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万到两百亿,金发科技是如何成为改性塑料龙头的?

材料铺子 2023-04-14
3667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5G通讯技术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将带动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增长!

国内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PI、PPA、LCP、PEEK等品种的产业化,由于对特种工程塑料的研发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内拥有话语权的国内企业极少。

而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原始技术积累薄弱,关键核心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国内下游需求相对滞后,限制上游材料产业发展,高端应用需求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

当此之时,金发科技公开表示,特种工程塑料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有望持续爆发式增长!

1、金发科技放出的这个消息,背后究竟有什么重要的信息呢?

信息一:新增的工程塑料产能基本上得到消化

金发科技的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特种工程塑料产品销量1.00万吨,同比增长15.23%;

其中,LCP销量0.20万吨,同比增长53.85%。子公司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121.35%,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2亿元,净利占总净利比例高达15.23%。

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底新增年产1.1万吨PA10T/PA6T合成树脂项目;2022年公司已启动年产1.5万吨LCP和6000吨PPSU/PES合成树脂项目。

从产能上看,公司特种工程塑料2021年产能2.5万吨/年(包含6000吨LCP),同比增长66.67%,数据对比可以看到,金发科技2021年新增的产能迅速得到消化。

信息二:高端市场将带动高端材料的发展

小米集团推出仿生机器人、特斯拉推出机器人Optimus等迹象也表明,机器人时代已经真正到来!

机器人的伺服电机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中广泛使用特种工程塑料,尤其是LCP具有流动性好、尺寸稳定性好、耐高温、高频介电稳定性等优异性能,适用于精密元器件,是微型电机、高频信号连接器的最佳材料选择之一。

人形机器人技术壁垒非常高,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应用场景,也将为上下游产业带来新的增量市场。民生证券预计,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30亿元,到2030年达到3720亿元。

东吴证券则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将是个万亿级的市场,预计特斯拉Optimus从个人/家庭应用场景切入,后续拓展至商业服务场景及非结构化工业场景,万亿市场可期。

万亿级的市场也给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带来想象,比如机器人伺服电机离不开的特种工程塑料,它综合性能较高,长期使用温度在150以上,和人形机器人一样,技术壁垒非常高,国内发展较晚,核心技术主要被国外公司掌握,国内掌握核心技术并且具有一定产能的公司包括有金发科技、沃特股份等。

金发科技目前特种工程塑料代表性产品主要是PA10T和LCP,这些属于PPA大家族中的材料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的公司垄断着,属于国内稀缺技术,金发科技通过自研原创开发了PA10T,这也填补了我国在高温尼龙自主研发方面的空缺。

2、从万到两百亿

26年前有一个年轻人,研究生一毕业,就和同学一起创业,他一路摸爬滚打,将两万元的小作坊,发展成总资产两百多亿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全国改性塑料行业冠军。这个的年轻人就是袁志敏。1993年,袁志敏作为“中国第一位阻燃材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次年,他放弃出国攻读博士的机会,和几个同学一起,决心振兴民族改性塑料产业。

几个人借了两万块钱,凭着一辆摩托车、一部电话、四张办公桌,在广州华工科技街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创立了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1994年5月,金发科技在黄埔区南岗镇立德粉厂租借两间小厂房和两台挤出机,开始了小规模生产。在小作坊式的“车间”里,袁志敏和他的团队赢得了四川长虹、深圳康佳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信赖。

经检测证明,金发科技自主开发的产品质量、性能优于日本同类产品,而价格只是日本产品的一半。随后,订单接踵而至,最初研发生产的两类产品阻燃母粒、改性PP逐渐上了规模。这一年,金发科技的销售收入突破了300万元。

1995年,袁志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时,一同创业的同学熊海涛也成了他的妻子。公司发展势不可挡,1998年销售额达到2.2亿元。

1995年,金发科技搬迁至黄洲工业区,生产场地面积扩大到1500平方米,购买了第一台生产设备。金发科技从此走上迅速发展之路。

1998年4月,金发科技在高唐工业区征地48亩,建设了4万多平方米的厂房、科研中心。这一年,金发科技的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稀产品申请获得了第一个国家级火炬项目,标志着其产品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这一年,金发科技产能首次突破了1万吨。

1999年8月,金发科技在高唐工业园区建立起第一个完全自有的生产基地,结束了租用厂房的历史,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企业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4年,金发科技在上海A股上市,成为中国改性塑料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2年,金发科技将“成为业界倍受推崇的、全球最优秀的新材料企业”确定为新时期的发展愿景,确立了公司新材料企业的战略定位,为未来的产业拓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金发科技的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的改性塑料公司。袁志敏说,“做改性塑料这个行业,后面20家加起来都没有我一家多。”

回顾金发科技的历程,从2012年不到8亿元的净利润增长到2021年的16.61亿元,今年上半年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仍实现了8亿元的净利润,整体经营质量在这几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

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外部因素来看,一是紧跟国家的政策导向;公司最开始从改性塑料起步,就是响应着国家“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政策,此后公司开拓的新产品如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环保再生塑料等也是在响应国家“限塑令”“双碳”等政策。

过去由于技术壁垒,很多材料都依赖进口,以金发科技为主的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解决了很多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比如公司已开发了全系列多品种LCP薄膜专用树脂、研发了PA10T、PPSU等特种工程塑料。

从内部因素来看,对研发的大力投入以及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都是帮助公司取得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从家电材料走向汽车产业链

上市近10年的时间中,金发科技曾3次增发股票,其中2012年募资规模最大,实际募资约29.57亿元。这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在了年产80万吨环保高性能汽车用塑料生产建设等5个项目。

回顾这次募资,金发科技在1993年创业初期,首先做的是家电材料,比如电视机外壳的原材料等;到2013年,公司汽车材料占比赶超家电材料,2022年上半年在改性塑料中销量占比达到40%,目前销量相比十年前翻了两番,并连续十几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主要就是2012年那次募资投向的汽车材料产能建设项目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1996年,金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袁志敏就发现了汽车以塑代钢的趋势,塑料除了具有轻量化之外,缓冲性能好,汽车的保险杠、方向盘等材料都开始采用工程塑料,当即着手将业务延伸到汽车工程塑料市场。

金发科技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目前金发已形成了包含PA、PBT、PPS、PC等品种齐全的汽车工程塑料产品线,拥有超过1000多款汽车专用工程塑料牌号,在汽车工程塑料领域突破了国外进口材料的垄断,在传统燃油汽车发动机周边、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以及高端内外饰件上实现了应用的全覆盖,公司的汽车工程塑料已经成功进入主流豪华汽车品牌及主流新能源车厂商的材料清单。

据悉,尽管新能源车不像燃油车有发动机,对耐高温的特种工程塑料需求较大;但增加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对于工程塑料以及特种工程塑料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另外随着新能源车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轻量化成为趋势,比如电子系统需要减少干扰,这将增加对高透波等材料的需求,以及为了达到减重目标,车身会更多地使用复合材料。这些材料都属于技术难度较大、附加值较高、利润较为丰厚的品种。

而在未来,新能源车改性塑料的用量预计还会增加。戴耀珊分析,目前平均每台新能源汽车的改性塑料用量相比传统燃油车要多近10公斤,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的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每台车用量可能还会增加。

除了多次增发外,金发科技近两年还完成了两次收购及引入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基金15亿元增资子公司。

据了解,金发科技在发展主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的基础上,一直通过内生式和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强化中间,夯实两端”的战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发科技收购了印度金发,助力全球化战略布局,收购了当时的宁波海越、宝来新材料,以此减少公司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同时提升产品品质稳定性,增强抗风险能力。引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基金的增资则帮助公司降低了公司资产负债率,优化了公司股权结构,改善了公司资本市场形象,提高了公司资本市场认同度及品牌影响力等。

4、新产业浪潮起,金发科技迎头而上

在以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基建背景下,新一轮新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以物联网、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国内掀起热潮。

化工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新产业的迅速崛起,为新材料行业开辟了新赛道,行业赢得了新机遇。金发科技捕捉到了蕴藏在新产业背后的市场需求,在特种工程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做好了布局研发。

金发科技已经跻身全球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供应商第一梯队,其自主研发的ECOPOND生物降解聚酯及改性材料系列产品在2021年的销量已经达到近8万吨,占生物降解薄膜类市场份额全球前三、亚洲第一。

据了解,金发科技还牵头参与了多项生物降解塑料领域的行业标准,如《聚酯基完全生物降解地膜料》《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以及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等,以20余年来累积的经验为行业提供参考规范,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文章来源: 时代财经,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塑连网-小郭,同花顺财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材料铺子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