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腔孤勇到柳暗花明,这家企业凭什么走到了模拟芯片的前列?

微观人 2023-05-12
3283 字丨阅读本文需 8 分钟

作为一家低调的国产芯片厂商,纳芯微公司已经做到了某些模拟细分市场的头部,同时还在瞄着国际大厂视为禁胔的领域。

2023年4月开始,A股半导体板块的持续暴跌让普通人都感受到了国产芯片厂商不好过,“缺货”被“过剩”代替的过程像极了过山车式。据说某国际大厂对客户说,国产什么价格,他们都跟。行业不景气时,血厚的国际大厂尚且艰难,何况积累不够的国产芯片厂商。

然而纳芯微却在此时,借着庆祝公司成立十周年暨上市一周年之际,大声说出自己“有机会去成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甚至是有领导力的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

从一腔孤勇到柳暗花明

王升杨2009年从北大毕业,2013年便辞职创业。那时选择创业并不是什么都谋划好的,而是市场机会撞到了他。

2013年是智能手机发展史上里程碑的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机,国产智能手机也在这一年开始崛起。有初创手机公司找到王升杨,想让他兼职帮忙做芯片。他便索性辞职创业,拉上了当时的同事盛云,以及研究生室友王一峰。两位联合创始人现在分别担任CTO和COO。

王升杨介绍,2013年,国产半导体创业主要有两条路选择,要么选择去厮杀红海市场,要么选择一个细分的夹缝市场,纳芯微选择了后者。夹缝市场虽然不大,但好处是,国际大厂也不怎么关注这些市场,给初创公司更多生存的机会。纳芯微当时选的夹缝市场,叫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正因为是带着项目创业,纳芯微成立半年就实现盈利了。如果说创业最初未及深思,2015年,王升杨和团队开始重新思考创业这件事。

解决完生存问题,开始思考如何谋发展,纳芯微想做一些更有门槛的事情。

“因为当时入局的赛道是一个非常niche market(细分市场),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真正的公司发展”,王升杨谈到。

正式确立公司产品战略的时候,纳芯微打算从最难的地方入手,决定进军工业和汽车赛道。也就是基于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开始做市场横向拓展。但王升杨觉得,即便把市场横向拓宽,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赛道的天花板还是太低了,还要在纵向产品品类上进行拓展。他想选一些相对市场宽口径的产品,能够面向工业、汽车市场,同时相对门槛也要比较高。“选来选去,最后确立了做隔离芯片”。

我们知道,模拟芯片有着众多细分产品门类。隔离芯片属于模拟芯片,是信号链领域的细分产品门类。

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决定,王升杨自嘲,一定程度上是“无知者无畏”。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不光存在技术门槛,还存在着市场渠道的问题,“怎么去找客户并没有想好,但也不能什么都想好再开始干”。可以看到,做这个决定有一些孤勇的成分在。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这份无畏和孤勇,让纳芯微成为如今国产隔离芯片龙头,以及国产汽车芯片头部玩家。

3个标签+3个赛道

业界提起纳芯微,首先想到的是“隔离器件”,不仅因为其是最早进入该领域的国产厂商,而是因为目前已成为数字隔离产品的领导者。2022年,纳芯微在汽车电子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发货规模超过1亿颗,基本覆盖了国内所有的新能源车型。传感器则是纳芯微另一个重要的一个产品布局方向。可以说,“隔离、汽车电子、传感器”是贴在纳芯微身上的三个标签。

通常芯片公司习惯于根据产品来开拓不同的市场,而王升杨表示,纳芯微一直坚持围绕市场应用来拓展产品布局,这样的方式可以更贴近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快扩展产品品类。泛能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是纳芯微目前重点关注的三个赛道,前两个赛道占据了公司93%的营收,消费电子会通过一些定向的开发作为公司的产品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泛能源”是纳芯微创造的一个词,如今已被业界接受和使用。泛能源关注包括新能源发电侧、电网的变电侧、配电侧以及终端用电侧的一些功率场景,都是纳芯微产品可以涵盖的区域,而这也占了公司70%的营收。如果围绕泛能源市场进行拆解细分的话,纳芯微产品可应用于包括光伏和储能、数字电源、工控、工业电机驱动等丰富的场景中。

汽车电子实际上算是泛能源行业的演进,纳芯微最早是通过传感器进入车载系统,然后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突然爆发,能源领域应用的隔离器等产品成功切入至新能源的三电应用中。趁热打铁,纳芯微迅速将品类扩展至汽车电子的更多应用。目前纳芯微的车载产品涵盖了传感器、信号调理、隔离、接口、信号链、LED驱动、功率保护等等非常全面的产品线,应用场景则包括了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方面进行。

“在一辆高端的新能源车上,我们现在已经量产的产品,大概可以实现超过400块人民币的单车价值量。”纳芯微CEO王升杨说道。目前,汽车市场也成为纳芯微营收增长最快的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4倍增长。

模拟芯片长坡厚雪,汽车市场增长最快

国融证券研究员张志刚1月18日研报认为,模拟芯片不依赖先进制程,产品生命周期长,价格波动小,对稳定性和成本要求高,且受海外国家半导体产业限制影响相对较小,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

根据WSTS预测数据,预计2023年模拟芯片市场仍将逆势保持增长,全球市场销售额有望增长1.56%达到909.52亿美元,而同期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预计将减少5.61%至4530.41亿美元。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2021年中国模拟芯片行业市场规模约2731亿元,占比七成左右,中国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且增速高于全球模拟芯片市场整体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340亿元,2020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6%。

行业格局方面,根据IC Insights数据,德州仪器是全球模拟芯片行业龙头,2021年全球市场份额为19%,龙头地位较为稳固。其他国际领先模拟芯片厂商包括亚德诺、思佳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为51.5%,竞争格局相对比较分散。

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应用市场,但由于国内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国内模拟芯片市场仍由国际巨头公司所垄断,海外厂商占据了超八成的市场份额,国产化率尚处于低位。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仅12%,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从国内厂商布局来看,近年来,随着政策和下游厂商对国产芯片进口替代支持力度的加大,本土模拟芯片企业与世界先进厂商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部分国内高端模拟芯片空白得以填补,相继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模拟芯片企业,如圣邦股份、思瑞浦、艾为电子、纳芯微、芯朋微、力芯微、上海贝岭等。

模拟芯片应用于几乎所有汽车电子部件,除了涉及传统汽车电子如车载娱乐、仪表盘、车身电子及LED电源管理等领域,还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智能汽车的智能座舱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2022年全球汽车专用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17%至138亿美元,是增速最快的模拟芯片下游市场。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支撑汽车模拟芯片需求稳步提升。在A到E的各个级别汽车中,电动化都大幅增加单车模拟芯片需求量。东方证券分析师蒯剑等1月30日研报认为,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带动下,预计全球汽车领域半导体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成为驱动模拟芯片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内模拟芯片公司也纷纷向国际巨头重视的汽车领域进军。

国产化大门一旦打开便不可逆转

过去两年的缺芯,有着非常多偶然性的因素,可以说,不会再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给到中国芯片玩家。当缺芯影响逐渐消失,国际厂商打回来,国产芯片会被挤出市场吗?

“既然市场已经给国产芯片打开了大门,这个门再想关闭,再想把所有进来的人再全部都给挤出去,我觉得已经不太可能了。这种突破一旦完成,是不可逆的”,王升杨谈到。

但是,他同时认为,不是所有在过去几年里挤进来的企业,都能在汽车行业里发展壮大。

这要看国内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在遇到一个好的市场机会窗口之后,是不是能够迅速地提升自己。

“如果能够跟得上,你能够给客户提供的产品是一个高性能的、高质量表现的产品,在大批量装车的过程中没有问题,你又有很好的交付的表现,然后还有很强的持续研发能力,还能不断的去做一些新的产品,为什么要把你踢出去。但如果产品情况确实有差距,即使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有突破,想长久地留下还是挺难的。”

他认为,从整体的国产半导体产业发展来说,大的趋势是不可逆的,但就每家公司来说,建立好体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还提到了重要的一点,现在处于全球领先位置的欧美芯片公司,他们的成长史无一例外,都是跟着整个当时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一起发展起来。

整个产业的崛起,带动整个产业链崛起。这次,机会来到了中国。

他谈到,相比于国际芯片巨头,纳芯微有得天独厚的贴近市场优势,能更好地理解产品,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赛道,创新中心其实已经从欧美已经转移到了中国,也就是说最主要的客户群体、以及最重要的市场在中国”。

目前,国产芯片主要还是pin to pin的替换,他认为,未来国产厂商的真正价值,是跟客户一起去面向未来,做一些新的产品定义、产品创新。

汽车产品还在快速的发展变化中,对芯片有着非常多的新需求。“在满足客户新需求的竞争过程中,国家厂商应该有机会去发挥它的更多优势”。

文章来源: 赛博汽车,电子工程世界,科创板日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