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车熟路奔向“风口”,如何以未来产业赢产业未来?

能源之家 2023-04-15
3479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氢时代”的到来,比想象的快得多。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河南前瞻推进产业链布局,抢得先机,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获批郑州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条正逐步成型。

记者调研走访各地时看到,氢能丰富的应用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展。面对日益火热的区域竞合,面对产业资本的大举涌入,如何在先机中觅商机,用世界能源发展的新钥匙,打开未来产业的大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河南已有自己的答题思路。

故事:“氢”车熟路奔向“风口”

每天清晨,一批“特殊”的环卫车在新乡街头已经开始了忙碌。不同于传统的燃油车,这批由新乡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新飞电器集团合作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清扫车,可实现3分钟完成加氢,持续工作8小时,基本实现零排放,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宇看来,新乡未来将成为骥翀氢能重要的燃料电池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一系列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在政策引导和换道领跑双轮驱动下,我省正在加快驶入氢能产业赛道。为此,河南中金汇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续加强与骥翀氢能等国内知名氢能产业企业的对接,把优秀的氢能企业引入河南。

作为中金汇融在我省氢能领域布局的亲历者,河南中金汇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徐超对投资历程有着深刻的感受。“河南省是化工大省,焦炭、烧碱、合成氨等产业年副产氢气约55万吨,且质优价低,为初期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供应。”4月7日,徐超介绍,早在2015年,郑州即建成全省首座、全国第三座加氢站。此外,2022年年初,郑州城市群入选国家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些都为河南氢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优势。

截至目前,中金汇融通过在管的25亿元规模的新乡氢能基金先后投资了骥翀氢能、氢枫能源、势加透博等行业龙头,并引导企业将主要产能或重点项目落地在河南,进而推动河南氢能产业的持续升级。

前瞻布局,精准发力,中金汇融先后分两批向骥翀氢能投资1500万元和8000万元,向氢枫能源与势加透博共计投资上亿元,均获得了突出的财务回报。

“未来,中金汇融将持续聚焦氢能源产业链核心环节,继续引入产业链优质企业,进一步推动我省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助力河南成为我国重要的氢能源供给基地及氢能产业技术高地。”徐超说。

动作:多地谋划氢能未来产业

河南要建设氢能与储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已经有多个地市做了“先行者”。

1月28日,新乡市政府发布了《新乡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将氢能产业规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实施阶段。

作为正式纳入我国能源体系的新能源,氢能来源广、能量密度高、零排放。氢能产业是未来产业,也是新兴产业,逐渐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河南多个地市在氢能产业上动作频频,出台了中长期的规划,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重点布局。

实际上,新乡早在2015年已经开始布局氢能源产业,以“创新驱动”作为发展主战略的新乡高新区就把眼光瞄到了发展氢能源产业上,提前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

而新乡并没有只盯着氢燃料电池,而是把眼光放得更远,谋划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创新,形成“制氢装备-储氢装备-加氢装备-氢燃料电堆-氢燃料发动机-氢能整车及零部件”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生态集群,建成占地1266亩,总投资50亿元的氢能产业园。并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氢站运营管理办法》《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施政策。

新乡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持续加快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建立氢能产业生态体系,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全国氢能产业高地。

今年的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郑州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打造国内先进的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示范基地、氢能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区。

濮阳市政府提出了今后五年的规划,要建成中东部地区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转变、中原油城向中原氢城转变。

洛阳市则要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氢能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高地,建成我省规模最大的氢能产业发展基地。开封市将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基地,氢燃料汽车应用示范城市,“氢经济示范城市”。

新乡市则是要打造区域可再生氢储能示范高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高地、氢基绿色工业示范高地,氢能装备生产制造高效集聚,建成“中原氢谷”产业生态圈。

微言微语:以未来产业赢产业未来

未来产业为后发地区提供了换道领跑机遇。要抢占发展制高点,就必须对未来产业加强谋划,主动布局,向未来产业要未来。

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建立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之上,培育未来产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未来产业来说,先进制造业依然是重中之重,依然要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形成,必须脚踏实地夯实产业基础,真正沉下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未来产业的蓝图变为现实。

孵化未来产业需要耐心,更需要创新。未来产业发展充满变数,这里既有技术的因素,也有市场的因素。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发展未来产业,也面临着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不可好高骛远,必须谋定而后动,科学谋划、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精准发力,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必须在谋篇布局中把握产业演进主要趋势,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河南走出了怎样的属于自己的产业模式?

一个龙头带动的赛道:氢能汽车走在全国前列

每1小时的公共出行,氢燃料客车可以减少碳排放12619克;每1小时的清洁作业,氢燃料环卫车可以减少碳排放32265克;每1小时的满载运行,氢燃料重卡可以减少碳排放20076克……郑州宇通晒出了自家氢能源系列商用车的“减碳”成绩。

抢占氢能新赛道,宇通作为龙头企业功不可没。作为领跑者,宇通已形成了“氢燃料全系商用车产品”的布局,涵盖客车、环卫车、牵引车、搅拌车、渣土车、冷链物流车等多个领域;围绕整车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了162项国家专利,形成相关标准45项,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

2022年年初,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获得国家五部门批准,成为全国仅有的5个示范城市群之一。郑州示范城市群不仅包含河南省内6个城市,还延伸到上海、河北、山东、广东、宁夏等地,产业更是涵盖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氢能上下游。

目前宇通氢燃料客车已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江苏张家港、山东潍坊、贵州六盘水等地的运营网络,不仅助力张家港打造了首个中国“氢港”,还在北京冬奥会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氢能客车的风采。

一根链条引发的思考:产业布局先整合再细分

氢能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应用等。我省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布局,不断整合优化省内外资源,加速在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自去年年底顺利投产以来,位于濮阳中原油田的中国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已平稳运行超过百天。该项目拥有一套先进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以“绿电”制“绿氢”,可日产高纯度“绿氢”1.12吨。

有了氢气,下一步就是加氢站。在郑州高新区正星氢电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加氢机、加氢柱、压缩机橇等加氢站关键设备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中,一台即将出口到加拿大的集装箱式加氢站已接近完工。“我们在加氢站整站业务领域已完全具备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装备制造、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安装调试、项目运营与售后服务等在内的集成化综合能力,部分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正星氢电战略合作发展部经理刘曜新介绍。

郑州市还引进了国内燃料电池头部企业重塑科技,在郑州高新区成立了郑州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落地当年即投产了400多套氢燃料电池系统。“我们将郑州列为重塑国内的三大基地之一,未来会以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打造行业领先的燃料电池产业化基地。”郑州重塑科技副总经理夏长虹说。

一条走廊折射的策略:主动嵌入国家“双碳”目标

氢能是达成碳中和的重要战略选择。河南踩着氢能热度的点位,重点打造“一轴带、五节点、三基地”的“郑汴洛濮氢走廊”,主动嵌入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战略布局中。

郑州在全国率先建成氢能公交示范运营,近4年累计投入323辆燃料电池公交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3000万公里,总计减少碳排放超3万吨,成为中国氢能源公交车商业运营的标杆;

新乡在全省率先建成并投入运营了首家氢能产业专业园区,引进并培育了豫氢动力、豫氢装备、氢璞创能等10余家氢能企业,由当地配套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的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三款70辆氢能专用车已正式上牌运营;

濮阳“制、储、运、用”全产业发展链条正在逐步形成,目前已培育了中原大化、远东科技等制氢企业13家,氢气年产能占全省产能的40%,成功举办了“202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

氢能是最有潜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未来”能源之一,河南通过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展示着氢能产业发展的雄心。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委会主任委员蒋利军说,河南要在已有的丰富应用场景基础上,强化产业链协作融合;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基础平台建设,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巩固发展优势。

在一个不断创新和突破的“氢”时代,河南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文章来源: 河南手机报,大河网,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之家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