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行业形势大有好转,东鹏控股、蒙娜丽莎等陶企谁盈利更高?

陶瓷新视野 2023-05-04
6263 字丨阅读本文需 15 分钟

近期,多家上市陶企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和2023年一季度报告。在去年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多个消费激活和产业利好政策,对提振市场消费、促进建陶行业发展影响深远,以及在疫情放开的明朗情况下,东鹏控股、蒙娜丽莎、天安新材等陶企的净利润实现增长。

01

东鹏控股

2022年营收69.30亿元

净利润约2.02亿元

4月26日晚间,东鹏控股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东鹏控股实现2022年营业收入约69.30亿元,同比下降13.15%,其中瓷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66亿元,同比下滑13.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2亿元,同比增长31.5%;整体毛利率为29.73%,同比提升0.16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东鹏控股2022年瓷砖销售量为13,277.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4%;生产量为10,828.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8%;库存量为4,010.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7%。

东鹏控股表示,通过加强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提升运营和供应链效率,其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通过自身经营质量的改善应对行业的冲击,在行业低迷、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不利影响下,生产成本仍得到有效控制,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品牌建设及营销渠道建设方面,东鹏控股加大投入力度,新零售累计派单规模增长91.48%,线下成交率、客单值持续提升,并进一步优化渠道及产品结构,高毛利中大规格产品在全渠道上升至约25%,在零售渠道上升至约55%。东鹏控股也加强对房地产工程业务风险管控措施,对于风险较大的工程客户采取收紧信用政策等较为审慎策略,工程应收款项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减少。公司客户较为均衡、不存在对大客户的依赖,报告期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比约为5.8%。

此外,东鹏控股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长18.46%;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117.7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7亿元,同比133.67%。

02

蒙娜丽莎

一季度净利润690.06万元

同比增长109.35%

4月26日晚间,蒙娜丽莎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11.01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经销业务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21.57%,工程战略业务收入4.16亿元,同比减少16.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0.06万元,同比增长109.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2.74万元,同比增长108.69%。

蒙娜丽莎表示,一季度经营业绩同比改善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同比有所增长,销售结构不断优化,经销端业务恢复较好并实现同比增长;工程战略业务同比下降系公司加强对工程业务风险管控,主动收缩部分风险较大房地产项目订单所致。一季度能源价格虽然仍在高位运行,但公司实施降本提质增效措施效果逐步显现,毛利同比提升,期间费用同比下降,利润得到改善提升。

03

天安新材

2022年营收27.16亿元

同比增加31.56%

4月25日,天安新材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天安新材实现营业收入 27.16亿元,同比增加31.5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0亿元。

天安新材表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较上年同期相比鹰牌陶瓷、瑞欣装材在本报告期全年纳入并表范围,另外汽车内饰饰面材料在报告期内销售回暖,订单增加,汽车内饰饰面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9%。

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一方面是由于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鹰牌陶瓷对部分地产客户应收款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另一方面是受房地产行业低迷、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鹰牌陶瓷报告期内经营不及预期而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影响。

报告中还提到,鹰牌陶瓷主要采用“直销+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直销模式下主要面向工程客户、零售客户等进行销售,经销模式下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通过在建陶行业多年的深耕细作,鹰牌陶瓷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和众多品牌展厅,截至2022年12月31日,鹰牌陶瓷拥有1303家经销商、1229家门店,店面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近年来,鹰牌陶瓷紧跟潮流开展抖音、小红书、快手等新媒体直播引流工作,为全国终端渠道获客留资,具备明显的营销渠道优势。其旗下品牌“鹰牌2086”则创新发展设计师渠道模式,出道即签约广州设计周,连续五年成为世界青年设计师论坛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在全国各地搭建青年设计师成长交流的平台,打造持续的营销动力。报告期内,在公司的全新战略部署下,鹰牌陶瓷推出鹰牌生活、鹰牌改造家两类店态,将护墙板、柜体、地板等产品植入鹰牌陶瓷终端门店,逐步实现从建筑陶瓷单品销售到室内门墙柜一体化交付,为客户提供产品系统性输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推出旧房改造和精装房深化业务,为居住者带来可实现的现代健康家居生活方式,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鹰牌陶瓷从建材品牌打造为泛家居领域的消费者品牌。

此外,天安新材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8.18%;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812.39万元,同比增长473.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4.87万元。

04

箭牌家居

一季度营收11.10亿元

净利润311.10万元

4月25日,箭牌家居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称,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11.10亿元,同比下降1.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10万元,同比下降88.15%;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减少44.31%,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6.51个百分点;短期借款较上年末增加59.98%,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2.17个百分点。

箭牌家居表示,报告期内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减少44.31%,主要系一季度是销售淡季,相关产品产量、原材料采购等较低,对应产生应付账款相对较少,以及上年末应付账款到期付款所致。

05

科达制造

一季度净利润4.02亿元

同比下滑逾55%

4月25日晚间,科达制造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科达制造2022年实现营收24.91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3.7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一季度,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科达制造整体锂电材料产量虽有所提升,但整体盈利空间有所压缩。报告显示,受春节产线检修及环境因素影响,其参股公司蓝科锂业生产碳酸锂产品约0.63万吨,而下游供需影响导致碳酸锂价格下跌,蓝科锂业一季度销售碳酸锂产品约0.14万吨,期末库存约0.91万吨,最终实现营业收入5.57 亿元、净利润3.86亿元,其中公司按间接持股比例43.58%确认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1.68亿元。

报告期内,科达制造坚持聚焦主业、“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围绕核心业务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海外业务营收占比稳健增长。其中,海外建材业务产销平衡,营收及利润均实现超 30%增长,盈利能力维持较好水平;同时,其塞内加尔二期建筑陶瓷项目于2023 年3月正式投产,加纳洁具项目于2023年4月投产,同时公司亦启动了坦桑尼亚玻璃项目的建设,切入建筑玻璃品类市场,逐步完善非洲“大建材”的战略布局,目前各项目均稳步推进建设。

建材机械业务方面,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报告期内该业务存在一定压力,整体业绩有一定下滑;报告期内科达制造在原有土耳其子公司基础上升级基地建设,并探讨海外新增基地的筹划布局,“科达、力泰、Welko”品牌亦积极完善产品线。锂电材料业务方面,其福建基地一期的1万吨/年人造石墨生产线已于报告期内投产,同步重点推进福建基地二期5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和重庆三期5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建设,争取于2023年内投产。

06

帝欧家居

2022年营收41.12亿元

瓷砖收入占比近8成

4月24日,帝欧家居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帝欧家居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41.12 亿元,同比下滑 33.11%,其中瓷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68亿元,同比下滑35.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9亿元,同比下降2,282.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5.09亿元,同比下降2,180.74%。

帝欧家居表示,营业收入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工程渠道方面,受下游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的压力,大客户需求萎靡;帝欧家居根据对各房地产开发商客户的经营情况的判断,主动调整了公司与部分风险房地产开发商客户的业务合作节奏。因此其工程渠道销售收入同比下滑 45.42%。

经销零售渠道方面,受宏观环境影响,居民零售消费意愿受到抑制,部分居民暂停或延迟装修装饰或家居改造计划,帝欧家居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经销渠道销售收入同比下滑16.69%。截至2022年12月,欧神诺经销商超过1400家,门店近4000家;帝王洁具经销商750余家,门店将近100家。尽管其自2020年以来持续进行客户结构优化,但由于报告期内受房地产行业的急剧变化,营业收入出现下滑。

提及净利润下滑主要的原因,帝欧家居表示,其生产端持续面临原材料和煤炭、天然气能耗价格高企,生产成本持续高位;而下游大客户在普遍经营承压的背景下,对相关产品采购价格通过集采方式进一步压降,导致行业内整体产品价格承压;另一方面居民零售消费受宏观环境影响,消费降级现象显现。因此,报告期内行业暂时缺乏通畅的成本传导能力,公司毛利率水平显著下降,其中瓷砖产品毛利下滑近10%。

其次,受下游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的影响,帝欧家居基于审慎性、一致性原则,报告期内,计提各项应收款项信用减值损失合计6.72亿元;报告期末公司对重大资产重组所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计提商誉减值损失2.98亿元,计提存货减值0.39亿元、固定资产减值0.45 亿元。上述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扣除企业所得税影响后,影响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1亿元。

在市场整体需求减弱的背景下,为了减缓生产成本的压力,帝欧家居根据行业预期及整体战略对公司部分业务进行了梳理调整,如部分产线暂停产生停工损失、减少一次性管理费用等,并减少公司人员的数量,其中母公司人数从2021年的1157人减少至1029人,中间减少了128人,裁员比例11%;主要子公司欧神诺人数从5707人减少至3725,中间减少了1982人,裁员比例34%。

帝欧家居表示,针对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开源拓展方面以零售市场提升为抓手,开发商业务风控为原则,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平衡其业务风险和经营质量。在内部管理和体系建设方面以业务环节为基础,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目的,提升内部设计研发、精细化生产、营销渠道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从而支撑企业品牌优势、渠道优势、产品优势,最终实现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帝欧家居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18.46%;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8032.27万元,同比增长11.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288.74万元。

07

如何理解财报?

首先是,上市公司在终端刚需市场品牌效应尚处在红利期。

当然,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不看品牌,东西差不多,只要价格好就买,这也是一种常态。

但刚需人群,尤其是大妈大伯们,面对上市公司大牌子,多数还是会失去抵抗力。

其次是,区域布局的产能和精细化生产管理造就的性价比优势,也处在窗口期;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即去年第四季度因为疫情,经销商普遍拿货少。今年一季度经销商显然要被报复性地多吃些货。

不过,还应该看到,利用价格杆杆撬动规模,这也会是未来几大上市公司的惯用手法,行业同仁应该逐步适应。

总体感觉是,今年陶瓷行业一季度的业绩还好,并不代表今年全年都会好。因为,毕竟当下市场收缩,消费降级是主旋律。

你再看下,截至4月28日,9大定制家居上市企业今年一季度财报也已陆续出炉,整个行业增长趋势依然不甚明朗。9家企业中仅有3家保持营收、利润双增长,其他6家均为营收、利润双降。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进口瓷砖市场现状来分析当下消费降级的大趋势。

2023第一季度,中国陶瓷砖进口前三的国家中,意大利进口瓷砖同比-42.92%,西班牙进口瓷砖同比-55.97%,广东区域中国总代理三月同比-63%。

另外,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陶瓷砖进口总额2208.04万美元,同比下滑36.61%。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2023年淄博产区800×800mm瓷砖销量今年又开始跑火,一些厂家表示一季度这个规格的产品产销比达98%。

原因是疫情三年,消费者的装修预算普遍下调,800×800mm瓷砖的总价、铺贴费比常规750×1500mm少很多。

08

陶卫企业的升级之路如何走?

升级之路千万条,安全最重要,适合最关键。特别在智能化、数字化的时代浪潮助推下,陶卫企业的升级之路越走越宽,内涵在延伸,外延在拓展,不遗余力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勇毅前行。

那么,陶卫企业的升级之路应该关注哪些落脚点呢?

产品的品质升级。品质是产品生命、价值根基、竞争焦点,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原点。追求品质的精益求精,既要严格落实品质管控标准和工艺要求,把好每一件出厂产品质量关,更要升级标准向国际标准、消费者标准看齐,升级品质向好不好、优不优看齐。高品质是企业使命,更是企业未来,只有用高品质产品为居室空间增色,用高品质产品为幸福生活加码,才会把陶卫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潮流紧密结合起来,才会水到渠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服务的设计升级。设计,既有以“用户思维”为核心的产品设计,也有以生活空间、居住环境为核心的整体家居服务设计。在服务备受关注的当下,在以“制造+服务”为方向的转型升级引领下,设计逐渐成为新生代消费主体选择个性化生活方式的切入点,从而倒逼企业以“制造+服务”为突破口,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将产业链延伸至上游空间设计和下游运输铺装,从单一产品制造商向以产品为核心的综合服务方案提供商转变,带动经销商服务环节升级,带来全行业服务升级大比拼。

品牌的营销升级。某种程度,营销升级是消费升级倒逼的结果。扩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要靠营销创新;实现营收小目标、高质量发展大目标,要靠营销升级。营销要紧扣市场和消费需求,体现品牌特色和价值,要给消费者带去好体验和高价值。无论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和难点,还是整合产业链资源、企业内外资源、满足消费需要,营销升级不仅带来市场终端变化,更倒逼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型。

盈利的价值升级。实现盈利目标,不光是数量与单价的简单乘法,还有背后如何走量、如何提价的深度文章,以及如何化存量为增量,如何以价值增涨代替数量增加的经营思路。陶卫业已从单纯的追求数量增长阶段,进化到致力追求品质升级、注重工匠精神、依托设计创新的全新时代,企业要把盈利点转向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并反向推进企业在效率提升、成本管控、服务升级、创新价值等方面,实现消费者价值最大化。

生产方式的绿色升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陶卫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机遇。绿色化不仅是生产经营过程的低碳、减排,还包括产品本身及居室空间的绿色环保。围绕“双碳”、“双控”,把绿色智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准则,创新节能减排新路径,拓展数智转型新领域,聚焦绿色发展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根基。产品绿色化,推进工艺标准、技术装备的研发创新,并通过设计让产品体现绿色价值,为品牌增添底色,为利润增加成色,为营销增强亮色。

发展模式的数智升级。有人说,由数字化、自动化、节能化构成的装备与技术升级,和创新经营模式、推进管理转型相结合而形成的数智化,是陶卫业未来发展新赛道。当前,数智化伴随陶卫业的转型升级如火如荼,花园式工厂、黑灯工厂、5G工厂等,正让陶卫企业靓起来、绿起来、强起来。未来一段或很长时间,陶卫业将以数智化为统揽,以满足美好生活为目标,提供高品质、高颜值、高价值、高满意度、高体验感,及个性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进陶卫业中国式高质量发展阔步向前。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使命升级。企业家精神始终是陶卫业的宝贵财富。面对国际市场复苏乏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且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陶卫业自身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与发展现状碰撞的内部环境,破局脱困需要企业家精神。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市场机遇期,坚持创新引领、数智变革,正成为陶卫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格局、迈向国际化的不二选择,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家精神。陶卫企业家要学会以变应变,紧跟市场和产业发展方向,克服外部压力,以及自身应对高质量发展、构建新产业格局产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推动技术创新、经营创新、模式创新。企业家精神要传承,更要创新,使之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充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到国际化新高度。

陶卫业的升级之路复杂且艰难,处在一个不进则退的爬坡路段,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十字路口,是跟上前进步伐,踏准时代节拍,还是躺平把机会留给他人,让希望悄然流逝,不同选择会有不同结果,这是一场严峻激烈的淘汰赛。

文章来源: 中国陶瓷网, 华夏陶瓷网, 陶城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陶瓷新视野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