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渗透率持续提升,布局关键在哪?

安防小能手 2023-04-13
2069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随着摄像头、指纹识别、面容识别等智能硬件及AI、大数据、云服务等软件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普及,安防领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产品迭代更新及不可逆转的消费需求变化,智慧安防的产品生态日渐丰富,渗透率持续提升。但目前我国智慧安防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供给端的不断丰富及需求端的消费升级推进,智慧安防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头部企业的生态场景优势及渠道优势显著,长期有望实现市占率的提升。

智慧安防建设新生态的外部条件,天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在无处不智能的时代,与智能相关的场景应用遍地开花,诸如:智慧城市、智慧轨交、智能交通、智慧安保、智慧校园等,如此多的碎片化场景应用,如何智慧化的全覆盖,如何跨域联网将视频汇聚成湖,如何挖掘视频监控效能助力用户提升效率?

其二,安防行业此次发生的技术质变,不再是以往模拟到高清或者高清到智能单角度变化,而是行业业务、应用边界以及产业链的诸多变化。

比如多年以前智能高清就是一个组合词,但那时的智能就是简单的辅助能力提升,并未像当下对智能无限地挖潜增效,来满足新时期各种复杂多样的用户需求。

其三,当安防遇上AI之后,算法、数据、算力成为最核心的竞争要素,那么,如何形成多算法仓,如何按需来匹配算力,如何形成数据的按需汇聚和高效协同?

其四,智能安防新时代,谁都不可能一力承担。那么,如何让AI以普惠方式落地服务更多用户,如何让AI可运营并为合作伙伴带来持续效益?

简而言之,从天时地利来看,AIOT的春风化雨下,智能安防新时代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个变化一方面是技术驱动,另一方面也是行业业务转型所需。

从变革进度上讲,安防行业有望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先落地的行业。

中国一共有接近3亿个家庭,即便愿意使用相关安防产品的只有一小部分家庭,相关的增量空间依旧很大,预测未来5年社区安防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过50%,并且线上销售将成为家用安防产品的主流平台。

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全面加速步入“数字赋能、制度重塑、全域转型、安全运行”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

目前,随着AI技术的普及,传统安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于安防的准确度、广泛程度、效率、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5年,安防行业开始大规模引入AI技术,“智能安防”这一说法便因此诞生,在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智能安防正被广泛运用于智慧警务、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领域。

算法方面,安防行业场景较为集中,容易实现技术优化与突破,目前图像识别算法已达到安防应用要求;需求方面,政府安防领域效率提升诉求较强,安防正向全时间全地域的双维度扩展。

此外,政府持续大力投入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目前全国超半数的摄像头已完成高清摄像头部署,警务电子化与信息化已逐步完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部署提供了基础条件。

受益于安防领域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智能安防行业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面对安防视频产品下游的需求,运营服务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这也将成为我国安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家居安防渗透率持续跃升,系统数据成布局关键

据Statista数据,家居安防产品占全球智能家居市场不同类型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望从2020年的24%提升至2024年的28%,预计2024年全球家居安防类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56亿美元以上。

据《2021年中国Al+安防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软硬件的市场规模达453亿元,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达到13.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913亿元。

此外,如智能门锁等品类的渗透率近几年在快速提升。据《2022年智能门锁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智能门锁出货量每年都保持30%的增长,渗透率到2022年已达到18.07%。

除了智能电视等产品外,智能门锁可以认为是智能家居渗透率最高的产品,也是智能安防的代表。尽管如此,智能门锁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智能门锁的成产相对家电产业是非常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格型号太多,并不适宜大规模全自动化生产组成。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类似家电的智能门锁全自动黑灯工厂,不过随着手机、消费电子等代工企业加入到智能门锁的赛道中,生产制造与组装开始向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预计到2023年国内第一条智能门锁全自动组装线将面世。届时不但将进一步加大智能门锁的渗透率,也将带动整个智能家居安防体系的发展。

智能家居安防的优势很多,比如能够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且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控制家中设备,方便快捷;还能对家庭设备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家庭管理效率。

不过智能家居安防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用户本身不好安装。再比如安全性问题,尤其是网络安全问题。智能家居安防本身便是为了防御外部对家庭的入侵与干扰,但是如果智能安防系统被黑客入侵,这些设备反而会成为收集用户重要隐私数据的端口。

目前,智能家居的数据通常会存储在云端或者本地存储设备当中,同时在数据安全上,通常都会采用数据加密、数据隔离、数据备份等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安全。而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其90%以上都是在云端存储。但这种数据的安全性完全依赖于厂商的自觉。

不过也有部分企业推出了新的方案,打破传统云服务概念,将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家居主机纳入到系统当中,令数据不上云,不仅保证家庭财产安全,更保障家庭数据安全。这样一来,可以让更多用户放心使用智能安防系统。

文章来源: ​中研网,CPS中安网,核芯产业观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安防小能手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