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减,煤电机组核准有哪些变化?

发电技术团 2023-04-14
2185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时隔多年之后,我们再度看到大量的煤电核准。这并不是一个对错问题,而是当下现实的必然选择。

2022年的煤电复兴则更多像是政府在被连续两年的拉闸限电刺激之后的应激反应。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煤电是当下发挥保供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兼顾安全保供和双碳电力系统发展路径研讨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指出,中国煤电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发挥出更多的保供作用,在转型过程中,煤电可以很好的发挥过渡作用。

一、煤电机组为何加强建设力度

为何加强煤电机组建设力度?核心原因就是保障能源安全。过去两年,区域性的用电紧张和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短缺,让我们认识到:作为煤炭大国,煤电对保障我国电力供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还在快速发展,用电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和人均用电量较目前将翻一番。由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效率不高,短期内无法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煤电装机还需保持合理增长。

另一方面,煤电可有效缓解高峰时段和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供压力,也可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提供支撑。从装机量看,我国电力供应总体充足,但在实际运行中,高峰用电时段电力难以做到瞬时平衡。由于可再生能源“看天吃饭”的特性,关键时刻还得依靠煤电。数据显示,2022年,夏季高峰时段全国最高负荷同比增长6.4%,煤电机组顶峰能力较2021年同期提升1.5亿千瓦,在电力保供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因此,无论是为电力供应兜底,还是支撑新能源增量发展,短期都离不开煤电。

虽然煤电装机核准数量增加,但装机质量也在大幅提升,并非如同过去粗放式“大上煤电”。在新核准的煤电项目中,大多数是100万千瓦级别的大型先进燃煤发电机组,这些高效率的机组不仅煤耗更低,还可实现超低排放,早已不是从前的“污染大户”。新建煤电机组的同时,我国也在关停落后的小煤电机组,这些机组普遍存在煤耗高、设备老旧、可靠性差等问题,许多省份都在“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关于淘汰关停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的通知,并且给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因此,“一增一减”也是推动煤电产能更新升级的重要一环。

二、小煤电持续淘汰,大机组核准提速

在煤电行业中,通常将10万千瓦以下的称为小型煤电机组,30万千瓦左右的称为中型煤电机组,60万千瓦及以上的称为大型煤电机组。

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多地公布的淘汰关停煤电机组名单中,类似湖南能够达到接近中型煤电机组规模的案例较为罕见,更常见的是小型煤电机组,也就是业界俗称的“小煤电”。

根据山东省能源局公示的名单,73台关停的煤电机组涉及潍坊、烟台、济宁等十余个城市,电厂类型涵盖了化工、热电、纸业等多个领域。其中,5万千瓦以下的煤电机组超过60个。

经历了2021年的用电紧张后,煤电的保障兜底作用再次引发高度重视。目前新核准的煤电项目,大多是100万千瓦级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因为容量够大,才能顶住未来电力需求增长和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压力,同时集中先进技术做到降低煤耗和节能减碳。

今后,新建煤电项目的上扬势头是否还将延续,业界也存在不同观点。

长江证券今年年初发布的专题研报称,虽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肯定传统火电对于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作用,而且也开始大量新核准火电项目,但是传统火电巨头五大发电集团对于火电项目依然处于谨慎态度。“之所以产业维度与市场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我们认为原因在于深陷亏损的火电资产使得发电集团在新项目投资方面决策更加谨慎。”

据其不完全统计,从2021年9月份以来,五大发电集团转让火电装机高达2727.3万千瓦(含转让中项目),转让项目多为深陷亏损的火电项目。此外,2022年全年新核准火电项目中,归属于五大发电集团的项目占全部新核准装机的31%,远低于2021年底我国在运火电五大发电集团约50%的装机占比。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电力不可能长期以火电为支撑,早晚得扔掉煤电这个“拐棍”,需要用其他技术解决电力保障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虽然煤电也有作为新能源发展备用功能的说法,但煤电厂一旦建成,它会为了经济生存,力争年发电小时数在4000小时以上,很难只作为后备支撑能源。这就成了‘水多了加米,米多了加水’,很难解决结构性的低碳转型问题。”周大地称。

袁家海也认为,多地新建的煤电机组,若因市场需求或者新能源的挤压而使其利用率上不去,将会造成较大浪费。如果这些机组因为未来气候风险持续扩大而提前关停或失去市场价值,企业还将面临极大的搁浅资产负担。因此,各地应该从长远谋划,避免出现一边大建低效利用,一边又将老机组简单关停的现象,造成资源的双重浪费。

三、加大核准力度的同时,新增煤电项目要做到“精准滴灌”

加大核准力度的同时,对于新增煤电项目并不是“一放了之”。发电利用小时数是判断电厂利用效率的重要标准。2015年以来,我国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一直低于4500小时的红线,说明行业整体利用效率并不高,煤电供给不足更多是结构性矛盾。当前各地新建的煤电机组如果利用小时数上不去,不仅将造成社会资源资金的巨大浪费,还会影响“双碳”进程。各地应从长远谋划,对于新上项目科学论证、严格把关,平衡好煤电转型优化与托底保供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对煤电“开闸放水”。

新增煤电项目要做到“精准滴灌”,投放到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去。增强电力保供能力方面,要合理建设一批支撑性、调节性煤电机组。一部分布局在中东部电力负荷中心,作为本地支撑电源;另一部分布局在大型风光基地及周边,为输送新能源提供支撑和调节。此外,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相关技术研发,大力推动存量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在保障电力稳定供应、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基础上,降低煤电行业排放水平。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马晨晨,能源新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发电技术团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