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能源共生?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可实现多赢

能源投资喵 2023-05-06
2822 字丨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对任何人或国家来说,作为经济和社会运行的血液,能源需求具备刚性,优先级仅次于食物。不同能源是否经济、安全、稳定、环保、可获得,决定了其成为主流能源的可行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为油气与新能源协同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新老能源现在是相爱相杀,还是同船共渡?

国家能源格局塑造首先基于资源禀赋,在经济性、安全、稳定、环保等要素外,绕不开可获得性。全球减碳衍生的减量和调结构加大了全球格局下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考虑到地缘斗争升温常态化和去全球化趋势,可获得性也备受关注,对我国而言最稳定和可获得的就是煤炭。

老能源稳定性高,其中的煤炭可获得性最高,尽管其环保属性相对弱,但优先级更高。因此老能源尤其是煤炭重回基石定位是务实做法。未来几年我国化石能源应该是老能源稳存量新能源求增量,稳煤稳油,适度发展水电核电天然气,加快风光新能源建设和储能发展。

同时政策、定价和补贴机制、技术等市场管理和运作框架要素必须完善、匹配,形成新老能源相互支撑,老能源愿意且能够深度调峰,新能源消纳能力充沛,能源系统保持合理冗余的高稳定性供应格局。

全球新能源大发展是人类能源应用的未来,空间巨大,经济性和碳减排倒逼是双重驱动力。欧美能源绿色化大方向坚定,中国也将以合理的路径做出自己的贡献。欧洲的理性选择是阶段性恢复和延长核电、火电的历史使命,中长期一方面转移高耗能行业,同时加速发展新能源和储能。我国也在党、政府纲领性文件、最高领导人层面确认了新能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必然性。

大格局上,未来新能源是高成长、估值有弹性,应该更多、想要更多、可以更多;老能源是应该更少、想要更多、难以更多,稳定高业绩。新老能源长期看是替代关系,但未来老能源仍将保留一席之地。在特定阶段里,老能源合理的相对高价、适度的规模增长,自身稳定高业绩,也是新能源发展的渡船和钥匙,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看到新老能源比翼齐飞、共同发展的格局。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可实现多赢

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在我国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背景下,油气行业自发尝试、主动探索的转型路径,将推动形成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石油公司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一是形成多元互补能源供给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石油公司在油气业务全产业链与地热、清洁电力、氢能、CCUS等领域具备非常好的融合发展优势,通过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在稳油增气、提升油气资源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可持续提升综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助力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

二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石油公司拥有开展新能源业务的资源、技术、市场等优势,尤其是依托优质、高效、清洁的天然气资源,利用气电在响应特性、负荷调节范围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可因地制宜开展气电、煤电联合调峰,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通过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将实现产业间协同互促和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三是推动油气行业清洁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石油公司是能源生产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风光发电、地热、光热、绿氢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在油气产业链具有规模化应用潜力,可替代煤炭等高碳能源,提升油气生产终端电气化率和绿电消纳比例,有效实现油气生产控排减排,推动石油公司“双碳”目标实现。

四是推动石油公司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多个老油区已整体或逐步进入开发后期,油气资源接替不足、稳产难度大、桶油成本高,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迫切需要走出一条油气转型发展新路。通过依托油区及企业周边资源,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传统油气生产基地向清洁电力生产、地热能开发利用、碳埋存利用等基地转型发展,加快探索油气田变热田、电田、碳田,推广上下游多领域融合发展、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协同等特色模式,为石油公司转型升级赋能,助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石油公司积极布局,推动油气与新能源协同融合发展

国内石油公司正充分利用产业一体化优势推动油气与新能源协同融合发展。

在生产用能清洁替代方面,中国石油启动了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代表的“零碳油田”建设,吉林油田开发建设风光发电项目,满足吉林石化新上炼化项目的绿电需求,形成了油气业务上下游之间、新能源与油气业务之间协同融合发展的“吉林模式”。

中国石化在新疆库车布局光伏制氢示范工程,绿氢将用于替代塔河炼化的天然气制氢,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中国海油投运了装机容量为4.5兆瓦的涠洲油田群光伏电站,正在建设国内首个海上油田群风光储综合能源示范项目,预计2023年投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万吨。

2022年以来,新疆油田公司深化顶层设计、研究推进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完善了“事业部+项目部+研究所”三位一体组织架构,组建“双碳”研究院,为强化产业联动、推动“强链、补链、固链、延链”提供了战略支撑,加快向“油气煤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新疆油田与科研院所、电力企业、石油石化及新能源企业深化合作,签署战略协议13项,不断拓宽“朋友圈”,发挥各方优势力量,在新能源项目指标获取、合资开发、设计编制及外供绿电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为打造合作标杆工程奠定基础。

华北油田突出规划引领,落实“双碳”实施路径。华北油田编制“343”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实施节能瘦身、清洁替代、绿能外供、负碳工程。2023年,瞄准“15715”目标任务,即获取风光并网指标1000兆瓦,实现风光装机500兆瓦,新建地热供暖面积700万平方米,开拓地热供暖市场1500万平方米,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今年一季度,与各级政府沟通对接14次,与多家企业就项目落地积极沟通对接21次,新签订新能源业务战略合作协议31份;累计获取风光发电指标660兆瓦,新建清洁电力装机8兆瓦,开拓地热供暖市场478万平方米。

冀东油田加快清洁能源替代进程,努力建设京津冀地热供暖示范基地,将地热供暖的速度、温度和品质带到河北曹妃甸新城、柳赞镇,山东武城,河南开封等地。截至目前,共建成地热项目3个,供暖面积958万平方米,年节约标煤2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3.2万吨。

中国石油着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各油田公司踔厉奋发,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从乌苏里江畔到帕米尔高原,从漠河北极村到南海之滨,在沙漠、戈壁、荒漠油区及管道沿线,各油田公司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建立多能互补、就近平衡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油气煤电氢一体化”等新能源大基地,扩大油气领域高载能企业绿色电力使用规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目前,长庆油田集成推广节能降耗、伴生气回收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地热和公益碳汇林等9类项目,已高效建成新能源重点工程项目681个,能耗总量和强度同比分别下降5.92%、9.05%,节能降耗重点工程效果显著,油田绿色低碳发展业务范围全覆盖,形成了“源网荷储”的建设新格局。

新时代新征程上,新的号角已吹响。中国石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持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充分发挥能源保供“顶梁柱”作用,着力构建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新格局,大力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减碳增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新华基金,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能源投资喵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