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已打通,“车”却没造好,5G高速何时能“通车”?

微观人 2023-05-15
2364 字丨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尽管5G商用已快满四年,中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但消费层级还未出现明显的杀手级应用。有人说:路修好了,但车寥寥无几。5G的应用、研发至今仍然是热门,挤破头入场但站不稳的尴尬也依然存在……

最大化网络资源价值,构筑5G商业成功的基石

当前各国5G覆盖还不均衡,全球5G人口覆盖率仅为29%,与92%的4G人口覆盖率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兑现5G商业价值,我们需要加速5G网络建设,探索5G商业应用,最大化每一频段、每一赫兹、每一瓦特等网络资源的价值,构筑5G商业成功的基石。

首先,利用TDD/FDD/毫米波等频段的差异化优势,最大化每一个频段的价值,全频段向5G演进。TDD中频大带宽是兑现5G跨代体验和大容量的优选,成为5G容量层。FDD存量站点现代化改造,在城区深度覆盖、郊区广覆盖等场景实现极致用户体验,并满足语音、窄带物联等全业务的需求。毫米波等由于频段高覆盖受限,可用于FWA、热点等场景化覆盖。

其次,把多天线带入每一个频段,让每一赫兹承载更高速率。在TDD频段,大带宽Massive MIMO已成共识。华为TDD Massive MIMO持续创新,超大规模天线阵列的MetaAAU,和Sub-6GHz全频段合一的BladeAAU Pro,满足不同场景的部署需求。在FDD频段,华为FDD Gigaband系列产品,通过超宽频和多天线,提升频谱效率,简化站点部署,使能4G/5G双受益。

第三,在绿色节能方面,需要让每一瓦特承载更多比特,打造性能节能双优的5G网络。通过Massive MIMO等技术的引入,5G已大幅降低bit能耗,每一瓦特能耗承载的数据流量是4G的十倍以上。为了满足未来网络流量的持续增长,需要在“设备-站点-网络”的三层节能架构下,通过材料、散热等系统级创新提高设备集成度,站点从单站极简走向整站智能联动,网络侧引入智能化实现算法动态实时寻优,以微增的能耗应对百倍网络流量。

最后,将智能融入5G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内生智能的无线网络将具备实时感知、建模预测、多维决策的能力,以网络智优实现资源按需配置,达到体验与容量最优,以运维智简实现站点自规划自开通自排障,实现“零接触”网络,以业务智营实现行业务敏捷上线,打造高效可靠的5GtoB网络,持续深化无线网络智能化转型。

现状是你不行,我也难

韩国当年抢跑5G,成为全球第一个开通5G的国家,在2019年4月3日晚上,韩国电信运营商SK和KT同时宣布开通5G手机网络服务,比美国早一个小时,取得“全球第一个开通5G网络国家”的桂冠。后来更是规划了5G毫米波,开建毫米波基站。不过后来建设成本过高,导致进度缓慢,消费者的不满出现集中式爆发,很多韩国用户,拒绝使用5G。

去年11月份的时候,韩国主管单位更是取消运营商KT和LG U+的5G 28GHz频段频率分配,这是韩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回频谱。与此同时,另一家运营商SK电讯则被要求其28GHz毫米波使用期限被缩短为6个月,如果在2023年5月底前无法建成15000台28GHz 5G基站设备,同样将被吊销28GHz频谱牌照。

截至2022年11月,SK电讯仅部署了1605个28GHz 5G基站,事到如今SKT似乎没有部署任何新的设备,考虑到实际相差数额,可以说这家运营商实际上已经退出了相关部署。

至此,韩国三大运营商集体“放弃”了毫米波,对于在5G领域雄心勃勃的韩国而言,这实在是个有些尴尬的结果。

在5G基带领域,目前能够推出完整5G基带方案的企业仍是寥寥无几。几大巨头也是分分合合为5G基带而战。当年苹果正和高通因为专利授权费用打得不可开交,这给英特尔基带带来了机会,苹果宣布与英特尔合作。一旦英特尔的5G基带能够做到“物美价廉”,不但能吃下苹果这块大蛋糕,安卓市场也会有不少厂商来投靠。但事实是英特尔失败了,搭载英特尔4G信号基带的iPhone Xs系列(含XR)和iPhone 11系列严重翻车,纷纷吐槽iPhone的信号差到经常失联。

苹果选择与高通和解并使用高通的5G基带, 2019年英特尔放弃了5G手机基带的研发,并将相关技术转让给了苹果。今年据美国媒体日前报道,英特尔计划将与笔记本电脑业务相关的4G、5G基带技术转让给联发科与广和通。转让计划预计在5月底前完成。

2022年5G基带的收入增加了23%,主要是高通及联发科的5G芯片带动,也推动基带芯片ASP均价提升了24%,但是5G基带的渗透率依然很低,4G还是主流。高通一家就占了整个市场60.9%的份额,基带收入增长了18%,主要客户就是三星Galaxy S22系列及iPhone系列。

全球5G基带的厂商格局是:高通大幅占领高中端市场,联发科、三星处于中高端市场,紫光展锐则负责在低端市场大杀四方。而华为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压制住。

2023年5G产业发展展望

以5G、6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既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5G商用将满4年,6G已进入战略布局阶段,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焦点。展望2023年,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5G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一是5G网络覆盖更广更深。5G商用继续全面铺开,向新兴市场推广,5G NSA向5G SA持续演进。二是5G用户数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5G移动用户数将达到15亿,在移动用户数中占17%;预计2028年5G移动用户数将达到42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数的四成以上。三是移动数据流量进一步增长,预计2023年,全球5G移动数据流量将超过31EB/月,占所有移动数据流量的26.8%;预计到2028年,这一比例将增至69%,届时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长都将来自5G。

5G应用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一是应用逐步深入重点领域核心环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设备远程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生产能效管控等二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在医疗领域,“5G+急救车”、“5G+远程会诊”、“5G+远程术后康复治疗”等解决方案实现部署。二是推动行业终端发展。5G设备型号和芯片组的数量将继续增长,支持的功能也将不断增加,5G行业定制终端向多样化、定制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产业创新融合加强。5G对行业的赋能将逐步迈向替代优化和原生变革阶段,驱动数字经济创造新增长曲线。

各国聚焦6G战略布局。美、韩及欧洲等积极启动6G早期研发工作,从顶层设计到战略合作提前规划下一代网络部署,韩国甚至将6G商用计划提前至2028年。展望未来,一是6G技术方向逐渐清晰。ITU工作组计划于2023年6月之前制定6G的“未来技术愿景建议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详细技术规格,6G技术遴选进入窗口期,概念和远景逐渐清晰,关键技术方向逐渐收敛。二是全球主要国家加快抢占“6G赛道”。各国未来在国际标准制定机构的话语权争夺将日趋激烈,国际6G标准话语权争夺将呈“白热化”。三是6G技术发展催生广阔市场空间。在6G应用中将涌现智能体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等新业务新服务,为6G带来千亿终端连接数和万亿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空间。

文章来源: 通信世界,华为,半导体产业纵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微观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