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口粮”共伴生铀资源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核能知了 2023-04-18
2167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核能作为高科技含量、高能量密度的低碳能源,将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更大作用。当前,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天然铀是国家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口粮”。保障天然铀安全供应关乎我国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一、最大核能国家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 比罗尔日前表示,随着中国在核能发电领域的发展,未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核能国家。国际能源署网站的数据显示,2016年,核电在中国总体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为2%。预计到2040年,该占比将达到4%。比罗尔估计,到2030年中国就会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核能国家。

中国的核能战略印证了比罗尔的预测。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国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预计至2020年将招标30台以上机组,如果按照每台机组150亿元计算,则总体市场空间近5000亿元。

二、核工业与天然铀

天然铀是国家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口粮”。保障天然铀安全供应关乎我国核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共伴生铀资源是天然铀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指与主矿、共生矿一起产出,在技术和经济上不具单独开采价值,但在开采和加工主要矿产时能同时合理开采、提取和利用铀元素的资源。

“大力发展共伴生铀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保障我国铀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指出。

以独居石为例,作为重要的稀土矿物之一,其可提取大量以镧、铈为主的稀土元素(含量约55%- 65%),同时含有约0.3%的八氧化三铀和5%的氧化钍。

据了解,在独居石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传统工艺未进行铀、钍回收处理,造成放射性核元素在尾渣中富集,多年来全国范围已形成大量放射性存量废渣。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辐射防护、放射性废物处置管理和运行体系,不仅放射性污染难以在水冶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还存在放射性废渣处置、贮存不规范。

“目前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认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础能力等还存在欠缺和短板,资源利用单一化、低效化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认真解决。”生态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副司长刘怡刚坦言。

三、紧抓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遇期

开展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保障资源供给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寿君表示,战略资源是核科技工业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素,已深刻融入经济、发展、安全、民生等诸多方面,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民生福祉的有力载体。其中,天然铀是满足国防需求、保障国家安全无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是建设核大国核强国的战略物质基础。

谈及发展机遇,王寿君表示,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成为全球第二,核电安全运行业绩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核技术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资源勘探、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快速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产业链,形成了高水平的核工业创新链,核燃料生产与供应能力满足核工业发展的需要。

这些都为我国核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显著提升了我国核工业的资源整合利用水平和整体国际竞争实力。“中核集团充分发挥完整的核科技创新体系优势,积极推进共伴生铀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了国内天然铀生产规模和供应量,同时也为稀土战略资源的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王寿君如是说。

中国铀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军利介绍,作为我国共伴生铀资源综合利用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核集团所属唯一一家以共伴生铀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专业化平台——中核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近年积极布局湖南衡阳、江西赣州的独居石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可有效回收铀和稀土等战略资源,安全处置尾渣,在不消耗国内有限矿山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海外资源为国内稀土资源、天然铀资源保障提供有益补充,开辟了战略资源获取的新途径。

四、科技创新助力铀资源产业发展

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学军指出,核材料是核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共伴生铀资源是重要的核材料组成部分。“铀、稀土等战略资源综合利用,对材料研究、废物利用、环境保护、自主创新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要求。”

王学军表示,下一步,中核集团将继续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强化天然铀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要做强产业,加强上下游产业对接,推进供应链、产业链合作,同时聚焦产业链条关键缺失环节,串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集群效能,提高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力。”

苏学斌则建议,希望健全立法,明确共伴生铀资源范畴,将共伴生铀资源的战略定位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为其综合回收奠定法律基础。“同时,建立标准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共伴生矿辐射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明确共伴生物料运输、管控与处置要求,出台矿产开发强制回收共伴生铀资源规定,保障共伴生矿产各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二司二级巡视员刘希智认为,要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根本要靠科技创新。“要着眼全产业链统筹布局,从需求牵引到技术推动双向发力,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战略资源勘察、开采、高效综合利用全方位发展。”

对于如何加快实现共伴生铀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王谋表示,期待形成原料统一保障、生产统一组织、市场统一管理,环保统一管控的产业模式,真正解决独居石资源高效利用与辐射环境安全之间的矛盾,同时为其他共伴生铀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先行经验。“共伴生铀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巩固我国‘四位一体’天然铀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可靠。”

文章来源: 中国能源报,政协君,张田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核能知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