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除全屋家电家居友好“交流”难点?统一的通信标准好立不好做

微观人 2023-04-12
1651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如今,围绕着消费者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家电、家具还是家装,都在适应着新需求而进行优化和升级,由家装家居家电一体化所带来的“大家居时代”,正是当前家居行业的和新趋势。

而随着“整家定制”的普及,企业间开始进行跨界联合,或身兼多职,将原本被切割开来的“硬装、软装和购置家电”环节统一包揽下来,让“家装家居家电”逐渐走向一体化。与过去行业着力发展的智能硬件单品不同,目前场景化切入已成为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居、家电市场的持续发展更是需要以智能、互联为主。智能家居形成场景化方案能力的过程:一是包含了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使用;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普遍涉及生物识别技术、人体感应技术等;三是“互联互通”这一词汇高频出现,意味着它仍然是成功构建场景化能力的关键。

据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将以21.4%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而2023年的出货量增长率将是未来五年最高点。智能家居场景化后的智慧家庭,其市场将包括各场景内的软硬件售卖收入、通信连接服务收入、工程服务收入等,目前总市场规模达到数千亿级,机构预测到2025年将超过万亿元级别。

另一方面,从智能家居使用的通信协议上来看,B端精装房市场的需求已从Wi-Fi、蓝牙扩展到Thread、Zigbee等,而随着Matter协议的到来,更是以统一协议的方式打通互联互通的壁垒,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家居和整装一体化的发展。

家居互通可以,不同品牌互通有难点

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日益扩大,各种品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然而,由于产品品牌之间的封闭性、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不兼容性等因素,使得消费者在使用智能家居时遇到了各种困难,也阻碍了智能家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智能家居品牌之间的互通性成为促进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品牌互通的优势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在选择使用智能家居产品时更加方便,不受品牌限制,能够随意挑选自己所喜欢的产品,同时也确保了产品的兼容性;另一方面,品牌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利用彼此的优势,共同推进行业发展。

当然,要实现智能家居品牌互通仍需克服不少困难。首先,需要各家品牌开发出符合统一标准的接口,让智能家居产品可以相互连接。其次,品牌之间需要加强沟通,搭建开放性的合作平台,共同推进产品的研发和创新,避免各自为政,导致行业发展的片面。

在智能家居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品牌互通是消费者所期望的,也是市场上的最佳选择和竞争之外的合作。如果能够实现智能家居品牌互通,不仅将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将为智能家居行业带来巨大的进步。

国外有Matter,我们有OLA

不同于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美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正如文章开头所言,美国智能家居的渗透率是中国的十几倍。

分析美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发现一个较为明显的不同是:标准化。

其中,亚马逊、苹果、谷歌和康卡斯特等公司共同推动制定了Matter标准,并由一个名为CSA连接标准联盟的组织监督。

简单来说,不同的设备制造商在接入Matter标准之后,产品上都会打上一个Matter 标识。消费者购买的智能家居产品,无论是哪一个品牌,都可以轻松地将产品添加到他们的家庭设置中。利用控制系统,就可以无缝、安全地控制所有的智能产品。

相比国外的智能家居生态,国内的相应领域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可以说不落下风。

小米、华为都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而OPPO、vivo和其他一些厂商也都在这个领域不断发力。

那么,国内的智能家居用户能否在未来拥有同样便捷的使用体验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Matter协议的支持者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或许能在未来看到印着Matter协议logo的华为智能家居产品。

除此之外,其他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也很有可能实现与这一协议的兼容。

去年的12月1日,由国内24位院士和65家国内企业共同功能发起了OLA联盟(开放智联联盟)。这一联盟的目标,是“打造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

这65家国内企业几乎包含了在智能家居领域有知名度的企业,其中包括小米、华为、海尔、百度,甚至是京东。

除了制定国内的统一连接标准之外,OLA联盟的另一个目标,就是与全球标准的互认互通。

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采用OLA联盟制定的连接标准的智能家居产品,也将能与采用Matter标准的智能家居互相兼容,让智能家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

直到目前为止,不同生态系统内的智能家居还在各自为战,要记住家中的智能家居产品得用哪个口令才能唤醒,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也希望这些统一的标准能够尽快推出,好让我们的居家生活更快地进入智能时代。

文章来源: 物联传媒,言泉会九流,MyGeekTimes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