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基础、两大能力、两个环境,数字中国正走向“安防化”?

安防公社 2023-04-23
2516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2月27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一时之间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随着数字中国概念的提出,数字经济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安防产业作为数字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必将受益。

“数字中国”规划

透漏2023安防这几点机遇

在智慧水利这一赛道上,随着国家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我国智慧水利质量总体水平将有质的提高,对安防企业来说也是难得的布局机会。

在智慧政务上的建设还有提升的空间,安防企业可积极助力各地智慧政务落地应用。

智慧教育这一赛道又给了安防企业重新布局的机会。这其中的逻辑在于,近些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教育提供了技术条件,可以实现各种教育管理与教学过程数据的全面采集、存储与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技术进行直观的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安防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优势,推动智慧教育的行业发展,打造升级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基地的安全管控和智能化体验。

对于数字乡村建设,此前二十大报告也有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算力这一领域,对相关安防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难的机遇,相关企业可密切留意其中的机会。

“两大基础”背后的安防故事

5G之翼、物联天下

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首个“2”即指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集中在“算”、“网”两个方面:算力强调布局优化,同时对传统算力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网络重点推进5G网络和固网、千兆光网、物联网和卫星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以算力与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类似于工业经济时代的道路、桥梁与电网,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硬基建”。

从这“扣”关键词,算力、算网、5G网络、千兆光网、物联网、卫星互联网、东数西算等。其中,5G与安防,数不尽的话题。正是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传统安防正从传统的视频监控走向数字安防,从传统的防控辅助系统走向效率提升的生产系统,走向千行百业。

在走向千行百业的进程中,不同行业对于覆盖的纵深要求。为了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支撑决策分析,对于视频图像全天候高清化越来越高,4K/8K图像成为主流,对于网络上行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图像可以承载越来越多的信息,但仍需要更多的与前端多维感知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互,提升决策准确率,并尽量在前端决策,减少后端处理压力;多维感知数据的端云协同和对数据的实时交互对于网络的时延、带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防控走向深水区,对于防控的立体化、系统化、机动化要求不断提升。而5G是化解如此难题的唯一解题思路。

算力在安防就更加值得一叙。如发动机之于汽车一般,算力澎湃,应用方可驰骋。在数字安防中,算力≈芯片,安防芯片的“芯芯向荣”是最好的佐证。

结合物联网应用来分析,上游芯片企业利用各类图像传感器,包括监控摄像机、手机、数码相机,获取人、车、物图像或视频,采用图像视频模式识别技术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 提取视觉环境中人、车、物视觉标签,并通过网络传输与视觉标签应用系统连接,提供便捷的监控、检索、管理与控制。智能物联,从“芯”出发,从上届深圳安博会26家芯片企业同台竞技就可见一斑。

其实从行业逻辑和企业技术布局来看,芯片不是一个单品,而是可以构建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的“核心部件”,从源头开始就来满足用户的智能所需。

数据资源体系的“基建”主要是数据资源体系方面重点是畅通国家数据大循环,建设公共卫生、科技和教育等国家数据资源库,旨在 “软性制度“”层面,通过释放数据资源价值而对数字中国建设形成支撑。这其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数据安全。

来看安防行业的数据安全,多项前沿技术入安防,科技圈不断出圈,但任一科技都有两面性,如“双刃剑”。在大刀阔斧重构世界时,一场安全风暴引发新思考,也敲响了数字安防在十字路口下的安全警钟。关乎数据安全,在安防中是一个庞大话题,仅从最源头的开源环节来看,在全球开源软件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少有企业或组织不使用开源软件。但近年来频繁爆发的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事件,使企业意识到开源软件的使用带来的巨大风险。

如何保障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源生态中的各方一起协作努力。开源供应链目前其实面临的挑战不小,包括资源的投入与工具的支撑。既然是供应链,那每个环节的需要共同努力与高效协同,一并做大这个市场,而市场也渐成刚需,进行保密或者保护。市场上各种软件产品层出不穷,需要一个合作机制。

两大能力的安防“新规”

筑基安全屏障,杨帆海外

有能有为。不具备先天之能,很难有后天之为。《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包括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中的自立自强,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线,国家将持续加大对信息技术基础软硬件领域的投入,推动科技型骨干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包括基础软硬件、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都是未来支持的重点。

信创对于数字安防,又一新赛道。信创产业核心为底层构架、硬件标准,并自成一派的开放生态。之于信创,体系庞大,从产业链角度,主要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 4 部分构成,其中芯片和整机、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云服务、信息/网络安全是最重要的产业链环节。

记者在采访智慧通行领域的一家企业时了解到,他们公司已融入国家信创生态,硬件产品全部采用成熟的国产芯片、去美化设计,稳定、自主、可控;物联网平台兼容国产化操作系统,兼容飞腾、鲲鹏、兆芯、海光等国产CPU,已通过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和国产统信UOS系统的兼容性测试双认证,业界唯一;平台采用世界上最成熟的开源数据库Postgres,支持接入以Postgres为核心的国产数据库,如瀚高、华为高斯、腾讯分布式TBase等数据库,做到自主可控。

数字安全屏障方面其实和之前谈及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一脉相承,主要通过立法、数据分级分类机制、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等手段,扎紧数字中国的“安全篱笆”。在安防,很多企业并不关注这方面的法规建设如何。其实,如果要出海远航,很多安企对于欧盟《网络弹性法案》及美国参议院《2022年保护开源软件法案》烂熟于心,这是“红线”。不同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对出海企业来说,需要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投入更高的关注度。合规且安全的出海,企业才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可言。

两个环境的话题涉及面甚广,比如贸易摩擦、卡脖子之类的。这些就是企业如何杨帆海外又能荣归故里,或是扎根本土,海外拓疆的安企如何作为。后疫情时代,很多传统安企几乎步伐一致的将战略重心转移海外,毕竟国内的杀伐决断已经白热化,形成了价格战后的“势”单“利”薄。

数字中国春潮涌,莫道今年春将尽,来年春色更撩人。粗看与细品《规划》,一纸下的安防江山,美如画,引人入胜,也会留有浓墨重彩一笔。

文章来源: ​CPS中安网,隆感社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安防公社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