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将迎来史上最大“扩能潮”,内卷之下,聚丙烯行业应如何发展?

化工科技蓝领 2023-05-11
2520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随着乙烯液相产品分析合格、倒入合格罐区,标志着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化工龙头装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广东石化全项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进入试生产阶段。

截止目前,国内PP总产能达到3528万吨/年,较去年同比增长8.89%。

2023年将迎来史上最大“扩能潮”,多家巨头进军国内PP行业,或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大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2套石化装置投产,合计新增产能约1210万吨,同比预扩能量猛增120%。从投产区域看,压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从原料来源看,传统油制依然是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来源方式,占预增产能的48.35%,其次是丙烷脱氢制占42.98%。尽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部分装置或不能按时落地,但体量增大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在产能过剩、优胜劣汰的现状下,仍吸引一大波炼化厂在扩能路上前赴后继。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产业链产品,使其更具影响力及辐射面;另一方面,产业处于扩张和整合阶段,部分老、旧、小装置确实有淘汰需求,尤其是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推广,是改变传统供应格局的必由之路!

1、扩能路上广东省一路“狂飙”

广东省内除去广东石化外,东华能源(茂名)项目即将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000亿,占地30平方公里,2个五年计划,十年建设完成,分三期建设,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一期建设:2×60万吨PDH,3×40万吨PP,2×75万吨PDH,3×50万吨PP,1套合成氨,1套100万吨尾气利用(乙烯),2×40万吨PE;

二期建设:4×100万吨PDH,100万吨乙烯,8×50万吨PP;

三期:配套中下游装置和氢能利用产业,建设完成后将实现3000亿的产值,工业增长值1000亿。随着装置的顺利投产,东华能源集团将成为仅次于中石化、中石油的第三大PP供应商。

此外近期另外一套有计划投产的装置为东莞巨正源二期,聚丙烯装置已于2022年年底开始进入试车阶段,一阶段计划投产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及装置内配套公用工程设备,剩余30万吨待一阶段投产稳定后再投,届时聚丙烯产能将达到120万吨/年,未来仍有三期计划陆续上马,工程建成后,巨正源科技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

华南地区待投产装置中,以丙烷脱氢为主,主要因为华南地区作为进口气集中地,丙烷资源较为充裕,当下华南丙烷作为工业气或搭配丁烷进入民用市场,均作为提供热值的燃料使用。丙烷脱氢装置建成投产后,可更大程度的开发进口丙烷在华南地区的利用价值。

截止目前,广东省聚丙烯总生产能力共计302万吨。 2023-2025年计划未来投产企业:据跟踪,未来广东省在投产项目共285万吨,以民营及外资企业为主,中石化、中石油扩能步伐明显放缓,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广东省建设聚丙烯装置呢?

2、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优势: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毗邻香港和澳门,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靠近东南亚国家。该位置提供了进入大型消费市场的途径,并允许将产品轻松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

2)基础设施发达:广东基础设施发达,包括港口、公路、机场和铁路,基础设施促进了货物从生产中心到港口和其他运输枢纽的运输,这使得企业更容易运输原材料和成品。

3)资源丰富:广东毗邻中国一些最大的炼油厂,为石化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来源。

4)政府扶持性政策:广东省政府实施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激励和简化行政程序,这为石化企业经营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5)市场条件: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消费市场庞大,同时消费市场多种多样,包括汽车、包装纺织等行业广泛,多元化的市场为塑料行业创造了机会。同时广东省周边如顺德塑料集群、东莞塑料集群等产业集群集中,资源吸收能力强,为塑料企业提供协作、创新的有利环境。

6)劳动力条件:广东省的人才素质较高技能水平高,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专家,相对于其他地区,广东省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总之,广东省强劲的经济消费为聚丙烯行业的增长创造了有利环境,为行业企业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机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该省设立石化生产项目,以利用不断增长的市场机会。

3、内卷之下,聚丙烯行业应如何发展?

扩大规模:在供应增速明显快于消费增速的趋势预期下,随着中国聚丙烯供应增长的有利条件逐渐减弱,聚丙烯行业面临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能平均利润率连续降低、同质化产品竞争矛盾升级、进口资源继续冲击中国大陆市场等一系列挑战因素,而产能规模化、产品多元化/差异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生产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在竞争矛盾不断升级的聚丙烯行业中,将处于领先水平。产能快速增长将引发聚丙烯产能全面过剩,如何在严重内卷之下谋发展,扩大规模,升级装置规模成为新进入企业的选择,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消耗,节约生产成本,增强自身竞争力,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原料供应充足下,单套规模扩至45-60万吨/年,以规模取胜。

积极出口:国内塑料加工行业经过环保整顿和”绿篱行动”以后,东南亚地区成为进口料贸易商初加工的最佳选择。随着工厂的逐步外迁,东南一带国家对塑料制品的消费增速明显,大部分超过了中国塑料制品的消费塑料,虽然东南亚国家的塑料制品基数低,但是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从而催生了对聚丙烯基料的消费。

东南亚地区以低廉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及优惠政策吸引一部分中国塑料加工企业转移部分低端产业链,据出口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至东南亚地区的聚丙烯占到总量的48%,从出口原料来看,由于东南亚一带并无完善的产业基础及配套,出口产品以国内通用料为主,专用料占比较小。目前东南亚地区聚丙烯塑料制品的消费结构,与当地加工制造业的水平密不可分,东南亚地区的塑料制品全部基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步向规模化和大型化发展,长时间内难以摆脱低端化的现状,这也为中国聚丙烯企业出口东南亚提供了主要的方向。

调整产品方向:当前聚丙烯装置规模不断加大,但生产集中于大宗产品,在差异化、高端化产品中优势不明显,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中国聚丙烯呈现大而不强的状态,对聚丙烯高端料的进口依存度依然偏高,短期进口量继续保持一定规模。因此,中国聚丙烯需要加大对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力度,并对标具有全球竞争力产品,挤占进口份额的同时,持续扩大聚丙烯出口量能直接有效化解供应过剩压力。

在聚丙烯行业华南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广东是全国最大的聚丙烯消费省份,此外广西市场的增长,也成为驱动华南地区聚丙烯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华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也促成很多聚烯烃资源出口至东南地区,其中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中国产聚丙烯资源,基本都是通过华南市场出口的。华南地区的下游消费市场是最敏锐的群体之一,其积极拓展的心态和寻求新产品的迭代动力最强,这也成为了驱动华南地区进口高端聚丙烯牌号的动力所在。

文章来源: 东方财富网,塑米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化工科技蓝领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