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市场现状如何?国内装机量再创新高,国际竞争将加剧

细说光伏 2023-04-20
1862 字丨阅读本文需 5 分钟

太阳能作为目前人类已知可利用的最佳清洁型能源,一直是我国新能源开发领域的重要新兴能源。从2019年开始,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22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8743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32.28%,预测2023年将达到11809万千瓦。

一、去年新增装机量再创新高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光伏行业迎难而上,实现高速增长。

从制造端看,2022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其中,多晶硅产量82.7万吨,同比增长63.4%,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硅片产量357吉瓦,同比增长57.5%;电池片产量318吉瓦,同比增长60.7%;组件产量288.7吉瓦,同比增长58.5%,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刷新世界纪录14次,其中10次为N型电池,由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26.81%,创下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同时,钙钛矿电池研发效率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无论是纯钙钛矿电池、无机钙钛矿电池,还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都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王勃华说。

从应用市场发展情况看,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87.41吉瓦,同比增长59.3%,再次创下年新增装机量的最高纪录,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分布式新增51.1吉瓦,同比增长74.5%;集中式新增36.3吉瓦,同比增长41.8%。光伏累计装机量为392.61吉瓦,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

从产品出口来看,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出口额再创新高。2022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额423.61亿美元,出口量约153.6吉瓦,同比增长55.8%,均创历史新高;硅片出口量约36.3吉瓦,同比增长60.8%,电池片出口量约为23.8吉瓦,同比增长130.7%。

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欧洲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14.9%,约占出口总额的46%,占比继续提高,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硅片、电池片主要出口至亚洲地区;在组件方面,荷兰依然保持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

二、资本市场提供直接融资支持

除了政策利好及地理优势,借力资本市场,也成为光伏行业企业成长壮大进而带动行业整体发展的有力途径。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年内A股市场共有5家光伏设备企业通过增发,募集资金超百亿元,达108.63亿元,按照申万二级行业来看,募集资金总额位列第六位。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记者表示,光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能够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品牌度和知名度、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企业业务持续增长和科技技术创新。

然而,光伏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尚需进一步深化。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应发挥好自身功能,为光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渠道。此外,有关部门应加强光伏领域的产、学、研融合,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田利辉则认为,在推动光伏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降低成本和突破技术成为困扰企业和行业的两大难题。同时,资本市场应该更好地包容能够实现技术突破和成本压降的新光伏企业。

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但同时,我国光伏发电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光伏电站按容量以某一比例配置储能作为辅助消纳与支撑电网的措施,成为电站开发建设的前置条件。在储能商业模式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强制配储给投资商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且很多省份配置要求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在实际运行中,大部分光伏电站所配置的储能系统被电网调度情况较少,难以获得相关收益。因此光伏用地需求受到限制。王勃华表示,多个部门针对农田和涉水涉林等新能源用地出台了相关政策,严格管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而我国中东部光伏项目又主要以农光、渔光互补类型为主,因此受影响严重。

此外,来自海外的挑战也不可忽视。王勃华提醒,光伏制造业国际竞争加剧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部分国家正打出‘贸易壁垒+扶植本国企业’的组合拳,这增加了我国光伏企业扩展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王勃华说。

美国通过“反规避”调查意图拆散中国产业链,并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吸引全球产业链转移至美国,助力“制造业回流”。欧盟成立了太阳能产业联盟,助力该地区国家的产业发展,印度在用BCD关税削弱中国光伏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不断扩充本国组件制造商批准清单,降低本国制造商准入门槛,并补贴扶持国内制造商。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未来五年,印度、美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硅片产能将增加近五倍,到2027年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能可能会翻一番。而中国的产能和产量将有所下降。

对此,王勃华表示,未来可能出现全球产能过剩,或许中国光伏制造开工率会大幅下降,或许价格竞争激烈,投资者取消扩产项目。近年来,关于国外光伏企业的消息,多是整合、破产、被兼并等。“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外已将发展新能源制造上升到政府层面。他们有政策、有目标、有措施、有步骤、有行动,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王勃华强调。

文章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证券日报,中国工业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细说光伏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