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器人企业获得千万美元融资,行业开启试点,一个新时代来了!

智慧超人 2023-05-15
4336 字丨阅读本文需 10 分钟

近日,领鹊科技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XVC领投,老股东Atypical Ventures跟投,行云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次融资将用于产品的研发制造以及商业化推广。

领鹊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建筑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商,聚焦建筑装修领域,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具有博智林、科沃斯、众能联合等公司的研发及高管履历背景。目前机器人产品覆盖装修领域的油工、地坪施工,提供高精准全自动施工的方案。其中腻子乳胶漆一体机器人、地坪研磨机器人已实现产业化应用,2022年施工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建筑装修行业涉及环节众多且工艺复杂,人工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领鹊科技创始人&CEO张志祥告诉36氪,公司的建筑机器人核心价值在于“全自动施工”及“复杂场景全适应”。

建筑机器人从自营施工到规模化售卖

面对复杂的装修施工场景,领鹊科技的全自动施工是从施工任务规划、定位感知、决策规划、自主移动系统和工艺实现有着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基于三维点云实测实量的全自动任务规划系统、自研高抗扰、高精度定位算法、自研悬架系统及轮系结构、基于ADRC的底盘运动控制算法等等。

过去一年里,领鹊科技在新产品、技术逻辑、商业化等方面都有了重要进展。产品方面,领鹊科技的拳头产品腻子乳胶漆一体机器人升级为第二代,第二款产品地坪研磨机器人在2022年10月量产商用,扩展了上下游工序产品族谱。

相比第一代, 腻子乳胶漆机器人二代机亮点重在跑喷工艺、体积小型化等方面。

独创跑喷工艺是腻子乳胶漆机器人二代产品的核心技术。在机器人喷涂作业时,可以精准控制底盘移动、机械臂移动以及升降高度,三者联动之下实现边移动边喷涂。此前一代机只能实现定点喷涂,即在喷涂时底盘不能移动。

该项技术对机器人的定位精度、移动精度和连续作业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当机器人在移动作业时,意味着整个移动轨迹的实时精确到±10毫米,对精度的要求大大提升。在稳定性上,移动中失控或暂停都会影响作业和后续交付,对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此外作业中还需要 底盘、机械臂等机构联合解算、相互补偿,大大提升了控制难度。

技术的提升归因于自研算法,领鹊科技拥有基于海量实验测试的全量工艺参数工艺库,应对建筑场景不同工艺、不同特征,包括空间户型、墙面材质和验收要求等等需求。

面对复杂的建筑墙面,领鹊科技以基于三维点云实量的全自动规划系统和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规划算法优化系统,对不同墙面信息进行全自动识别,并以不同的工艺逻辑实现针对性喷涂。

数据方面,喷嘴型号、泵送压力、泵送流量,以及喷嘴与墙的距离等每一项参数背后有几十甚至上百个独立参数构成,用海量测试去寻找出来效率高、质量好的参数组合。

张志祥表示,腻子作业从原来一人一机每天500平方米提升到每天1000平方米,油漆作业从原来每天700平提升到每天1500平方米,效率得到了两倍提升。

在体积上,第一代产品尺寸为960mm×760mm,而二代产品为760mm×760mm。整个机械结构包括底盘、供料、泵送、举升等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使得整体尺寸有了较大幅度的缩小,从而提升了机器人的通过性和灵活性。

“建筑场景内最狭窄通道大概是80公分,一代机可能有10%的房间是进不去的,小型化二代机基本能够进入所有满足中国建筑国标里的房间。”张志祥称。

开发新产品时,领鹊科技采用大软件系统逻辑,现有以及未来所有机器人产品都将基于公司自研的建筑机器人基础软件系统进行衍生迭代。

其自研系统有相同的底层逻辑,应用层和表现层则有通用框架,针对机器人不同的特性定制软件开发。这样既增强了底层技术的复用,也大大加速了开发过程。

商业化方面,2022全年施工面积达100万方,遍及南京及周边城市20多个项目。

张志祥认为,未来建筑机器人有三个发展阶段,从可施工、可租赁到可销售,自营施工、租赁服务是产品成熟的中间过程,产品售卖将成为未来主要营收。

政策方向下,多家企业正突围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作为建筑大国,中国毫无疑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4%。过去十多年其生产总值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13.7万亿元持续上涨至29.3万亿元,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高达7%。

中国建筑协会统计显示,中国建筑信息化投入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的占比仅为0.08%,而欧美发达国家为1%左右,提升空间潜力巨大。在今年初,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直接强调要加快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施工作业。

调研还表明,有81%的建筑企业,将在未来10年内引入或增加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的使用,而目前在使用机器人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只有55%的建筑企业表示正在使用机器人,但在汽车行业和制造业,这一比例分别为84%和79%,可见建筑机器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据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建筑行业的产值还将增长85%,达到15.5万亿美元,而相关建筑机器人将实现年均复合两位数的高增长。

在原先,建筑行业的变革来得非常缓慢,但在碧桂园的快速入局后,在人们看不见的工地上,建筑业已经正在进行一次深入骨髓的技术革命。

互联网技术与具体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渗透进企业的骨髓,改善管理、流程、制度和工艺,提升产业效率。 科技与智能制造,已成为越来越多传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碧桂园无疑是这场建筑行业机器人等智能化变革的领军者。2018年开始,碧桂园旗下博智林公司聚焦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发力建筑业等领域智能机器人研发后,目前在建筑机器人领域,博智林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应用型企业,这也进一步拉动了国内建筑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前在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施工现场,博智林更是完成了首次面向外部单位中铁建工广州白云站项目的混凝土产品线机器人施工应用。博智林4款建筑机器人——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及地库抹光机器人施工完成后,项目部进行了现场实测,测量结果皆符合质量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博智林已有35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超30个省份,超60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170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从专利情况来看,目前,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700多项,获授权超2000项,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相关研发产品相继斩获中国专利奖、IF设计奖、红点奖、IDEA奖、红星奖、金芦苇奖等众多奖项;相关机器人技术已在国家科技成果鉴定中获得五项国际领先、一项国际先进的综合评价。

作为建筑机器人领域的“领头羊”,博智林机器人生产的机器人应用必然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其中建筑业的中央企业大多在智能建造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并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在大型复杂工程中,传统建筑公司是这场机器人变革的紧密跟随者。

在去年,中建三局就在一个专业足球场项目使用了建筑机器人,在450平方米的混凝土作业面上,成功应用三款智能建造机器人,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一年多后,中建三局又联合中建三局科创产业成立了中建三局云构机器人有限公司,企查查显示,中建三局云构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智能建造机器人将越发广泛地参与到建筑作业中。

而在今年,中建八局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经号称打造了覆盖建筑工程全周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同时推出各类建筑机器人,如钢筋绑扎机器人、橡塑保温板下料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智能抹灰机器人等都闪亮登场,其外墙喷涂机器人,通过自动喷涂作业,最大喷涂效率可达300㎡每小时。

而中建二局则针对一些细分领域,例如其为解决核能市场的施工难题,研发了“埋件焊接机器人”,能够自动定位、智能焊接,相较于人工焊接,该设备的应用效率提升了3倍。据介绍,中建二局研发并启用核电焊接管理系统,在焊接方面实现了从生产自动化到管理信息化的升级。目前该套智能焊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防城港核电站、太平岭核电站、浙江温州三澳核电站建设中,极大提升了核电建造的品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包括美国、欧盟国家、新加坡、日本、挪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建筑机器人产品。国内建筑机器人发展的契机来自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比国外,中国在建筑机器人方面,虽然探索较晚,但追赶速度却很快。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建筑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建筑机器人在核心零件、软件、算法等方面不断突破。

从商用化角度来看,全球建筑机器人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国内外都在发展,但全球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在中国,纵观当下建筑机器人行业,在这场竞争中,国内已有数十家公司在此展开布局,包括帕梅艾尔、上海大界等较早一批入局的玩家,以及筑橙、筑石、蔚建等一批新入局者。

在最近几年更是依然有建筑行业的后来者依然拿到融资,例如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供应商逆动科技就在近日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逆动科技以建筑高空喷涂机器人为特色,并关注装配式建筑、室内装修、主体结构施工等多个场景,其在研三款高空喷涂机器人,全面覆盖房屋高层、多层建筑,以及桥梁隧道等不同形式建筑物的高空喷涂场景。

可以看出,建筑机器人公司已经在设计、施工、运维、拆除等建筑生命周期的各个节点都有尝试,绝大多数还是聚焦在施工环节,打磨某类施工工艺,持续做深,积累客户成为这段时间建筑机器人市场竞争的关键,但在这部分市场中,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工艺流程多样化,传统央企的经验积累、开创性和竞争力依然都具备一定优势。

建筑机器人开启试点,行业格局或发生大变革

近日,苏州住建局印发了《苏州市2023年度智能建造推进工作要点》,正式将建筑机器人的使用纳入了工作要点中,其中有两点引起了行业的关注。

2023年5月起,政府投资房建工程单项5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应率先试用成熟建筑机器人;

至2023年底,全市单项5万平方米以上房建工程项目,全面使用建筑机器人辅助施工。

这一举措也预示着传统的建筑行业已经迎来了新的技术变革。建筑机器人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建筑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尤其在部分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的施工环节,建筑机器人表现得越来越出色。

但随着建筑机器人的普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建筑工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么,哪些工种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呢?

工程率先试用建筑机器人,将会对以下四大工种造成冲击:

砌筑工。使用建筑机器人完成砌筑工作,可以提高砌筑速度和质量,使得传统的砌筑工创建的岗位可能会受到影响。

钢筋工。建筑机器人在钢筋加工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用于各种钢筋加工工作,如切割、弯曲、焊接等。这可能会对部分传统钢筋工创建的岗位产生影响。

混凝土抹灰工。使用建筑机器人完成混凝土抹灰工作,操作简单、快速、效率高,并且可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均匀、出现空鼓等质量问题,这可能会对传统的混凝土抹灰工造成影响。

4.木工。木工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小工种之一,他们主要负责制作、修复和安装木制建筑构件。虽然部分木工工作需要手工完成,但是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使用建筑机器人来完成木制构件的制作和加工,大幅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从而导致传统的木工工作岗位数量的下降。

当然,这些工种不会完全消失,有些技术含量高或复杂程度高,需要手工完成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操作和应用。

建筑机器人和传统工种相辅相成,可以为建筑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技术,在保证建筑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为人们创造更安全、舒适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文章来源: 17度建装新闻NEWS,机器人大讲堂,36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本网。非本网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内容,请依照下方联系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0赞 好资讯,需要你的鼓励
来自:智慧超人
0

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0/1000

为你推荐

加载中...