG,松下等厂商于19-23年间陆续关停 LCD产能;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产能下降,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整体 LCD面板供应吃紧。

需求端疫情背景下,居家办公、上课、娱乐的“宅经济”带动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 IT面板需求的持续旺盛,同时海外财政补贴政策也在推动终端消费。2021年7月以来液晶面板价格快速下跌,一方面是由于2021年下半年供应端产能集中释放,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疲软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需求下滑。

经过长达一年的下跌,2022年面板价格终于在10月份和11月份连续上涨。根据 Witsview的数据,11月32/43/55/65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2/3美元,在 12 月价格环比持平。

回顾面板周期,本轮周期呈现出与以往周期不同的特征:

一是价格波动幅度远超历史周期,涨跌迅速。20年来,疫情冲击了供需两端,韩国厂商大规模退出产能,面板供不应求,价格空前上涨。而由于未来需求提前20年透支,再加上通货膨胀、地缘冲突等因素,二十一至二十二年电视终端需求低迷,面板价格从3Q21开始跳水,直至目前已进入低谷。

二是供给方面,韩国厂商几乎清仓,台系厂商日渐式微,大陆厂商占主导地位。2017年,大陆电视面板市场的市占率为36%,而2022年11月则达到了65.7%。

投资界有句这样的俗话“人去我取”,如今的面板行业正处于困境反转的关键时期,而在相关龙头股下跌了超50%的前提下,板块正处于可以关注的“击球区”。

复刻煤炭行情?“面板双雄”已具有控价能力

如今的“面板双雄”京东方A、TCL科技在产业链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2020年8月, TCL宣布收购三星苏州产线,完成收购后,将生产规模达到120 K/M的华星光电T10产线。三星显示器一直是华星光电大、中、小尺寸产品的重要客户,本次收购的同时三星显示将增资 TCL 华星,将进一步提升发挥战略伙伴协同优势。

2020年9月,京东方宣布收购南京中电熊猫8.5代产线和成都8.6代产线。收购完成后,这两条生产线将分别改为京东方B18、B19,B18主要生产电视、 IT和手机产品,B19主要生产大尺寸电视产品,收购完成后,京东方在电视和 IT液晶面板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坐稳,而中电熊猫的 VA技术路线与京东方的 IPS技术路线形成互补。

疫情初期供需错配造成的超级上涨行情下大陆厂商持续扩产,韩厂产能退出放缓,行业产能长期维持高位,大量产能释放。随后需求开始衰退,面板库存居高不下,价格持续下跌。厂商从1Q22起就开始调低工作率保价格,到第二季度末进一步大幅调低到70%。

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面板价格持续下跌至现金成本之下,各工厂均有强烈的控产决心,至二零一二年十月,稼动率降至最低59%。面板价格在连续三季控产后,10月份和11月份出现小幅反弹,控产效果初见成效。随着年底内外大促的到来,品牌商补库存的动作带动机率略有上升,根据 CINNO数据,全球面板厂稼动率已恢复至70%。

有别于韩厂与中国台湾厂商在17~18年的控产节奏,此次降低稼动率保价格由大陆厂商主导,持续控产调整对面板价格有明显支撑作用。在全球面板产业竞争格局向大陆集中的背景下,大陆厂商向韩厂交棒全球话语权与定价权已由韩厂交棒至自己手中,京东方、 TCL这两家“面板双雄”,未来的议价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盛证券看好京东方A、TCL科技等国内面板龙头把握我国消费升级国产化的时代红利,凭借高世代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以及市场份额领先所带来的行业话语权、定价权逐步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同时,随着LCD景气度逐步筑底回暖,三利谱等上游偏光片厂商有望实现业绩逐步回升。

Mini LED背光+液晶,大放异彩

提高盈利能力,摆脱低迷局面,液晶面板企业开始瞄准高端产品。其中,从传统的LED背光向Mini LED背光转变,近几年已经演化成为液晶电视面板行业的发展趋势,让液晶面板在众多显示技术中焕发新的生机。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Mini LED背光电视出货量将达到380万台,市场占有率接近2%,同比增长超过140%。从品牌来看,三星、海信、小米、TCL、索尼、飞利浦、康佳、创维等一众主流品牌都推出了Mini LED电视。

Mini 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体,是指晶粒尺寸在50μm~200μm的LED,介于传统LED与Micro LED之间,在制程上相较于Micro LED良品率更高,具有异型切割特性,搭配软性基板亦可达成高曲面背光的形式,采用局部调光设计,拥有更好的颜色,能带给液晶面板更为精细的HDR分区,且厚度趋近OLED,可省电达80%,以省电、薄型化、HDR、异型显示器等背光源应用为主要方向,被电视机行业高度认可。

据估算,采用Mini LED背光设计的TFT-LCD电视面板,价格只有OLED电视面板的60%~80%,而亮度、画质都与OLED相近。一片55英寸的Mini LED背光液晶面板使用约4万颗LED灯珠,而一片手机面板也需用到6000~9000颗LED灯珠,Mini LED对于LED晶粒厂商去产能化具有正面推动作用。

Mini LED背光产品的超强优势,使得面板厂在这一领域加紧布局。

京东方在Mini LED技术方面持续发力。2022年6月,京东方表示,Mini LED背光产品已实现量产,已为创维、康佳、AOC等品牌供货。同年9月,京东方推出P0.9玻璃基Mini LED直显、75英寸和86英寸8K Mini LED、34英寸玻璃基Mini LED电竞显示器等多元化高端产品,并率先实现玻璃基Mini LED的量产。11月,京东方认购华灿光电3.72亿股定增股份并取得其控股权整体方案获北京市国资委同意批复。据了解,华灿光电Mini LED背光芯片已覆盖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机、车载等全尺寸全系列终端产品应用,合作伙伴涵盖业内多数龙头企业,积累了深厚的客户和供应链资源。至此,京东方在Mini LED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向纵深发展。

Mini LED甚至被中国台湾面板厂商视为业绩“翻身”的关键。其中,友达光电光电启动“Go Premium”与“Go Vertical”双轴转型策略。基于“Go Premium”的发展策略,友达光电投入Mini LED等前瞻显示技术开发与应用,除了深化与富采的投资控股合作,还宣布台中后里扩充8.5世代优质产能,以强化面板产能布局。群创董事长洪进扬提出群创未来营运三大主轴:技术升级、场域建构与新创事业。其中,Mini LED被他视为接下来群创朝高附加价值产品发展的重点。

2023年已行至2月,从1月的价格表现来看,液晶面板价格不会继续下探。但是,各国为遏制通胀而加息,欧洲地缘冲突风险会长期存在,这将引发全球对经济下行的担忧,预计消费者信心萎缩导致的需求下滑仍将持续。身在其中,液晶面板厂唯有对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才能在百花齐放的显示市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继续扩大 OLED 份额,寻求弯道超车

按照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在本周的业绩说明会上的说法,去年京东方 OLED 面板出货量接近 8000 万片,今年的目标是达成 1.2 亿片。

最近两年,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市场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在于,不同品类不同价位的产品中都在持续普及 OLED 屏幕,包括显示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甚至还有汽车。国际 OLED 协会表示,到 2023 年 OLED 面板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10.7 亿块,占智能手机的 84%。

最直观的两个例子,一个是主打性价比的中端手机越来越多采用柔性 OLED 屏幕;另一个是包括屏幕供应链咨询公司 DSCC 在内的多个消息源都指出,苹果 iPad、MacBook 产品线也将从 2024 年起逐步转向 OLED,iPhone、Apple Watch 等产品线更早已是 OLED 面板的主要买家之一。

去年,TCL 华星武汉的 6 代柔性 OLED 面板线二期、三期持续推进,OLED 折叠屏、屏下摄像 OLED 屏等均已量产交付。而京东方从 2021 年年底就开始为 iPhone 12 系列供应柔性 OLED 屏幕,2022 年还陆续为荣耀 Magic V、OPPO Find X5、vivo X90 系列、华硕 Zenbook 17 Fold 等旗舰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提供了柔性 OLED 屏幕,全年柔性 OLED 面板出货量逆势增长。

3 月 30 日,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发布报告显示,2022 年中小型尺寸(9.0 英寸及以下)AMOLED 的整体出货量为 7.62 亿,其中三星独占了 65%市场份额,京东方占比达 12%,超过 LG 显示位居第二,分析师预计京东方在未来几年将逐渐缩小与三星在中小型 AMOLED 屏的出货量差距。

但在大尺寸 OLED 上,LG 显示的 W-OLED 几乎统治了整个市场,印刷 OLED 技术则被视为打破这种统治的关键。不仅如此,印刷 OLED 技术也能帮助国产 OLED 绕开关键设备 OLED 蒸镀机——三星「交好」的日本佳能 Tokki 垄断了全球 95%的高端真空蒸镀机,OLED 第 8.5 代蒸镀机单台价格甚至超过了 30 亿元人民币,比 ASML 的顶级 EUV 光刻机还贵。

OLED 蒸镀机的关键问题在于:高昂的成本,以及三星在关键设备上对国产 OLED 发展的制约,或者说「卡脖子」。前文提到的 JOELD 公司,就倾力押注了低成本的印刷 OLED 技术,TCL 华星光电此前还与 JOLED 进行了合作,将其作为未来大尺寸 OLED 量产技术的主要开发方向。

TCL 表示,之前与 JOLED 的合作已经验证了印刷 OLED 产业化的可行性,至于 JOLED 破产的影响有限。在前几天刚结束的 2023 国际显示技术大会上,TCL 还重点展示了全球首款 65 英寸 8K 印刷 OLED 显示器。

相比之下,京东方反而更倾向于多方押注,没有对哪一种技术方向有明显倾向,在印刷 OLED、蒸镀 W-OLED 等技术方向上均有相关技术布局。京东方的「举棋不定」某种程度上也能理解为,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家底等待不同技术路线竞争的明朗化。

但显然,其他国产面板厂大都不存在这种选项,要么专心撑过 2023 年尚不明确的恢复期,要么就要在京东方都不看好 LCD 投资的背景下,集中力量找到 OLED 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方向,然后走下去。

文章来源: 电器杂志,证券之星,雷科技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